育儿指南

河合隼雄:社会变化的太快,该用什么方式养育孩子?

随着三胎放开,生育多个孩子已不是问题,问题是大部分都在说:养一个都那么难,二个咬咬牙,三个哪里养得起?”

明明以前条件不好,家家都有好几个孩子,现在为什么反而养不起了呢?

普遍的观点是,以前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就够了,现在的教育成本太高,花费太大。事实上,孩子的花费是一件可以丰俭由人的事情,全国各地的差异化,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想着鸡娃,但生育率普遍低却是事实。

作为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我认为养育孩子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人手不足。

日本著名心理学家,村上春树的精神导师河合隼雄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最好的父母》一书中谈到这个问题。日本经济发展的比我们早,有一些情况与我们的情况类似,或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日本的情况

曾经的日本,整个大家族的人住在一起,孩子不是单单由小家的父母抚养,大家族有空闲的人都会搭把手来帮着养孩子,虽然这种搭把手不是一种确定的责任,但总能让人安心:如果我不在,我的孩子不会没人管。正是这种安心,让父母能够放心的生孩子,孩子也在这种有一搭没一搭的过程中长大。

但大家族住在一起,也不是一点坏处没有。

一家有点事情,所有的人都知道。就像帮忙管孩子不是确定的责任,却会帮忙搭把手一样,一些不希望对方给出意见,不希望对方干涉的事情上,对方也会发表意见,也会行使建议权。

所有的事情都裹挟在一起,所有的人情世故都炖在一个锅里。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在聚族而居,独门独户的建设小家,有了更多的独立自主,同时原来有人帮忙带孩子的好处也没有了,父母面临着只有自己带孩子的处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家找到了新的家庭组织关系——公司,父亲从小家中抽离出来,以公司为家,为公司奉献。家里父亲的角色缺失,母亲不得不一人身兼两个人的责任来抚养孩子。

也是从那时起,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的情况

我们的情况差不多。

我家对面沙县小吃的老板是一对福建夫妻,有三个孩子,夫妻二人常年不在家,孩子是爷爷奶奶,堂叔伯伯们帮着照看。

老板娘的菜烧的好吃,过年回家20多天,亲戚们都到她家吃饭。一个人每天要烧20多人的饭菜,连吃完洗碗收拾桌椅都是她一个人。

老板娘说:一个人干那么多活,真的很累,没人给我搭把手,我也很生气。但一想到平时我都不在家,孩子们是他们在帮忙照顾,也就算了。”

小时候,爸妈有单位的,住的是家属宿舍,整栋楼的人都认识。如果爸妈临时有事,或者加班晚归,找个邻居把孩子临时寄存一下,是很方便的事情。

上学总能找到从家到学校一直同路的小伙伴,可以自己去。放学回家去小伙伴家里玩,父母找不到孩子,扯着嗓子吼一声就能找到。

现在呢?

哪怕到了初中、高中,大多数家长是不会让自己自己上学的:路上车太多,很危险;让孩子换公交时间不确定,浪费”的事情也太多。

邻居大多数是不认识的,问邻居孩子有没有回来,属于问道于盲。

和日本不一样的是,我们的父母是双职工,可能都顾不上管孩子,只能把孩子丢给祖父母们照料。小学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基本上都是隔代的祖辈,鲜少有父母去接送。

尽管如此忙碌,大部分家庭的收入也只是勉力维持,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些来自欧美的养育孩子的经典书籍里面会写到,有什么比雇人更好的办法呢?”更像是何不食肉糜般,是无法采纳的建议。

在这个变化太快的时代,该怎么养育孩子呢?

社会发展太快,曾经的经验现在往往难以奏效,但无论生育几个孩子,我们都希望孩子幸福。

《百岁人生》告诉我们,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社会变化太快,每个人都需要终身学习才能应对,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在漫长的人生中拥有长期的动力。

所以,就用自己拥有的条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养育孩子,或许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