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了委屈不出声,原因绝非单一的。大部分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受了委屈不愿跟家长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温吞型父母。基于对自己家长的了解,明白父母本身就是软糯、温吞的性格,就算错不在自己,也只会让自己一味忍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委屈的,所以也只会让自己照跟。但是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和父母有差异,既然明知从父母那边得不到有价值的建议,那干脆不说。
搞事型父母。这部分家长是和前面一种是截然相反的。也是基于对自己父母的了解,知道父母是那种爱搞事,又护犊子”的人:平时没事就喜欢在家里挑毛病,错的都是别人,自己最委屈。如果被人讲了两句,一定会报复”回来!不怕事情小,就怕没闹大。父母这样的处事风格,自己不是很认同,也会觉得很丢脸”,所以,就算自己有委屈,只要还能撑下去,能自我消化,就一定不会让父母知道。

缺乏信任型父母。这类父母不会认为孩子是需要同情的一方,而是觉得孩子在外给自己惹了祸,添了麻烦,是给本来就不容易的生活火上浇油,抱着谁会没事找你麻烦?肯定是你自己有问题”的心态,凡事要求孩子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但是这个想法也把孩子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当孩子觉得父母并非自己的后盾、港湾时,时日一久,自然不会再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情绪。
孩子是成长中的大人。青春期孩子无法和家人平静沟通的一大原因就是——始终被当成孩子。正因为这样,才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先想到动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去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方式向外界”显示自己已经成长了,是个大人”了,不需要借鉴家人的意见了。
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孩子使用的方式正确,这也不失为一个锻炼处事能力的机会。不过,这需要家长和老师从旁观察协助,在孩子踏进悬崖”前,适时地抓一把。
委屈另有隐情。孩子之间的问题,有时候很难区分出绝对的受害者和加害方。一般出现了需要大人介入的情况,事情本身就没有那么简单。这时候孩子不愿意回来讲,一般就是自己在这件事情中也做了不好的事情,然后进行自我审判”,觉得自己不是无辜的,没有立场求父母出头,所以就忍着不说。
不愿和家长说。这种是亲子联结未建立。与孩子的关系,要父母自己积极主动去建立联结。花时间、花精力、用心思,缺一不可。父母的身份不仅是有血缘联系这么简单,还需要共同生活所建立起来的情感维系。
被威胁、被PUA。可能大人觉得没多大点的事,但在孩子的世界里又有所不同。父母和孩子亲子关系良好的,可以从孩子的举止神态中有所察觉,要不要干预,怎么干预,伺机而动。孩子的世界也不是完全的真空中,环境固然重要,但没有绝对的完美。
这样的情况出现,不能单单责怪父母,或者孩子。处理孩子在家庭外出现的问题,不要只看问题本身,多维度思考和观察孩子身处的环境和人际,才能了解全貌。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能成为随意指责的对象。
不管怎么说,当孩子不愿与父母沟通自己的真实情况时,都意味着他在成长,也意味着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作为父母应该认真观察感受孩子的情绪,从孩子的举止神态中察觉不对劲的地方,伺机而动;给予孩子一定的私密空间(他不说的话就别硬问,从旁打听);家里要创造平等沟通、自由沟通的氛围等。要让孩子相信什么都可以跟你说,而不会招来批判和指责以及胡乱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