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写到一位博主讲得一件事情,大概是这样的:
这位博主身边有一位能力很强的女性朋友,她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是常春藤的博士,但是她对她的女儿非常的严格,从不肯定女儿,哪怕自己以女儿为傲,有一天因为一件事,母女两人起了争执,女儿问:是不是不管我做的多么好,您都感觉不满意”,而母亲的回答却结束了女儿美好的青春年华,你以为你自己做的很好吗?”女儿当即翻身跳下了楼。
这件事情让我想了很久,究竟是有多高的要求呢?这么优秀的女儿都得不到自己的认可?我想这位母亲可能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导致了女儿的死亡,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始终都使用的是打击教育”。

我的好朋友就是这样的,他的父亲是我们当时的物理老师,对他非常的严格,尽管他的成绩每次都是全县第一,他的父亲还是在说你这个题不应该错,应该能考的更好的,高二就参加了高考,考了600分可以上个好的一本,他却选择继续上高三,后来他因为没考好上了北大,而那我想都不敢想的成绩和学校,他都不敢说出口,怕被骂。
尽管上了大学,每天晚上还是学习到两三点,只要晚上我睡不着,打电话,他绝对都是秒接,说自己在学习,然后就这样我说我的,他学他的。到周五的时候,我说明天周六了可以睡个懒觉了吧?他说:想什么呢?我爸早上会给我打电话,知道我在睡觉会被骂的”。然后今年我专科毕业,而他被保送了北大研究生,我非常的羡慕他,并且总是调侃他说我要是像你这样,我爸妈能高兴的给我买个世界,哈哈”,他说:有什么可高兴的,我还羡慕你呢,想干嘛干嘛,你爸妈从来都不干涉”。是啊,有什么可高兴的,自己都这么优秀了,却始终得到父亲的认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打击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吗?今天我就和大家探讨一下:
为什么家长都喜欢对孩子进行打击教育”1、虚荣心作祟
作为父母都是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有的父母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有一种虚荣心,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一样拿出去炫耀,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优秀,内心就感觉到无比的自豪,但是与此同时还想让孩子更加优秀,更加完美,于是就想通过打击孩子的方式,激励孩子进步,让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变成一个完美的全才,来满足自己虚荣心。

2、迫切的希望孩子可以成龙成凤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一切自己的梦想希望全部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不负众望,完成自己的甚至是家族的梦想。所以对自己的孩子就格外的严格,希望孩子将来能够有出息,成为国家栋梁,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很多家长都秉着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实施打击教育,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磨炼孩子的心性,锻炼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让孩子戒骄戒躁,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听父母的话,按着父母的想法安安生生的发展下去。
3、盲目跟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方式不统一,非常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总是盲目的跟风,可能刚开始听这个家长的教育方式好,回家后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后来又听另一个家长说人家的教育方式好,就又换一种方式教育孩子,然后对比多了,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如人家孩子,于是就会出现你看看XXX家的孩子考试第一名,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之类的话来打击孩子,想让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变得更优秀。

1、很容易让孩子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孩子都是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的,如果长期被父母打击否定,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我经常看到一些小学生不堪重负自杀的新闻,每一个时间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记得有一名初三的优等生选择服用剧毒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原因竟然是因为月考的成绩比上次低了十分,受到了老师以及家长的严厉批评,还被母亲罚写检讨,最终选择了自杀。看完这个消息之后,我在想,如果当时父母问一问孩子没考好的原因,或者是安慰一下孩子,告诉孩子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这个孩子会不会不会那么轻易地就选择自杀呢?
2、让孩子变得抑郁,对自己失去信心
孩子都是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的,一味地打击孩子,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否定自己,怀疑自己,认为别人的小朋友都比自己优秀,担心别的小朋友想爸爸妈妈一样总是不喜欢自己,从而导致孩子开始变得孤僻,不爱说话,不合群,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是个什么都不行的废物,使孩子慢慢的变得抑郁。

3、影响亲子关系
经常孩子实施打击教育,会让孩子觉得不管自己作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父母永远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慢慢的开始变得非常的叛逆,和父母做对抗,影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1、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
适当的打击教育可能会激励孩子让孩子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不能只学会打击教育孩子,可能很多父母都觉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怕自己夸了孩子之后,孩子变得骄傲自大,但是适当的鼓励也是可以激起孩子的上进心的,能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试想一下如果是自己每天遭受到别人的打击,不被上司认可,不被家人认可,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呢?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不要一味地就觉得作为父母说什么都是对的。
2、关注孩子的情绪胜过关心他的成绩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成绩当作衡量孩子的一切标准,认为孩子只要没考得好的成绩名词就是不努力,所以不管孩子考多少分,总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出现,让孩子向别人家的孩子学习,从不看看孩子这次的成绩和上次的成绩相比是否有进步,也不关注孩子的情绪是否糟糕,就一通乱批,作为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更多的勇气和信心,让孩子知道家长看得见自己的努力。
之前一位班主任发给家长的一条短信让我记忆尤深:
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去教育孩子,没有人能一口吃成个大胖子,那罗马也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拔苗助长只会更快的毁了孩子。人无完人,我们自己也不能做到完美,所以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要求我们的孩子去十全十美呢?
适当的打击教育”可以激励孩子们进步,但是成长的路上充满了荆棘泥泞,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的认可,而不是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