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积食便秘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怎么判断是否积食?

脾虚湿热积食严重的捏脊的话是上到下还是下

通过泡脚同样也可以改善,因为现代上班族长期久坐办公桌前或长时间站着,血液蓄积在下肢静脉,气血循环变差,造成静脉曲张,影响心肺功能,体内毒素排不出,自然也会对脾胃造成负担

积食便秘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6周岁5个月捏积是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

给小儿捏积的具体手法为:患儿伏卧在床,脱去上衣,露出全部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1直向上捏至颈部,1般是从下往上捏。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渐渐适应了,再逐步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捏脊的具体手法有两种,你可以任选1种:(1)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2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2指把皮肤捏起来。(2)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3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候再用手掌从上自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这样,全部推拿就全部完成了。推拿后1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孩子在捏脊的进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1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1身的汗。所以捏脊后1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1是补充水份,2是预防感冒,3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积食便秘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怎么判断是否积食?

孩子如果只是偶尔有不爱吃饭的现象,那么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积食了。积食是婴幼儿的常见现象,这是由于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脾胃功能较弱,容易出现饮食积滞不化的情况。

孩子积食时,可以暂停正常进食,空空肚,用一些消积化滞的食物来调理,同时多吃有助于通便的食物。一般饮食调理两三天就会见效,无需担心。
怎样判断宝宝积食
什么是“疳积”
疳积是中医的说法,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多见于1~5岁的儿童,是一种病程较长的慢性虚弱病症。疳积一般是由于长期喂养不当损伤脾胃引起的。孩子积食如果没有及时调理,消化吸收功能长期有障碍,就容易向疳积方向发展,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积食的表现
孩子积食一般都有如下表现,家长要注意观察。
1 孩子平时胃口很好,这几天突然明显没有食欲,不爱吃饭。
2 腹胀、肚子疼,用手摸摸孩子的肚子,感觉有点硬。
3 两天以上没有大便,或大便干,特别臭。
4 排气多且特别臭。
5 睡觉时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即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6 口臭,口气中有酸腐味。
7 手脚心发热,面颊发红,烦躁不安。
8 舌苔白且厚。
9 鼻梁两侧发青。
积食的原因
孩子积食多是由于吃得太多、太杂,吃了不好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肉类、油炸食物或黏滞、胀气食物太多引起的。饮食过于寒凉也容易伤及脾胃造成消化困难
饮食消积法

  • 吃易消化的食物
    食病还需食来治,家长要注意孩子的脾胃调理,应少食多餐、先素后荤、先稀后干、先少后多,多给孩子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肪食物。一般来说,淀粉类食物比较容易消化,而肥甘油腻、油炸香燥、坚果类、质硬大块的食物不易消化。所以,一旦孩子出现积食,最好只食用些米粥、细面条、水果汁之类的食物以养护脾胃,避免再增加肠胃负担。
  • 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孩子积食要以预防为主。宝宝脾胃功能薄弱,容易运化失常,暴饮暴食最难以消受。不少家长总怕孩子饿着,孩子表示不吃了,家长还要说“再吃一口”,非要吃撑才作罢。其实,每餐七分饱有益于健康。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造成积食、消化不良。所以,家长应控制小儿食量,常保三分饥。
  • 常备消积药
    孩子积食比较常见,所以,家长可以在家里常备一些消积食的药物,如大山楂丸、小儿化食丸、小儿消积口服液等。在积食情况较严重、通过饮食调理不见效的情况下可酌情选用。
  • 化解积食的食物
    积食饮食中再配合一些促进消化、化解积食的食物,消食导滞的效果会更好。

    山楂: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增加胃酸分泌和酶的活性,有助于脂类食物的消化,最擅长消肉食积滞。山楂糕、山楂片、果丹皮、糖葫芦都是孩子喜爱的消食品。

    麦芽:能消食、和胃,促进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有助消化。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蛋白分解酶等消化酶,对汤圆伤食、面食伤食及肉食积滞都有效。

    菠萝:菠萝中富含蛋白质消化酶,有利于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对于肉食过多而引起的食积,菠萝是很好的化解食物。

    白萝卜:可开胸顺气,健胃消食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山药: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适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猪肚: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可用于小儿疳积消瘦、脾虚少食、便溏腹泻等。

    鸡内金:鸡内金是指鸡的砂囊内壁,是用于研磨食物的消化器官。鸡内金能消食健胃、助消化、加快胃排空,常用于消化不良、面色萎黄、不思纳谷、小儿疳积、形体消瘦、腹大腹胀、脾胃虚弱、食积胀满等。

    陈皮:芳香健脾,驱风下气,能缓解脾胃气滞,所含的挥发油对消化道有和缓的刺激作用,有利于胃肠积气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对缓解腹胀有效。
    除了上述食物外,平时还应让孩子多吃健脾胃的食物,如红枣、柿饼、薏米、芡实等。如有比较严重的便秘问题,则应多吃海带、苹果、香蕉、芦荟、荞麦、芹菜等食物。
    运动按摩消积法
    除了饮食调理外,还应让孩子适当加强户外体育活动,并配合按摩,都能有助于化解积食。
  • 户外运动: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有跑、跳等大幅度肢体活动为好。但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
  • 饭后散步:吃完饭后,带着孩子散步半小时到1小时。
  • 捏脊:让孩子俯卧,家长以两手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1次。
  • 揉腹:用温热的手掌给孩子揉揉肚子,绕肚脐顺时针反复划圈揉,30次左右。用力要轻柔,也可重点揉腹胀、腹痛位置。
    消积食的食谱
    麦芽饮
    材料
    炒麦芽30克。
    做法
    将炒麦芽煮水,饮服即可。

    此饮可用于糯米、汤圆等黏滞饮食过多、面食过多以及肉食积滞,缓解食少、腹胀、完谷不化等现象。
    芦荟芒果饮
    材料
    芦荟肉10克,芒果肉40克。
    做法
    芦荟肉加适量水煮2分钟,晾凉,倒入果汁机,放入芒果肉,搅打成汁,倒入杯中即可饮用。

    芦荟温和缓泻,芒果助消化,养脾胃。此饮适合积食、便秘、消化不良的孩子。
    内金猪肚粥
    材料
    鸡内金10克,猪肚、粳米各100克。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1 将猪肚焯水,切块;粳米淘洗干净。
    2 锅中放入猪肚和适量水,煮30分钟,放鸡内金、粳米续煮30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此粥可健脾胃、化积滞,能全面改善孩子的脾胃功能,适合有疳积问题的孩子。
    山楂苹果香蕉饮
    材料
    香蕉、苹果各100克,鲜山楂30克。
    做法
    1 将香蕉去皮,切块;苹果去皮、核,切块;鲜山楂去核,洗净切片。
    2 把各原料同入果蔬加工机中,加适量水,搅打成汁即可。

    此饮可促进消化,化解积食,宽肠通便,对肉食积滞、便秘、上火最为见效。
    陈皮薏米汤
    材料
    陈皮10克,薏米50克。
    做法
    1 陈皮洗净,装入调料袋。
    2 将薏米洗净,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再用小火煮约30分钟,加入料袋续煮15分钟,去料袋即成。

    此汤通气化滞,适合积食引起湿热上火、腹胀、口臭、大小便不通畅的孩子。
    荞麦粥
    材料
    荞麦仁150克。
    调料
    冰糖适量。
    做法
    将荞麦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水烧开,放入冰糖,小火煮至粥稠即成。

    此粥可降气宽肠、消积滞,促进通便排毒,净化肠胃,常用于肠胃积滞、胀满腹痛等。
    菠萝粥
    材料
    粳米70克,菠萝肉50克。
    做法
    1 粳米淘洗干净;菠萝肉切丁。
    2 锅中倒入适量水烧开,倒入粳米,中火煮至粥稠,放入菠萝丁,略煮即可。

    此粥最擅长化解肉食油腻,适合吃肉较多的孩子防治积食。
    白萝卜汤
    材料
    白萝卜100克,香菜段20克。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1 将白萝卜去皮,洗净,切片。
    2 锅中加适量水烧开,倒入萝卜片煮5分钟,放入盐,撒入香菜段即可。
    此汤通气净肠,促进消食,适合脾胃积食、积热、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的孩子。
  • 积食便秘上捏脊还是下捏脊

    捏脊治疗小儿疳积应注意哪些事情

    每天捏脊可以,配合腹部按摩更好,如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每分钟10-20圈,力度由轻到重,再按摩天枢,关元,中脘,各点100次,同时控制饮食,荤素搭配好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冯兆才副主任医师

    宝宝食积怎么办

    小儿积食的表现是舌苔厚,面颊发红,腹胀,答辩干切味特臭,排气多等等。 如何发现宝宝积食 .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涨,肚子疼。 .可以发现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还能闻到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食、腹胀、腹痛、口臭、手足发烧、皮色发黄、精神萎靡等症状。 四套方法何对付宝宝积食 1、饮食疗法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对付吃肉过多引起的积食。 做法:取红糖适量(如宝宝有发热的症状,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锅用小火炒化(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适量,再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山药米粥 功能:调补脾胃,滋阴养液。运用于小儿积食不消,吃饭不香,体重减轻,面黄肌瘦。 做法:取干山药片100克,大米或小黄米(粟米)100克,白糖适量。将大米淘洗干净,与山药片一起碾碎,入锅,加水适量,熬成粥。 白萝卜粥 功能:开胸顺气,健胃。对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疗效。 做法: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糖适量。把白萝卜、大米分别洗净。萝卜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米同煮(不吃萝卜者可捞出萝卜后再加米)。煮至米烂汤稠,加红糖适量,煮沸即可。 2、按捏疗法 捏脊 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 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摩涌泉 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3、运动疗法 户外运动 坚持让孩子做户外活动。天气冷的话,可选择太阳好,风轻的时候,每天让孩子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 饭后散步 吃完饭后,带着宝宝温和地散步半小时到一小时。 4、药物疗法 小儿化食丸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包装:每丸1.5g。 用法: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包装:每支10ml。 用法: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1-2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4岁每次服用15ml,每天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二岁以上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时尚育儿》观点:小儿积食,预防为主 .帮助您的宝宝调整好饮食结构。给孩子安排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 .七分饱,有益于健康。无论是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反而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的身体

    宝宝一岁多,有点积食,想给他捏脊,可是小宝宝很好动,根本不让你捏,怎么办了?请各位高手帮助。

    宝宝好动,家长可以给宝宝玩具玩或在边上逗,开始手法要轻,让宝宝适应。脊柱穴属督脉经,督脉督率阳气,统摄真元,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配合其他手法治疗先、后天不足以及小儿疳积、腹泻等病症。捏法分三指捏法和二指捏法,具体操作如下: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捏后按揉相应俞穴。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捏脊的动作要领如下:1.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2.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 捏脊应注意以下几点:1.捏拿肌肤松紧要适宜。2.应避免肌肤从手指间滑脱。3.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宝宝积食怎么按摩

    捏脊:让患儿面孔朝下平卧。家长以两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一次。

    揉中脘:胸中与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即是中脘穴位。家长用手掌根旋转按揉,每日两次。

    摩涌泉:足底心即是涌泉穴。家长以拇指压按涌泉穴,旋转按摩登30-50下,每日两次。

    便秘怎么按摩肚子

    方法: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 另外,要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纤维食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