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最容易选择什么样的孩子下手,是有迹可循的。
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离凌霸和性侵有多远。怎么养育孩子,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他免于侵害?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尊重TA说不”的权利
很多人都把听话”作为判断孩子好坏的标准,甚至进行各种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养出一个听话的孩子。
家长控制孩子、让孩子听话,最容易、也最常用的两个手段:一个是威逼,一个是利诱。
长期威逼(用暴力、特权逼迫)的孩子,很容易发展为妥协性人格。常见的教育句式:再胡闹我就不要你了,再敢哭就揍你,越哭越揍,揍到你不哭为止。长期利诱(用零食、玩具作为交换筹码)的孩子,则很容易发展为讨好型人格。常见的教育句式:你不哭了妈妈才能给你糖;你不乱扔东西了我就给你买玩具。这两种方式会让孩子觉得:
为了避免更大的痛苦,就得听话,听从比我厉害的人的话。
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就得讨好,讨好比我强大的人。
面对强者,为了避免更严厉的惩罚,而不敢反抗。

在成长过程中,比他强大的人物会不断发生转变,由父母变为老师、变为领导、甚至变为班上最厉害的同学。
如果另一个权威人物恰好是施暴者,那么就不难想象,为什么被校园凌霸或是性侵的孩子,不敢反抗。
因为每当这种时候,他就会自动切换为与生命之初第一个强者——父母”相处的模式。
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在家无条件的顺从父母,出门就能有勇气拒绝另一个成年人。

尊重孩子的身体界限,教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孩子尊重和爱护自己身体的第一课,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
如果从父母那里都得不到尊重,那么孩子很难学会捍卫自己的身体。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几乎每个孩子都曾出现过不想让陌生人抱的经历。
如果某位远方亲戚来家里做客,想要亲亲抱抱孩子,因为面子问题,你默许了,而且告诉孩子,没事儿的,叔叔是因为喜欢你啊。
或者是邻居家调皮的小哥哥总是揪宝宝小辫子,你也默许了,而且告诉孩子,没事儿的,哥哥跟你闹着玩呢。
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世界上不都是坏人,却也不都是好人,而且性侵这种事据说80%都是熟人作案。
如果在自认为的安全环境中,你总是这样要求和教育孩子,那么遇到真正的坏人时,孩子能自动学会正确的反抗么?
孩子有最天然的感受力,如果他的原始感受是身体被侵犯,而父母却说没关系、这是好意或者是没恶意,这其实相当于变相鼓励欺凌”。
等孩子真正受欺负的时候,他甚至会想到父母的教导”,认为这只是别人喜欢她的一种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让她不舒服。
但是如果从一开始父母就尊重孩子天然的感受力,那么孩子就会很有底气,在刚开始感觉被侵犯的时候,他就会严肃的拒绝,制止更严重的欺凌发生。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的尊重孩子呢?
尊重孩子的感受,从我们自己做起。
教孩子保护自己的身体,要从教她有礼有节的拒绝父母开始。
当孩子不喜欢某个人触碰他身体的方式时,告诉孩子他可以拒绝,然后教给他正确的表达方式。
不想被打扰的时候,可以说,我正在玩儿,请稍等一下。不想被拥抱的时候,可以说,不用了,谢谢。不想被亲亲的时候,可以说,不如我们握个手吧。有礼”是尊重别人,有节”是尊重自己。
如果孩子的身体和行为影响到了别人,是一定要管教的,但如果没有,那就尽量尊重他吧。

学会真诚的倾听,不乱评价孩子
很多父母跟孩子的交流方式——渴望跟孩子交流,但是一旦宝宝开口,如果是好消息那自然高兴,如果有负面消息,就忍不住教育甚至批评。
什么?有人打你了?他道歉了没?你打回去没?什么?老师今天让你罚站了?老师也是为你好,你别总是调皮捣蛋。什么?有人跟你表白?我可跟你说,小小的年纪可不能让早恋影响学习!孩子也很聪明啊,久而久之,知道你专爱听好消息,他很快就能学会报喜不报忧。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长期被凌霸或性侵的孩子不会采取看上去最简单的自救方式——告诉父母啊。
因为很多时候,告诉过父母,他们不听啊,不仅不听,甚至还要被教训!
聪明的父母都是先真诚的倾听,而不是急着去否定、去评价、去教育。
不被随意评价的孩子会有自己的主张,也会愿意把他的经历分享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