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外面吃饭时看到领桌孩子张牙舞爪吃香喷喷的样子而羡慕不已的情况,再看看自己孩子不好好吃饭还要等着喂的样子,内心有没有那么一丝憋慌?
吃饭香不香跟后天怎么调教有很大的关系,孩子吃饭不好真的不能怨他们,肯定是我们的方法有问题。
接下来就跟大家说说小吃货是怎么养成的。
1、让孩子对食物感兴趣
孩子除了奶以外吃的第一口饭就是辅食了,给孩子添加辅食是培养孩子对食物兴趣的最好时机。怎么培养兴趣呢?回想一下你每次喂孩子辅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只是为了完成吃饭任务还是面带喜悦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有多么的好吃?当孩子边吃你边介绍每种食物的名称味道颜色的时候,是会调动起孩子的兴趣的,这就是最初孩子对食物的认识。

除了有趣味的让孩子认识这些食物以外,还要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吃,把手洗干净自己用手抓着吃,培养孩子的触觉,这也是让孩子探索的一个过程。
2、 创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自从有了孩子后,很多人家到吃饭的时候,都是各忙各的。比如你先喂孩子吃,我收拾完再吃。其实吃饭也是需要一个氛围的,想想你吃饭的时候是一个人吃香呢还是一群人在一起吃的香?孩子也是一样的,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才有气氛。
3、教孩子餐桌规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吃饭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件事,其实里面有很多规矩,从小培养孩子餐桌上的规矩,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些家长吃饭的时候还开着电视,孩子从小也是边吃饭边看电视,这个习惯特别的不好。
吃饭的时候就要在餐桌上吃,给孩子准备一个属于他的餐椅,不要追着喂孩子。

4、合理安排时间
很多孩子到吃饭的时候总是没胃口,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想想,是不是快到饭点的时候你给孩子吃了额外的零食。零食的时间最好要距离吃饭前两小时进行,孩子零食吃饱了自然没胃口吃饭,而且零食的时间把控不好不仅会影响胃口,而且还会影响吃饭的时间。
5、鼓励孩子自己动手
这个是个普遍问题,很多家长喜欢喂孩子,理由很多,比如嫌孩子吃饭慢,嫌孩子弄得到处都是,总怕孩子自己吃不饱等等。其实孩子完全有能力决定自己吃多少,也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吃饭这件事儿。

一开始我们可以给孩子吃一些稍微软点的固体状食物,比如香蕉,牛油果等,或者蒸软的苹果之类的,把它们做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让孩子自己用手抓着吃,他们会很感兴趣的。
大一点的孩子就让他们尝试着自己用勺子吃,不要怕孩子弄得到处都是,餐桌地板脏了可以收拾,但不要因为怕脏遏制了孩子动手的能力,得不偿失。
只要坚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到后面学习用筷子什么的都很容易的。只要给孩子准备一个训练筷他们很快就能用熟练地用起来。等到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在吃饭这件事上他们会有很高的成就感,就越会激发吃饭的兴趣。

6、食物丰富多彩
在添加辅食阶段,就要慢慢给孩子尝试各种食物了,不能只吃米粉。蔬菜、水果、肉类都要开始给孩子尝试了,保证食物的丰富多样,让孩子早早尝过味道,让她记住这个味道,孩子以后饮食的多样性取决于婴幼儿期是否尝试过各种口味,见过一些孩子吃东西特别单一,那他们在小时候肯定饮食上也很单一,以后想丰富起来也很难了。
当然,如果宝宝就是不想吃,也不要强迫。天生的不喜欢某种口味很正常,我们不也会有口味上的偏好吗?不想吃就不要强迫,要不孩子会出现抵触情绪。

还有的时候孩子不想吃,其实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吃,而是我们做得不够好吃,这就要提高爸爸妈妈们们的厨艺了。
吃饭,本就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孩子对食物有着最原始的冲动,只是后来我们人为的干预了太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自己独立完成吃饭这一过程,一开始总会有个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孩子能自己香喷喷的吃饭。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应该是越带越轻松”。这后面的轻松是需要前期的付出与耐心。
等到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十足的小吃货,那下次你就是领桌那个妈妈羡慕的对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