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的自卑性格多和家庭有关,善用“解释风格”重铸孩子心理防线

文/糯豆包妈妈(原创文章,欢迎转载)

孩子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三科加一起还不到一百分,虽然李女士看到了儿子的努力,可这次的成绩的确不太理想,就连李女士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想骂儿子,可儿子并没有偷懒,想安慰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开口。

最终李女士还是打算安慰一下儿子,可还没说出口,仅仅是将自己的胳膊搭在了儿子的肩膀上,儿子便放声大哭,眼泪中充满了委屈。

此时此刻李女士可以明确的感觉到,儿子情绪里的自卑感,这是自卑的泪水。

孩子的自卑性格多和家庭有关,善用解释风格”重铸孩子心理防线

当孩子因为某事出现了自卑情绪,家长要及时引导,否则养成自卑性格可能会扼杀掉孩子的心灵,甚至是对成功的渴望。

李开复说过: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会因为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

的确,在教育专家的眼里,自信是一个人向上爬的源动力,而自卑却是掉入无限深渊的前奏。

为什么自卑会让孩子们产生悲观感”?

自古以来,乐观被认为是一个成功人士的良好品质。

高尔基曾经说过:我相信如果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谈论悲伤的事情,悲伤就会消失。”

李嘉诚曾经说过:乐观者在灾难中看到机遇,悲观主义者从机遇中看到了灾难。”

在乐观者眼中的世界是光明的,悲观者眼中的世界是灰暗的。在某种程度上,乐观和悲观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状态。

1) 孩子们从小就缺乏爱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环境是儿童悲观的原因之一。

一些孩子出生在单亲家庭,父母很少关注孩子的个人情况,导致这个孩子慢慢变得沉默,不喜欢和周围的人交流。整天在一个安静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性格可能变得悲观或孤僻。

也有些父母对孩子太严格,只是一味的督促孩子学习,孩子同样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迫,但就是看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孩子的悲观性格。

这些都是家庭关爱缺乏诱发的悲观情绪,在很多家庭都有展现,很常见。

2)孩子太过焦虑

现在孩子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他们学习的知识点越来越难。再加上父母也会在孩子背后施加压力,导致焦虑感倍增。

国外从事教育的研究人员曾经问过自己孩子:为什么开始考试前都觉得自己一定不会考好呢?”

孩子是这样说的:每次我考试不及格,妈妈就会生气,因为害怕考砸了,所以在考试的时候总是发挥不好。”显然,孩子们的焦虑会增加他们悲观的可能性。

3)孩子的性格太敏感

有些孩子的性格很敏感,他们很容易放大自己的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

敏感的孩子通常比较内向,喜欢沉默,他们不太愿意和朋友一起玩。他们会把自己的想法都强加在自己的情绪上,就像弹簧一样,当收到阻力的时候,弹簧就会缩成一团,最后炸开。

因此孩子越是敏感的孩子可能就越受不起挫折,容易诱发悲观情绪。

自卑感重的孩子,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特征

心态决定一切,乐观的人面对事情会更放松,而悲观的人面对事情会极度紧张。譬如孩子在考试之前会高度紧张,孩子在演讲之前会焦躁不安,而其他孩子却可以做到非常淡然,心里自卑的孩子,会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特征体现,妈妈要能及时发现,遏制自卑源头。

1)对任何事物持否定态度

性格自卑的孩子倾向于保持消极的态度,这相当于为他们的失败打下基础。孩子们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学习,更不喜欢写作业。在孩子悲观的意识中,会觉得做这一切都毫无意义。慢慢的,这个孩子会逐渐将渴望进步的心态给扼杀掉。

2)容易情绪化看待问题

自卑的孩子还有另一个缺点,那就是他们倾向于情绪化去看待问题。

在处理问题时,孩子们倾向于自己的主观意见,不会客观的评价问题,这将模糊孩子看待问题的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将无法正确分析问题。如果孩子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那么他们自然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如果一个孩子遇到问题却无法解决,那么挫折只会像山一样堆积在孩子面前,孩子注定无法成长。

自卑感

3)软弱和自卑成为习惯

悲观的孩子在与人打交道更加容易显示出软弱的一面。自卑的人很难处理好事情,也很难与他人良好沟通,孩子们很难向前迈出一步。

当他们想要变得乐观来解决问题时,会不由自主的往后退缩,他们会产生不好的想法。正是这些想法会让孩子们退缩,把难得的乐观再一次演变成悲观情绪。

悲观情绪需及时遏制,尝试解释风格”打开孩子心结之门

在《培养乐观的孩子》一书中明确写道:解释风格无非是一种归因方式,也就是需要解释事件发生的缘由的倾向。

举个例子,当孩子摔倒在地上的时候,我们用以下四句话与孩子沟通,来看看哪一种会更加让孩子接受。

A:瞧瞧你,怎么这么笨?走路还能摔倒?赶紧起来!”

B:没摔坏吧?起来看看自己有没有受伤,以后别给我添麻烦了!”

C:这条路真陡,以后你得小心点,不然我还得带你去医院!”

D:这条路真陡峭,你需要告诉你的朋友们,今后走这条路的时候要多多注意,以免受伤。”

解释风格

ABC都是在利己,父母首先为自己考虑。之所以不想让孩子受伤,只不过是不想麻烦到自己而已。

而D的表达方式,既关心了孩子,还要告诉孩子积极的带着共情之心去生活。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其实影响孩子想法的往往是我们这些成年人,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缓解孩子的自卑。

1):客观描述事实,让孩子减少心理防备

在孩子展现出自卑的情绪时,我们可以客观的描述事实,让孩子知道其实这件事情并没有多么严重。

譬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我们可以说:成绩差最坏的结果就是被笑话一顿,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需要把结果轻描淡写,让孩子了解到其实这些结果他们可以承受。

解释风格

2):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这是建立自信的前提

想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需要让孩子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去鼓励他们应对困难,这个过程或许会很长,但不会看不到希望。

教育专家从来都不觉得自卑是一件坏事,只要能够让孩子意识到自卑是可以改变的,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今日话题互动:面对自卑的孩子,你会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