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别让你的鼓励,打消了宝宝的勇气

别让你的鼓励,打消了宝宝的勇气

01/一味加油鼓励,反而成了孩子心理的压力。

一个月前,我们带卷卷去游乐园玩,一开始卷卷非常开心,在泡泡池里面打滚,在模拟超市里面买水果”,没多久,她的目光被不远处的滑梯区吸引了。这些滑梯的过道是由粗粗的绳索打结编织成网的,所以也形成很多大大小小的洞洞,不少小朋友开心地窜来窜去,滑滑梯时开始地呼喊,卷卷在边上呆呆地看着,我想她是很想玩,但是不敢。我心里一直觉得卷卷手脚力气不够,大运动发育不如语言发育好,稍微有些着急,看到她想玩,我感觉找到了好机会,就拼命鼓励她卷卷想玩是吗,去吧去吧,加油加油”,然后牵着她上了阶梯来到网前,扶着她走到网中间,这时她很害怕,有点想哭,可是我觉得都到这一步了,不想放弃,就一直说宝宝很勇敢,不怕不怕,妈妈帮助你,你可以的”最后半拉半拽,把她运送到了另一端来到了滑梯前,但是此时的卷卷很伤心,完全不想滑滑梯了,并且也不愿意再玩其他设施,就是全程挂在爸爸妈妈身上,我们只好打道回府。

我心里很懊恼也很沮丧,我明明已经各种引导、鼓励、甚至身体力行示范和帮助她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办法帮助卷卷打消心中的恐惧和疑虑,最终还落得个不欢而散呢,那面对这种场景,我该怎么做,难道就不管了,放弃了,那宝宝如何实现突破和成长呢?

在我很苦恼的时候,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词汇叫心理临界点”,指的是在面对恐惧的时候,虽然害怕,但是仍然想有所行动,在内心储备能量的重要节点。

我恍然大悟,原来卷卷虽然害怕那个绳索,但是她在那观察和等待,其实就是在和自己的心理临界点做斗争和突破。面对这种场景,一般家长都会像我一样,自以为鼓励地不断催促,或者直接说你还小,如果害怕那算了,下次再玩吧。”但是结果都可能是宝宝放弃了,不滑了。

试想,当我们想要挑战新项目,例如攀岩,我们也会很反感别人在旁边对我们说别怕别怕,快点快点,这不仅让我们分散精力接受外部信息,没有时间储存能量,还让我们觉得这么多期待和关注,而且大家都说这个很简单不可怕,那我要是失败了,肯定很糗很怂,增加了心理负担。

02/当孩子面临心理临界点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想想,学会某个技能(比如过绳索),在漫长的人生里面,是一件多么小的事情,没有必要非要在某时某刻学会,慢一天两天甚至一个月两个月,无伤大雅。所以像卷妈那样觉得非要借当天的机会让卷卷学会走绳索的心态就影响到父母自身对事情的应对,也会把这种紧张感焦虑感传递给孩子,加重负担。

其次,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面临的事情,可能我们觉得,下面有软垫,还有妈妈接着,走个绳索有什么好怕的,甚至会开始觉得,我这个宝宝是不是特别胆小,比不上其他宝宝。但实际上,任何人对未知的事物都会有恐惧,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否掌控这个未知的事物可能引发的各种场景,特别是敏感谨慎的孩子,反应更加明显。回头想想我们自己,第一次学游泳,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独自入睡,第一次出远门……那些现在在我们眼里轻而易举的事情,当初不也让我们辗转反侧过吗。

处于心理临界点的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时间,他们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观察和心理建设,这个时候说越多,推动得越厉害,反而可能造成他们得退缩,相反,在一旁安静地等待,或者顺着她的思路,慢慢陪伴她探索,一步步克服恐惧效果会更好。

03/给孩子多一点耐心,帮助他/她建立信心。

卷卷幼儿园晨练的操场上,有长长的管道(布的)给小朋友们钻爬,卷卷看到了,很感兴趣,不愿离开,但是也不敢靠近,而是紧紧牵着我的手。这时我知道,她正在面临心理临界点。我蹲下来,轻声问她:你想看小朋友爬管道是吗?(我不问她是不是想爬,担心她不愿意面对自己想爬而不敢)”她点点头,我就陪她蹲着看了十几分钟。然后她鼓起勇气,蹲在了入口,却不敢再往里钻,蹲了不知道多久,反正因为挡道被好多小朋友嫌弃,给小朋友们不断让道。这时我就自己在旁边摸摸管道,假装自言自语:这个管道原来是布做的呀,在里面一点都不黑,软软的好舒服呀,摸摸”,此时她也跑过来摸摸,我问她是不是很软,她说是的,我询问她:你要不要试试爬一爬,我帮你拍照给爸爸看”,她想了一会,点头(如果这时她拒绝,我想我会陪她继续坐在旁边看着其他小朋友钻)。最后她顺利地爬过管道,便一发不可收拾,爬个不停,直到早操结束,老师把管道收起来。

这个事情对比此前的滑滑梯事件,让我更肯定,当孩子面临心理临界点时,家长的应对方式,能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家长能耐心、细心、以尊重孩子当时的状态的前提下引导,能帮孩子更好地建立信心,挑战困难,并且最终,孩子会收获克服困难的喜悦,增强信心。

愿每一个小宝宝、大宝宝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能有来自亲人朋友温柔而耐心的支持、陪伴,这样,每一个心理临界点都将成为我们突破自我的新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