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是为了你好,女儿一句神补刀,妈妈说:“我错了。”

关于教育,我们伟大的孔老夫子早就有了先见之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但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育儿经”变成了橡皮擦妈妈”。


妈妈是为了你好,女儿一句神补刀,妈妈说:我错了。”

一、拒绝橡皮擦妈妈,妈妈的好是毒药!

什么是橡皮擦妈妈?

橡皮擦的作用,就是改写错误。

橡皮擦妈妈,顾名思义,就是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耗尽了喜怒哀乐所有的情绪。

上周大女儿放学回来,很自觉的放下书包开始写作业,看到这一幕的我心里特别欣慰,觉得自己的教育初见成效,要知道大女儿以前放学回来总是在写作业这件事上,能磨蹭上半个世纪。每个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是总有着一个接着一个的烦恼?

我也有。就拿女儿握笔习惯来说,她跟别人的握笔方式,让我觉得很别扭,我每次看到,都会纠正她:贝贝,你看看你的握笔方式又是错的,快按照我教你的握笔方式来写字。”我走过去,用正确的方式示范给她看,女儿似乎不喜欢我纠正她,因为我发现自从女儿按照我示范的方式来写字以后,她却不喜欢写字了。

有一次女儿放学回来,坐在书桌前,迟迟呆坐着,我说:怎么不写字了,老师没留作业吗?”女儿一脸失落的看着我说:我不想写了,妈妈总说我握笔不对。”

你现在写的很好啊。”我赶忙补充表扬。

可是你总挑剔我,总是你的对,别人都是错的。”原来女儿已经对我产生不满了。

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啊,正确握笔才能写出好看的字。”

今天,我们老师说我写的字,还没有以前写的好看呢。”

我拿起来本子,一翻好几页,果然如此。这么说来,我口口声声的妈妈是为了你好”,没想到让孩子的字居然越写越丑。女儿补刀了一句:我一边写,你一边擦,妈妈你擦掉的都是我的努力,我什么时候能写完?”

我这才反思到我错了,原来即便是女儿握笔不对,写的字也是好看的,因为是她努力一个一个字写出来的,而我的所谓妈妈是为了你好”,强迫孩子要求我的握笔习惯写字,却起到了反作用力。


我们总是好为人师,觉得自己有经验,就是对的,别人就应该按照我们说的做,我们甚至还不小心把这种心理用在了家庭教育上,受害者不正是孩子吗?

二、孩子不够完美?是孩子不听妈妈话?No罪魁祸首是家长

我们经常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最重要的并不是它。己所欲勿施于人,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孩子,正是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脚的家长。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孩子正是在一个个错误里,摸爬出属于自己的路子,自己的习惯。我们处处要求孩子这样那样,其实完美这个词,连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因为根本不存在。诺,为什么又来折磨孩子呢?

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标准,但是孩子是否愿意执行,就要看这个标准是否适合孩子,毫无疑问,如果孩子喜欢,说明对于孩子是缺乏的、适用的。相反,如果孩子执行后,并没有出现理想的结果,就像文章开头,女儿按照我教的握笔方法写的还不如她自己的握笔方法写出来的好,那我们就应该学会权衡利弊,学会取舍。


教育并没有什么正确的答案,好的结果就是验证教育方法的最有效验证,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答案。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孩子就是检验家长教育的工具”

三、在管教孩子上,家长应该从以下3点来反思:

1、给孩子激情。

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什么意思呢?孩子的教育,并不是说把所谓所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和经验全都输入给孩子大脑,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这是错误的,也是愚蠢的。智慧的家长,学会给孩子学习的激情,简单的说,就是用激情代替教育,结果事半功倍。

2、给孩子成长自由。

并不是说放任不管,而是适当的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黄全愈说: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油箱注油。”油箱注油就是让孩子去尽情探索成长的旅程,家长要做好不干涉,静待花开,做好不语者。

3、学会指导但不强迫。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在这里,很多家长会把指导最后演绎成了下命令式的必须这么做”比如:你必须听我的,不然别后悔。不是有一句说,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我冷。孩子出门前,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强制性的加衣服。其实孩子根本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所不禁风,相反的是,越是过度保护,孩子就越弱。

聂胜哲先生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它的重要性占80%的比重。

所以,做一个合格的的家庭教育者,首先要懂教育不是强加自己的意愿给孩子。这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