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麦,一个走出安徒生和乐高的国度。仅是这两者,就足以让我们对这个国家的家庭与教育心生幻想。
本文4042字,预计阅读时间07:48
作者 | 小贝
来源 | 贝迩蒙特(ID:Belmontsports)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在发生着改变,特别是近几年,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得家庭结构又出现了进一步细分,二大二小组合成为很多家庭的构成模式。看似简单的从3到4的变化,却足以改变整个家庭的消费现状和生活状态。

2019年《中国年轻育儿家庭用户洞察报告》显示,近75%的宝妈每天带娃时间要超过8小时。而全职妈妈也越来越多,似乎当下的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哄娃睡下后的如释重负、吼娃过后的后悔莫及、俩娃争风吃醋时的心力交瘁、教育子女意见不和的不欢而散……尽管中国的父母向来不求回报,但我们的内心就真的不在意投入产出比”吗?每个家庭都在上演着如上桥段,但生活并非无情,而是我们准备的还不够。
2016年12月,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52.2%的二孩”父母在教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存在困惑。其中,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占55.1%,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相处过程中的问题”占50%,如何公平对待两个孩子”占46.5%,如何平衡关注两个孩子的时间”占34.2%。除了困惑,还会出现一些极端却并不少见的现象,比如,有了老二,老大出现了心理问题,甚至得了抑郁症;老大对老二进行身体上的虐待(掐咬等)。
这一点,我们真的要多看看国外的父母,这不是崇洋媚外,而是我们中国人向来勤劳恭谨,少了点洒脱。在带娃的道路上,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些狡黠和放任。

丹麦可谓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重家庭生活及亲子关系。【1031期】贝迩蒙特运动&成长”社群主题微课,有幸邀请到了居住在丹麦的幸子一家与大家分享了《二胎家庭,我在丹麦如何处理亲子关系》的话题。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童话世界,也有烦恼,当然更不缺乏解决的智慧。
妈妈:幸子
就职于NGO联合国难民署
努力写作的俩娃妈妈
女儿:7岁
儿子:3岁

如何处理二孩之间的关系

二孩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而是父母为这个家庭树立的一种规则,一种能够影响孩子日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行为参照。我们的很多二孩家庭,要么是教育大的要让着小的,要么就是觉得亏欠了老大,怕老大失落而刻意讨好,丧失原则,又或者完全放任,全由孩子自己处理。这些方式有时的确解决了眼下的一次矛盾,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还为这个家庭带来了长期的隐患。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幸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1、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就我的家庭而言,我有两个孩子,姐姐和弟弟。当我怀上弟弟的时候,就跟姐姐分享了这个消息,并开始与她沟通说,当你多了一个小弟弟,妈妈的爱就只能是分享,妈妈必定会用一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跟弟弟在一起,所以你需要习惯这种分享!同时,我会告诉姐姐她得到的爱并没有变少,反而是增加的,因为现在又多了一个弟弟,也就多了一份弟弟给她的爱。
其实,很多时候老大对于自己不再是这个家里的唯一这件事,失落焦虑在所难免,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在乎和无法接受,他们更加在意的是自己的价值有没有被尊重。相比被告知,主动参与信息的接收、消化并赋予其更多含义,这是孩子们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多了一个弟弟妹妹这件事,我不是局外人,而是见证人,也是升级家庭的重要参与者。不管谁的到来,我依然是这个家庭的我。掌握了孩子这个心理去主动沟通,很多问题就可以提前规避。
2、不要刻意分大”、小”

相比于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这样的话,更多时候我会跟姐姐说,你怎么做,弟弟会跟你学。比如当两个孩子争抢一个玩具时,我会跟姐姐说:你要分享给弟弟,这样弟弟也会学着分享给你。如果弟弟没有做到,我会以同样的方式告诉弟弟。同样的道理应该讲给两个孩子一起听,因为没有只适用于一个人的道理。只不过,同一个道理针对不同的孩子侧重点有所不同。而且我时刻都会提醒自己,无论姐姐大弟弟几岁,姐姐终究也是个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始终在父母,我们不能指望在姐姐这个年龄就懂得所有的道理,而弟弟就可以忽视所有的道理。
当两个孩子出现分歧和矛盾时,单方的谦让不如共同的面对。姐弟之称,首在宣告血脉亲缘,其次才是大小之别。而这大小之别只在年龄,不在其他。绝对公平很难实现,一视同仁才能悲喜共担。
3、兄弟姐妹是彼此最重要的人

要让孩子们懂得他们是彼此最重要的人。尤其在经历打架争吵和解后,我会第一时间告诉他们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谅解,因为他们是最能彼此依靠的人。无论吵架时对待彼此的态度有多恶劣,无论说过怎样无情的话,最后当他们和解时,都要给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而拥抱是最直接、最简单的表达爱的方式,要让孩子们学会并习惯这样的表达。
二孩家庭,不怕吵架时的鸡飞蛋打,就怕吵架后的心生嫌隙。父母要做的不是裁判定输赢,而要做一个导演,为两个演员”导演一出 一笑泯恩仇”。
4、责任感和期望度

我会经常鼓励大宝做个有责任的姐姐,让她与爸爸妈妈一起陪伴并教育二宝,通过参与教导弟弟的过程,增强大宝对二宝的期望度,并通过表达感谢等方式让大宝感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她会觉得二宝的一点一滴成长有自己的参与和付出,而二宝的一些错误也有自己的责任。这样,她不但没有因为多了一个弟弟妹妹而失去原有的地位,反而成为这个家庭更加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处理二孩关系的过程,很多时候就是如何满足大宝心理诉求的过程。因为,俗话说先来后到,我们尽管不能拿年纪大小来说事,但作为率先成为家庭一员的大宝,如果能理顺他的心意,有礼有节的投其所好,他将从制造问题的一方变为帮助解决问题的一方。毕竟在二宝的认知中,这个家庭本来就是4个人,什么心理落差之类的统统不存在。

丹麦的教育是如何正面引导孩子的?
能够成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丹麦的教育功不可没。
1、独立宽容

在丹麦,随处可见周岁大的孩子独自一人在院落中玩耍。丹麦人认为这种"置之不管”,让孩子独自在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孩子13岁后就开始自行赚取零用钱,被父母教导如何打理生活。在学校,课程安排的第一目标是鼓励个性发展,并着重灌输给学生一种自尊自信,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这样的思想。学前教育中会引导孩子学会宽容,教他们如何换位思考。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既不会过分依赖,又懂得尊重他人,在家庭中,更容易实现与父母和兄弟姐妹的良好沟通。
2、在一起,而非竞争

丹麦的幼儿教育注重帮助儿童发展成人,强调个人发展、人际交往和合作的技巧 ,儿童更有合作意识,游戏的设计注重孩子们在一起共同完成的,较少评比,注重发展儿童的内在动力与兴趣,让彼此发现:在一起--完成一项工作,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同时,还会教育孩子怎样帮助相对弱小或弱势的同学,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接受每一个和自己不一样的同学,并学会如何处理因个性不同而产生的冲突。这样的行为习惯带入到家庭就会促进孩子积极参与家庭的劳动分工,与兄弟姐妹合作分享。
此外,丹麦还有一门名为The class hour”的核心课程。每周抽出一堂课,让全班学生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谈论自己遇到的任何问题,同学们齐心协力找到解决方案,而问题的种类则不拘一格:也许是好朋友之间出现争执,也许是对团队里的某个人有意见。如果孩子们都没有困难,这堂课也不会被取消,大家就无所事事”地坐一坐,交流一下感情。研究表明,这种类型的协作和移情,能为孩子提供更加深层次的满足感。
3、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丹麦幼儿园有大量的户外活动,至少每天会超过两个小时。无论雪天,还是雨天,只要穿好了雨衣、雨鞋,孩子们随时会走出户外,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挖沙,在森林里探索。丹麦人有这样一句话:没有不适宜的天气,只有不合适的衣服。总之,把衣服穿对就好了,无论何种天气,都是玩耍的好天气。经常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孩子个性会更加开朗阳光,很多情绪和精力都在大自然中得到了释放,回到家里,就会减少不良情绪,遇事也容易沟通。

运动是孩子和父母之间良好关系的调和剂
丹麦人爱运动,并鼓励孩子尽情玩耍、接触更多的运动和其他的兴趣爱好,并且鼓励家庭参与,这也是丹麦的生活方式之一。在丹麦人看来,和孩子一起玩一起运动是父母最应该做的事情,胜过给孩子买任何的玩具。特别是自行车,丹麦人均自行车保有量惊人,小孩子能够走路起基本上就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自行车项目也就成为了丹麦亲子活动或外出运动的一个常规项目。
1、运动教会孩子互相合作,解决困难

运动场既讲究竞争,又重视合作,特别是集体项目。通过参与运动,让孩子学会如何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并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配合协作,面对困难携手解决。在运动中培养的意识和能力会自然带入到生活中,显现在与兄弟姐妹的日常相处以及参与家庭事务当中。
2、运动让孩子更友善,而非互相责备

运动对孩子来说,除了身体上的技能之外,更多地传递出性格和情感上的东西,比如当队友出错时怎样去鼓励去安慰,而不是互相责备,推卸责任。同时,通过运动让孩子感受全力以赴取得收获的成就感,一方面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又能将这种自信带入到社会交往中,在运动场结识伙伴,在生活中融入各种圈子,成为一个友善乐观阳光的人。
3、运动是亲子沟通的桥梁

运动场是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也是一个讲究公平与规则的地方。与孩子一同运动,可以迅速拉近彼此的距离,体验前所未有的角色转换。原本需要反复强调的道理也许只要父母在运动场上的一次示范就能有效传递。亲子运动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在一定的规则下公平竞争,通力合作达成目标的过程。有了共同的经历,就有了情感的共鸣。在孩子心中,父母就不再是只会说教的家长,他们还可以是朋友,是伙伴,是队友。

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独生子女变成儿女双全,这是家庭的进化,也是彼此情感的升华。少一些如临大敌般的谨小慎微,多一些平常心态下的轻松自在。亲子之间、手足之间,自有血脉相连,自有真情流露。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