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17楼纵身跳下得多疼,父亲连续发文:希望真正落实“双减”

知名经济学者宋清辉几日前突然发文表示孩子突然离世。

据了解宋清辉的孩子今年刚上初一,前几日孩子孩子独自上学出门后却选择了从17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17楼下跳下去得多疼啊!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

有注意到在孩子离开的第二天,宋清辉在其发文中写道不能再英语打卡了(希望能够真正落实双减”)”

也许宋清辉是在暗指孩子的离开跟学习压力很大有关系?

所谓的英语打卡”应该是其孩子班级的英语单词学习打卡。

作为七年级的孩子,通常在这个阶段正是其人生一个非常痛苦的阶段——青春期。

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开始变得不愿再跟家长交流,听不进父母甚至老师的话,他们会疑惑、会焦虑,一面是各种来自精神和肉体的困扰,而另一面则是来自中考的学习压力。

而且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近些年来青少年抑郁的比例已经发展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期或者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期,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更多的景象是父母总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孩子、左右孩子。

我们很多时候只是从孩子的一些言行举止看到了孩子进入了生理上的青春期”以及心理上的叛逆期”,却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思想上其实正处于迷惘期”、感情上正处于冲动期”。

至于学习上,多数人也都能够意识到此时的孩子们正处于分化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到底有多难?

把以上的每一个期”单独拿出来看看该如何解决就会让很多人头疼不已了,例如最常见的学习问题,成绩不好的想让孩子成绩变好,成绩还可以的希望孩子能够变得优秀,而成绩优秀的孩子反而可能是最最辛苦的那一批……

然而不仅仅只是学习的压力,很多孩子他们需要同时承受的是以上这所有期”的困扰。

在这个时期,有多少家长嘴上说着各种没关系”不重要”但却在用他们的兴趣、行为、要求等等继续着自己对孩子的各种为了你好”?

例如我们会嘴上说做个普通人也挺好,但却总会有意无意给他们灌输作为普通人的艰辛以及成功之后所能拥有的各种机会;

例如我们口口声声尊重孩子,但前提是孩子的言行不能伤及我们的面子、自尊,孩子的选择、决定不能与我们的预期出入太大,否则翻脸只是分分钟的事。

例如我们总是会告诉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在现实中我们更期待的是孩子每时每刻都能做我们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基本上都会跟学习”升学”相关。

例如我们总会要求孩子做完美的孩子(当然,很少有人会承认),但却没有意识到我们一直都在给孩子演示一个反面典型”……

双减”真的能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吗?

我们也看到甚至有很多家长也都感受到了双减”的积极落实效果。

例如我家孩子今年是初二。

初二这个阶段对中考甚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至关重要,除了学习科目增加了、难度也增加了之外,还要面临会考的压力。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在这样的一个关键期,在往年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今年孩子学校(也包括我们当地)落实双减非常到位,别的不说,比初一的作业量都要少了。孩子每天能够早点睡觉了,也有时间和我们一起聊聊学校发生的事情了……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双减”真的能够全面落实了,那样只是能够帮孩子们减轻一点点学业上的负担而已,而且以无数家长学校减负家里增负”的做法,事实上真能被减负的孩子还是少数。

所以指望双减”把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减掉,指望把孩子从辅导班还回学校就能解决孩子的所有问题,这真的是不现实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其实就是在明确告诉所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父母的责任是第一位的,而且是法定责任。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其实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大都是下学生”,普通人又如何,高知又如何?我们很多时候愿意相信钱”权”等能够替孩子解决很多问题、扫清很多成长的障碍。

但父母有再多的钱、再高的权,如果不能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孩子又怎会身心健康地成长呢?

其实也不用那么复杂,也别把问题想得太严重,上面说的那些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心、面子受到孩子的挑战,当我们面对孩子的选择又萌生了强烈的控制欲等,我们要努力向自己要理解,而不是去逼迫孩子必须理解我们、顺从我们。

多看、多听,少问、少说,发现问题先不要急于去解决,多方了解,尤其是多跟孩子的老师沟通,如此可以极大提高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效率和效果。

即便是真的有感觉是自己迈不过去的坎,也不要放弃,有很多人都可以给我们帮助、给我们力量的。

在今天的发文中,孩子的爸爸尽管有承认自身因为工作太忙没有照顾好孩子,但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把更多的原因归咎于学校。

实话实说,对孩子的离去我很难过,也为孩子的父母要承认受这种打击深表同情,但我还是觉得这位爸爸真的是太过理性”了。

当然,也许他之所以这样做是也是为了缓解自身的悲伤、压力等情绪,毕竟在这个时候自我反思”的太多反而可能会让自己更加伤心、悔恨。

但对他人来说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把自我的反思放在第一位——因为做好这件事情,即便是学校有再多的问题,我们也都有机会做更好、更早的干预。

说真的,就算是谈不拢,大不了一拍两散,比起孩子遭受到的伤害和可能做出的冲动行为,这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