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法国新通过了一则法案——禁止打屁股法案。
法案中规定,父母在日常教育孩子时,不可以随意对孩子进行体罚和责骂,必须要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
01 对暴力行为应该零容忍
为人父母,每个人都会有一套自己的育儿经,体罚也好责骂也罢,所有家长都有同一个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成才。
但总会有不少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近日,法国议会最终通过了一项禁止父母对儿童进行体罚的法律,即俗称的打屁股法”。
法案中既包括动用拳头或耳光的体罚,也包括羞辱、辱骂、捉弄或嘲笑等心理上施压的暴力行为。
此前,禁打屁股”法案已经得到了国民议会的通过,在此次参议院通过后,这条法案便成了民法典中的正式条文。
从今往后,法国市民在市政厅举行婚礼时,除了宣告结婚的誓词,还需要宣读父母在行使权威时不能使用身体或精神上的任何暴力”。
暴力行为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对暴力行为零容忍。
打骂不会让孩子变得更优秀、更聪明,只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甚至叛逆。
而遭受暴力对待的儿童会受到自尊心降低和反社会行为增加等侵害,成年后,对社会的危害也是不得而知。

02 打骂只会让孩子屈服
打骂只会暂时管住孩子,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教育孩子;同样,打骂只会让孩子屈服、害怕,却不会让孩子明白被打的原因和道理。
孩子因为做错事而受到惩罚,惩罚会减轻他们对错误行为的内疚感。孩子会认为惩罚能够抵消他们的错误,所以便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复自己的错误。
打骂并不能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真正能让孩子变得优秀、自觉、上进、听话、聪明的方法是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有许多时候,父母责骂孩子,并不是因为孩子犯了什么不可原谅的错误,而是孩子的所作所为触发了父母压抑已久的情绪。
育儿不易,父母也是人,有情绪也合乎情理。
但打骂孩子危害极大,父母作为成年人必须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妥协。
就像教育专家吉尔马丁在《不必训斥的方法》中说:管教有时候会教人无奈,但管教的意图是教育。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针,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

03 禁止体罚减少青少年斗殴事件
据英国《卫报》报道,研究表明,在禁止体罚儿童的国家中,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会更加安全,青少年斗殴事件,尤其是女性斗殴事件发生的概率会更低。
根据这项研究,专家们也再次呼吁社会,要对未成年人暴力行为引起重视。
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打骂、恐吓可能还有点作用,可面对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呢?
对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打骂必然会适得其反,真正的教育是要培养出良好的亲子关系。
原生家庭不只会影响孩子本人,同时还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下一代。
在父母的责骂中长大的孩子,即使表面上看起来与其他孩子没有异样,但是在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免不了身上会带有自己父母的影子,会不自觉的用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反过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禁止对孩子使用暴力的行为,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引起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国家也会出台相应政策,国家在行动,社会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