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动不动就打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需要合理引导,3招化解攻击行为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大多数孩子在2-3岁的时候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在他们感到不满的时候,孩子就会选择攻击身边的同龄人甚至是爸爸妈妈。
部分家长对此不太在意,他们认为这只是孩子不懂事的行为,过段时间孩子就不会如此了。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希望孩子主动攻击别人,倘若他通过攻击别人抢来东西或是发泄脾气,这也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使用暴力的习惯。

三岁的霜霜就是个爱攻击别人的小女孩,这让妈妈温女士十分头疼,有一次温女士带着霜霜到同事家玩耍。因为同事家还有一个比霜霜大几个月的小男孩,因此温女士和同事坐在客厅里聊天,霜霜与小男孩则在房间里玩玩具。没过一会儿温女士就听到了男孩的哭声。两个大人走进房间一看才知道因为霜霜看上了男孩家的彩色橡皮,于是向对方讨要,但被拒绝了,于是霜霜用力拍了男孩的背部。

听到孩子讲的经过之后,温女士感到了羞愧,用力打了孩子一下,并赶紧让她道歉。

孩子做错事之后,正常的家长都会觉得愧疚,但是难道大家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只能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才能制止吗?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唐纳德说过:孩子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也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一部分。倘若家长对此不太在意,则可能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但是盲目抑制孩子脾气也是行不通的,家长们应该合理引导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攻击性行为出现的原因。

动不动就打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需要合理引导,3招化解攻击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攻击打人的行为?

①模仿大人的行为

很多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就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倘若父母也是喜欢用暴力对待别人的人,那么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之间学会暴力对待他人。

当然,这里的大人并不只是父母,还有电视节目中的大人们。不少含有暴力元素的电影、电视剧也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只是因为觉得好玩所以才模仿此类行为,倘若家长们没有及时纠正,就可能养成孩子使用暴力的习惯。

②不懂得如何表达情绪

孩子用暴力对待别人的时候也是他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对于婴幼儿来说,发泄负面情绪的方法是哭泣,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除了哭还能用攻击别人的方法表达不满。

这也表明了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好,不懂得交流,也不了解别人的感受,只想发泄自己的不开心就攻击别人。

③想要被关注

如果孩子喜欢攻击爸爸妈妈,则有可能是为了获得关注。

有的父母或许是忙于工作,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就连和孩子待在一起都不一定会把心思放到孩子身上,于是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就开始打人。
家长对孩子的攻击行为越是惊讶、愤怒,孩子就越开心,因为他们的目标已经达到。

无论是成年人也好,还是与孩子同龄的小朋友也好,谁都不喜欢习惯使用暴力的人。因此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也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倘若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也没有疏导孩子的暴力行为,则可能诱发各种不良影响。

以暴制暴

☞孩子的攻击性得不到合理引导的不良影响交不到朋友

没有人愿意和暴力的小朋友交朋友,因此喜欢攻击别人的孩子往往没有朋友,大人们虽然不会和孩子计较什么,但是也会对这类孩子敬而远之,同时嘱咐自家孩子远离暴力儿童。

所以孩子的攻击性没有被合理引导之后,孩子的人缘会变差,他也会感受到孤独。

孩子不懂得处理问题的方法

倘若孩子习惯了用暴力解决问题,那么他也不知道很多争执、矛盾都是可以通过交流的方法和解,只会用攻击性行为发泄情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如孩子因为不会做应用题而烦恼,普通孩子会自己思考、询问同学老师,但是不会解决问题的孩子只会大发脾气。

表达情绪

性格方面的影响

孩子的攻击性没有得到疏导,那么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朝着暴躁、易怒方面发展,并且由于交不到朋友,所以他还会变得抑郁、苦闷。因此,他的性格中负面因素会比较多。

总而言之,孩子在2-3岁的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们绝对不能放任不管,否则对他将来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那么父母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攻击性呢?

暴力行为

※如何引导孩子的攻击性?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因为孩子会模仿大人,所以家长们要为孩子营造没有攻击型的环境,保持亲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并且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

同时,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保持情绪的平静和语气的温和,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无法习得暴力行为。

让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失效

孩子之所以会攻击别人,除了发泄情绪之外,就是因为暴力能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能引起父母注意、能抢到喜欢的玩具等等。

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失效:先使用暴力的孩子无法得到玩具、抢别人的东西就要用自己的物品补偿等等。

如果孩子察觉到暴力无用,自然就不会使用暴力。

表达情绪

教他学会用交流表达情绪

当孩子使用攻击别人的方式表达情绪时,父母应该惩罚他;当孩子自己开口说出不满,父母应该鼓励他。正面的奖励和安抚能让孩子放弃暴力,选择使用正确的方式发泄情绪、表达观点。

当孩子展现出攻击性的一面时,家长们最好不要像温女士一样,以暴制暴”的攻击霜霜,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个负面示范,更促进了她的暴力行为。

父母们的确应该正确引导孩子的攻击性,用间接的、温和的方法让孩子生活在温馨和睦的环境之中,意识到暴力没有什么作用,如果有任何不满都应该直接提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的攻击性转化为表达能力,让他从中学会了控制情绪和行为的方法。
暴力行为

今日话题:各位家长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还有什么新的看法吗?倘若你有不一样的看法,可以分享在下面的留言区,欢迎各位家长们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

可乐育儿堂,专注育儿问题,解决父母烦恼!

育儿路上,伴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