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不少人把孩子送进学校,美国、英国、丹麦却送孩子学习喂养小猪

美国著名作家Richard Louv在他的作品《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曾写道:

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

在书中Richard认为如今孩子们与大自然越来越疏远这是一种病态现象,他把此现象称为自然缺失症”。

风靡世界的自然教育”

许多医学专家也认为如今幼儿肥胖、注意力不集中、儿童抑郁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因为孩子们与大自然缺乏联系。

自然缺失症就好比孩子们学习古诗,背诵《悯农》,但是却从未见过农民是如何种地的;

孩子们每天吃猪肉却从未见过农场中的猪;

孩子们食五谷杂粮却不知如何区分五谷,分辨不出花草树木的种类也识别不出飞鸟与群鱼。

起初人们认为这种现象正是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人们生活越来越舒适的表现,但在Richard的呼吁下,全世界的教育学家们开始重视起自然教育活动。

不少人把孩子送进学校,美国、英国、丹麦却送孩子学习喂养小猪

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目的是希望孩子们全身心投入进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知去体会自然的美好。

因为这些教育学者认为: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当孩子们远离城市的喧嚣,去体验采摘果实、野营、户外运动、农场生活。在过程中孩子们亲手播下种子,每天浇水灌溉、记录温度、松土施肥。

当种子从发芽到开花结果时,孩子们也形成了责任感,培养坚持、耐心的优秀品质。

听起来如此美好的教育模式,在世界各地是怎样实施的呢?

世界各国不同的儿童自然教育

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它叫森林幼儿园,这种幼儿园在20世纪50年代发源于丹麦。

它没有厚厚的墙壁筑成的教室,真正做到让孩子们融入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他们可以大胆地爬树,他们的教材不是书本而是大自然中所有的生物。

其实一直以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陆续开展过自然教育”。

1、德国

德国是森林幼儿园的发源地,德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也是森林联合会的会长乌特•舒尔茨奥斯特曼女士曾说过:

孩子们接受森林的教育,从而使观察力变得敏锐,他们的学习以及探索的欲望也将源源不断。

在德国卡罗镇的森林幼儿园,无论天气如何,孩子们都有一定的屋外训练和探索时间,极少数情况下老师们会带着孩子钻进帐篷取暖。

在户外活动时,许多孩子会选择爬树。而老师只是在一旁保护学生们的安全,却不会主动提供任何帮助。

他们希望孩子们能在自然环境中迅速学会保护自己,这比起坐在教室中阅读安全保护措施更有效。

2、日本

在日本,每一所学校都有特殊的户外活动,并且十分频繁,其内容和形式多姿多彩。比如:文化活动、体育活动、旅行活动、集体住宿活动、义务劳动……

修学旅行就是非常有日本特色的自然体验活动,在千叶县前有一所初中将旅行地点选在了长野县的某个山区,并且他们让学生自行到当地车站集合,以此锻炼学生安排时间、查询路线的能力。

旅行时的住宿并不在旅馆而是在当地的农家,孩子们需要帮助户主干农活,每天行走穿梭在山谷中、河流边,在附近的寺院打坐。

3、美国

美国推行4H教育”将近100余年,堪称美国版的自然教育”。

4H的意思是Hand(手)、Head(脑)、Health(身)、Heart(心)。4H教育鼓励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掌握生活技能、学习知识,并用于生活中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幼儿园的孩子会把吃剩下的食物收集起来喂猪;

一年级的孩子会在农场放羊或者喂鸡和其他小动物;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接触农作物种植;

三年级的孩子开始学习做饭、搭建房屋;

四年级的孩子每个人都认养一头奶牛并学会挤奶;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水彩和黏土在制作农场地形模型了解地理知识;

从七年级起,学生们开始通过各种探险活动来了解未知的领域。

当孩子们用另一种方式感受世界时,他们的心态和眼界也会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在英国、韩国、越南等国家也全力推崇自然教育,他们建造植物园、野炊去、森林之家……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接触自然教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然教育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自然教育的优势

比较之下,我们会发现:

相比较让孩子们端端正正坐在教育里面,国外教育模式中更期待孩子们在最自然的状态中学习成长。

那么,相比较传统教育模式,这种自然教育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1、在探索中学习

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产品,每天都捧着手机、电脑、电视遥控器,虽然高科技产品为人们带来了便捷,但是也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导致近视率的上升。

在大自然,孩子们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花草树木、蜻蜓蝴蝶的缤纷,让他们产生了兴趣,从而学习到生态环境、动植物方面的知识,这能够直接联系到地理、生物课本中的知识。

孩子们通过户外活动,见到了真正的草原、真正的风力发电风车真正的火山,他们亲身经历,近距离观察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这都是平时在家里、学校学不到的。

2、锻炼生存能力

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学习更多样化的生存技能,比如在山野中孩子们掌握徒步行走的技巧,合理分配水和食物,甚至学习部分攀岩的技巧,了解攀岩所需要的装备。

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们要独立识别方向,面对困难通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

露宿时孩子们学习如何搭建帐篷、野外生火、水源净化,分析野外各种动物植物是否对身体有害,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这些关键的生存技能也许会在未来遇到麻烦时让孩子们能够保护自己、从容面对,这是只有大自然才能带给他们的独特课程。

3、接触大自然有利于身心健康

多接触大自然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能产生更积极的正面影响。

大自然使儿童远离被污染的城市、远离电子产品,呼吸新鲜空气使其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也会更好。

此外,在大自然中人们更加容易放松,面对困扰自己的问题时能够更加自信做到自我认同。

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认为:

人们置身于复杂环境中会限制人们关注外界的想法,而自然环境能不费吹灰之力引起人们的注意,使人们忘却其他想法并感到快乐。

那么,如果没有森林,没有山野在家庭中如何给孩子带来自然教育呢?



家长们如何带孩子走进自然教育

1、引导孩子观察各种生命

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亲手培育动植物,在过程中带着孩子观察每个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孩子们的热情逐渐升高,对动植物的观察也会越来越细致入微。

亲手培育生命的同时,孩子们也明白了付出与回报,责任与意义。

孩子们会发现播种植物的生长要依靠他们按时浇水,饲养的动物成长要依靠他们贴心的喂食,否则植物就会干枯、动物就会死亡。

这之后他们也会对自己身边的人更加关心爱护,对长辈更懂得感恩与尊重。

2、让孩子尽情在自然中玩耍

不要在孩子玩得满身泥土时指责孩子,户外就是孩子的大型游乐场,一块小的鹅卵石、一根细细的小树枝、一朵小野花都是孩子们探索的目标或是游戏时的道具。

下雨时,试试看给孩子穿好雨披一起去雨中漫步,让孩子感受下雨时的空气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味道?鸟儿们都去哪里了?

假期时,带着孩子准备好舒适的鞋子、补充体力的零食、防晒驱蚊用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家庭旅行吧。

让孩子在路上寻找一些听过却没见过的动物,就像松鼠、刺猬……既能拉近与孩子的感情又能实现自然教育真是一举两得的美事。

家长们有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感受夜晚的月光和星空,感受清晨的日出和露水,让他们看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一面。

3、教孩子制作自然笔记

给孩子准备一本精致的本子,让孩子图文并茂地记录自然的一切:

桂花树的树叶是什么样的?

百合花的花瓣是什么样的?

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

让孩子把自然中他所发现的一切都记录下来,甚至可以把实物粘贴进去。

你会发现,孩子从实物中获得的快乐远远大于抽象所获得的,爸爸妈妈们将大自然这位老师介绍给孩子们认识,也是介绍了一位终生受益的朋友陪伴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