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种误解,以为儿童文学不需要有什么深刻思想,也不需要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只要能寓教于乐”、丰富一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就足够了。儿童文学要么被当作教导小孩子的工具,要么干脆变为孩子们的娱乐项目。在这里我们很难到能够启发孩子向善、向美的作品。直到我们面前出现了这样一位作家,他不再单纯的把小孩子看作是需要教导的顽童,也不是盲目地充当快乐童年”的代言人。他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把儿童当作精神的胚胎”。曹文轩的作品是超越性的,他的作品绝不像某些儿童文学作家的童话+粗痞话+儿童心理”。在他那里,语言是神圣的。我们还从没有见过像曹文轩那样纯净的语言。也只有这种语言,才称得上是文学的语言,直抵孩子们内心深处。

在儿童文学中,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孤独”的话题,孤独”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幽灵”,它既可怖又充满诱惑,儿童永远是在孤独中得到成长。在以往的儿童文学作家中,似乎都没有兴趣或无力在自己的作品中认真探讨、捕捉这种精微的感觉,他们充其量只是帮孩子压抑的内心宣泄一下情绪,或是用恶搞和调侃来回避这一话题。只有在曹文轩这里,孤独”才作为成长中的话题被捕捉,在人性的冲撞中被推向极致。作为一个艺术家,他敏锐的感觉到那种不经意间的伤害给一个成长中的少年带来的阵痛:
那些把手插在裤兜里或双臂交叉着放在胸前的老师们,看着看着,就笑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秃鹤已经许多次看到这种笑了。
……
秃鹤感觉到了,这两个女孩儿的眼睛正在那把红纸伞下注视着他的头。他从她们身边走了过去。当她们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
……

少年的心是敏感的,少年的心也是极易感到孤独的。当秃鹤一次次的尝试没能得到大家的理解与尊重,秃鹤与大家的对立情绪日益强烈。”而当所有压抑的愤懑终于在一次体操汇演中爆发,秃鹤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但秃鹤换得的是众人对他的冷淡……”。
秃鹤使油麻地小学蒙受了‘耻辱’”,他遭到了所有同学疏离,他走出校园,然后沿着河边,漫无目的地往前走……”
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家,大都会在此刻大发感慨,表示对被孤立”对象的同情,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博爱”。但真正的艺术家绝不在此停留,遭受苦难是为了使人性得到升华。面对苦难的姿态,才是他要表达的内核,秃鹤最终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赢得了尊严: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
我可以试一试吗?
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
当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对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的补救。这是一种忏悔,更是一种担当。这里没有对不理解”的情绪发泄,没有充当快乐童年”代言人伪善。有的只是在心灵的碰撞中的反思与感动。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成长中的孩子。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当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这些描写,无不透露出一种悲悯,这里既有对秃鹤的同情,也有对蒋一轮、桑乔的同情,根本上说来,是对人的处境”的同情。
当秃鹤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我们看到一个倔强、执拗的少年,在他的内心有火的热情。我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平等的对待,带给他的执着与坚定。人性在这里再一次被升华。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秃鹤对恶”的表演,实际上是对自己尊严的一种坚持和肯定。他曾经以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而这一次,他同样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大家的爱,对荣誉的尊重。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问谁,谁也不知道秃鹤的去向。
大家即刻分头去找。”桑乔说。

是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水码头最低的台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桑桑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秃鹤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膀:走,回家了。”
秃鹤用嘴咬住手指,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抑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一部儿童文学史就是一部苦难史”。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中,没有一个人像曹文轩这样,在意识到苦难”对成长的意义的后,勇敢地投身于这种痛苦,将自己一层层地撕裂、扬弃。秃鹤面对大家无恶意的嘲弄,面对不解和排挤,感受到的那种孤独,我们何尝没有感受过呢?但人心没有那么容易妥协,人性深处的善良和坚定最终战胜了羞涩、迷茫和胆怯。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