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网络铺天盖地的宣传说:某著名育儿专家称,如果想要锻炼孩子独立的性格,从小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没有任何病痛的情况下,孩子哭的时候选择不抱,当孩子不哭时候再抱。”相信很多人也都相信了其言论,并且实验在自家宝贝身上。

很多人通过这个理论给自己的宝贝做了实验,当然期初是有一些效果的,孩子变得不爱哭闹了,好像听话了不少,于是很多家长便狠心坚持着。
但是孩子越来越不对劲,逐渐长大的孩子变得很少会与父母沟通,而且不太愿意去亲近和相信任何人。少言寡语成为了这批宝宝的标志性性格。
很多家长说,难道这就是这套教育方式所说的独立性格形成,那么这样的形成对孩子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越来越多的实验者们纷纷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得到过多父母的关爱,在自己脆弱的时候绝大多数选择了自己承担,自己处理,哪怕这个处理方式是错误的,他们依然没有选择去相信和依赖,依然我行我素。
著名影视明星,马伊琍在其微博上,发了一条关于育儿失败的文字,马伊琍的大女儿文君竹出生的时候,这个理论刚好盛行,于是她采用这套先进”理论来对女儿进行教育,然而她想使用的延迟满足以及挫折教育方式教育用来锻炼女儿独立性,然而当她有了小女儿之后才深深的明白,这套理论纯属胡扯,根本就不能够用于育儿。

这套理论不仅伤害了幼小的孩子,也深深的伤害了父母。
然而不仅仅是马伊琍有这样的想法,有无数的家庭也都发声,对这套理论进行讨伐。国外的家庭,由于使用这套理论,孩子在其长大后逐步出现,睡眠障碍甚至于出现人格分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当时人们会相信这套理论,其原因是因为父母们在成年后会觉得孩子在小时候如果能够承受住压力这样才能够变成在压力下成长,逐步成功。但是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以下关键点:
1、安全感
孩子出生后由于对社会的陌生,会让孩子害怕来自外界的一切事物,比如:声音、物品、环境、人员等等,面对全部陌生的世界,宝宝唯一能够寻找到安全感的就是妈妈的怀抱。
如果这时候妈妈拒绝了宝宝,会让宝宝对周围的一切感觉到害怕,这种害怕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伴随一生。
2、满足感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非常认真的完成某件事的时候,是需要得到别人认可的,然而当所有人都不能认可的时候,这个人会极度失落,甚至于会自暴自弃。
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都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可以及鼓励,如果长期心里无法得到满足。孩子的心里就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无法预估的。

3、依赖感与爱
宝宝对妈妈和家庭的依赖,其实是爱和善良的体现,很多人也许没有听过这样的理论,但是仔细琢磨却十分有道理。
当一个人有足够爱的时候才能够把爱分享出来。反之,当一个人极度缺乏爱的时候,不仅不会分享,还会想办法去破坏别人的爱与幸福。
宝宝哭不抱,宝宝不哭才抱”这套理论伤害了多少家庭和孩子,如果看到此篇文章的父母们希望你们能够放下不抱”理论,用爱来拥抱自己的孩子,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让孩子在爱的海洋里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