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该有的回应


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该有的回应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的、可预见的顺序。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父母对此作出无礼侮辱的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父母再反击,高声恐吓,或者横暴地处罚。

一天早晨,早餐时间,七岁的纳撒尼尔在玩一个空杯子,他的父亲在看报纸。

父亲:你会打碎它的。你总是打碎东西。

纳撒尼尔:不会的,我不会打碎它的。

就在这时,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

父亲:你就大声哭吧。你真是个笨蛋,屋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你打碎了。

纳撒尼尔:你也是笨蛋,你打碎了妈妈最好的盘子。

父亲:你居然叫你父亲笨蛋?你太没礼貌了!

纳撒尼尔:你也没有礼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父亲:你不许再说话!马上站起来回你自己的房间去!

纳撒尼尔:来啊!逼我啊!

这种对其权威的直接挑战激怒了父亲,他一把抓住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通。在试图挣脱时,纳撒尼尔把父亲推到了一扇玻璃门上,玻璃碎了,割伤了父亲的手。看到血,纳撒尼尔慌了,他跑了出去,直到深夜才回来。全家人都心烦意乱,那天晚上没有人能睡好觉。

纳撒尼尔是否得到教训以后不再玩空杯子,跟他得到的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消极教训比,后者对他更重要一些。问题是,这场战争是必然发生的吗?可以避免吗?或者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事件吗?

看到儿子玩杯子,父亲可以拿走杯子,然后给他一个更适合玩的东西,例如一个球。或者当杯子打碎时,他可以帮助儿子处理玻璃碎片,顺带说一些像杯子很容易打碎,有没有想过这么小一个杯子居然能弄得这么乱?”之类的话。

这种和气的话会让纳撒尼尔很惊讶,可能会为他闯的祸产生歉意和赎罪心理。在没有呵斥,没有巴掌的情况下,他甚至可能会在心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杯子不是用来玩的。

小意外,大价值。从一些小意外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宝贵的教训。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学会分辨什么是仅仅让人不愉快、让人讨厌的事情,什么是悲剧和灾难。

许多父母对打碎了一个鸡蛋的反应就像打断了一条腿似的,对窗户被打碎的反应就像心被敲碎了一样。对于一些小事,父母应该这样跟孩子指出来:你又把手套弄丢了,这很不好,很可惜,不过这不是什么大灾难,只是一个小意外。”

丢失了一只手套不需要发脾气,一件衬衫扯破了,也无需像希腊悲剧里那样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

相反,发生小意外时,是传授孩子价值观念的好时机。

八岁的黛安娜把她戒指上的诞生石弄丢了,她伤心地哭了起来,她的父亲看着她,平静而坚定地说:在我们家,诞生石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人,是心情,任何人都可能弄丢诞生石,但是诞生石可以重新替换。你的感受才是我最关心的。你确实喜欢那个戒指。我希望你能找到合适诞生石。”

父母的批评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它只能导致气愤和憎恨。而更糟的是,如果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他们就学会了谴责自己和别人;他们学会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学会怀疑别人,导致人格缺陷。

芭芭拉九岁,她妈妈不知道该如何不使用批评去回答女儿。

有一天,芭芭拉从学校回来,激动地抱怨说:今天什么倒霉的事都让我遇上了。我的书掉进了水坑里,男生不停地作弄我,运动鞋也被人偷了。”

她的妈妈没有给予女儿同情,而是劝诫她,批评她:为什么什么事都让你遇上了?你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你怎么了?”

芭芭拉哭了起来。怎么才能让芭芭拉感觉好受点呢?要对她不顺利的一天报以同情的承认:哦,亲爱的,你这一天一定过得糟糕透了!”

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者不好的行为,有以下几点供家长参考:

1.对于孩子出现问题,或者说家长觉得孩子的某些习惯行为不好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想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了解清楚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想法和动机,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

当然,这需要家长仔细细心的观察,如果和孩子关系足够好的话,多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一旦你了解了问题的原因之后,你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帮助孩子。

2.多找自身原因,董进宇博士曾经说过,孩子有问题,100%是家长有问题,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和做法有问题,就一味的指责孩子,批评孩子,其实殊不知,孩子行为背后,肯定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所以家长要先冷静,多从自身找原因,多问问孩子行为哪些是受自己影响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一味的指责和责怪,只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3.试着理解孩子,孩子之所以为孩子,就是因为他想法不全面,有些幼稚,考虑问题不成熟,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等等一些列特征。

哪怕有些问题是孩子错了,家长也不要过于较真,毕竟家长作为成年人,和孩子相处,需要多理解和关系孩子,多感受孩子的感受,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才能使彼此的关系变的更融洽。

4.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多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这种交流,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不是要求和强迫式的,如果孩子有后顾之忧的话,是肯定不会找到真实原因的。

所以多加强与孩子的平等交流,这样才能找到孩子不良行为习惯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更好的,及时的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5.但是,在我们接触的家长中,有很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和敏感,在孩子遇到困境的时候,家长没有及时的发觉,也没有及时的给孩子疏导,久而久之,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直到最后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格形成和固定下来,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所以,家长一定要加强学习,了解孩子成长的特点,了解如何与孩子有效的沟通,了解如何引导孩子等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其实一味的问解决方法,没有摸清原因,没有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真实的想法,即使提供一些单纯的解决方法,都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只有建立在分析原因基础上的解决方法才是最有效的,也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

所以,家长在孩子看到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如果你觉得这篇内容对你挺有启发,欢迎关注订阅哦~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_- )

2.关注我@学之道讲堂,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