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微信朋友圈流传着一个小视频,一个大约十岁左右的小朋友,声情并茂”的朗诵诗歌。

注意,声情并茂这个词我加了引号,因为看了不到十秒,我就点退出了,十秒的时间,这个表演的小朋友如同一个程序执行终端,面部表情加上肢体语言,就像一个编辑好程序的机器人,严格执行着表演程序,哪里需要挤眉弄眼,哪里需要举手挥动。
相信为了排好这段表演,家长费了不少心力,几乎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可复制的表演,不管走到哪里,不管什么情况,只要表演这个诗朗诵的节目,这个孩子都是这一套表演。
不知道其他家长对这种安排具体到哪里举手、哪里抬头的的表演”有什么看法,我的内心是拒绝的。
作为一个钢琴老师,这些年带学生参加过各种表演,也参加过各种比赛,这些所谓的表演”见了很多,其实早聊一聊这个话题——
到底是该顺从孩子的天性,还是让孩子按照模板、长成其他家长赞赏的样子呢?
注意,我说的是其他家长赞赏的样子,而不是专业老师赞赏的样子,因为专业老师压根就不会赞成这样的表演。
在我们认为,过多的表演是多余的,非必要的,甚至很多是会对孩子发展有妨碍的,其他的我不专业,就从钢琴的角度来说说吧!

老师会和学生讲这个乐器创作于什么年代,作曲家是谁,我们还演奏过这位作曲家的哪些曲目、创作背景等。别说创作背景对小朋友来说太小了,只要老师耐下性子跟他们慢慢说,是可以理解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
巴赫的初级钢琴曲集,告诉学生第一条和后面的并不是同一个作者,弹琴的时候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让孩子自己体会,自由表达。这样既练习了学生的钢琴感受力,又练习了对乐器的表达力。然后介绍一下巴赫的生平,巴赫所供职的皇室,中世纪的风格是什么样子的,给学生看看中世纪的舞蹈视频,看看华丽的洛可可风格的裙子和舞会,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去演奏曲目。
这是相对基础的曲目,孩子们在了解了曲目创作的年代风格之后,老师再讲快慢轻重强弱,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在表演的时候,只要按照平时练习的样子去呈现就可以了。
我们注重的是自行和放松,弹奏的稳定和演奏情绪的表达,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陶醉在音乐中,这才是正确的表演方式。
那么,哪些是不正确的、做作的表演方式呢?

第一,过多的手腕动作。
我收到过很多别的老师转过来的孩子,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风格,但是孩子基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手腕动作过多,我称之为甩手式弹法”。这个在钢琴弹奏里是没有的。
手腕是人身体非常脆弱的部分,过度运用会造成手腕机能的损伤,在日复一日练习钢琴的时候,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腕关节磨损,这属于运动损伤的一种。一旦磨损就是常年的疼痛折磨,非常痛苦,更何况还有腱鞘炎,肌腱炎等问题。
可能有的老师觉得,手腕甩起来更能表现钢琴演奏的美感。但我一直跟学生强调的是,弹钢琴的人,手非常珍贵,一定要好好保护,别随便搞这些多余的动作,多做一次甩手,就多磨一次手腕。
为了能长远地弹琴,建议多多保护手腕,老老实实练琴,别再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动作了!

第二,莫名其妙的晃动。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老师推着学生前后晃动,跟练太极推手一样的,把学生推得直打转,看的我挺无语的。老师手放在学生背上,这在钢琴教学里一直都有,我的老师会这样教学,我有时也会这样教学,但是我们是通过手放在学生背上的手,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绪和强弱。
简单地说就是,演奏激昂音乐的时候,提醒学生要激动起来,演奏抒情音乐的时候,告诉学生缓缓地表达。
通过演奏抒发情感,而不是像打太极一样推着学生转圈。按照某种套路千篇一律的动作呈现不叫钢琴演奏,叫表演。
千万不要觉得动作多,就是表现力强,这是我一向比较推崇王羽佳的原因,返璞归真,别搞得太夸张了。
只有在钢琴演奏里真实地体会音乐,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第三,练好钢琴,而不是练好表演。
始终要记住,你学的是钢琴,不是表演,别去搞表演那一套。
有一天参加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录制,类似地方春晚那种,有一个节目是某个古筝教育机构带来的古筝表演,表演的时候,学生还没开始弹,先把夸张的手部造型摆好,配合陶醉的面部表情。古筝没弹,就先陶醉了?而且不是一个人陶醉噢,整个团队表演二十多个人,全部一模一样的动作,一模一样的陶醉表情,木偶一样的感觉。
但家长们看得很认真,估计会觉得很有范儿吧?!当然,这个表演课的老师确实挺好的,可是孩子学得是乐器,最后需要精进的是乐器,不要搞得和演员一样好吗?希望家长清醒点!

从钢琴教学发散出去,不管是诗歌朗诵还是其他乐器,别去按照模板塑造孩子。因为按照模板造出来的,就是流水线加工的样子,自然生长、手工雕琢的才是最独特的那一个。
诚然,乐器演奏确实很讲究音乐的表现力,在学到比较高水准的时候,音乐的表现力也会作为一项评判标准,来判断演奏水平,但是这个表现力不是通过错误的方式、做作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是需要在真正理解音乐之后,自然而然地由心发出的表达,各种动作表情只是音乐表达的附属而已。
当你真正理解音乐,沉浸在音乐之中的时候,自然能够有很好的音乐表现力。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只要教他们体会音乐,而不用教他们表演。
做作的表演,不学也罢。

你好呀,欢迎你的到来,点击上方『关注』一秒遇见,获取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个人成长等相关内容更快哦!陪伴孩子,学习在路上,我们一起加油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