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吵架会伤到孩子,有研究却说利于成长,我们之前都想错了吗

文|福林妈咪

在我们印象中,父母的争吵会让孩子变得暴躁、易怒、自卑、胆小,并且还会跟父母的关系越来越远。

但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反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1、能让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更亲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楠和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研究学教授谢丽尔·比勒,曾在2017年对416个美国家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跟踪调研。结果显示,在争吵中表现出亲近感和同理心的父母,更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家庭安全感”

一味的宠爱、纵容孩子,很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娇纵,不讲理,甚至不懂感恩。但是,争执中的同理心和认同感会。

当父母因为孩子的事情产生争执的时候,孩子会因为对方理解自己、站在自己这一面而产生亲近感。

父母吵架会伤到孩子,有研究却说利于成长,我们之前都想错了吗

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每次让孩子写作业,孩子他爸就来说‘孩子也挺累的,让他玩会儿,别总是打他、骂他的’,结果孩子跟爸爸关系很亲近。

虽然不算是一个好的例子,但是争执中的认同感会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2、让孩子理解争吵”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就是会让孩子感受到,在生活中,争吵”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之间。

很多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害怕争吵,并且通过一味的退让来达到和平共处”的目的。

这看起来是和善,但是这并不是一种好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有争吵,才会有解决方法,才会让对方了解到自己在想什么,自己的感受和目的。

所以,让孩子明白争吵”不是糟糕到让人崩溃的事情,是对孩子好的锻炼。

3、让孩子学会争吵时的沟通”技巧

在争吵”的过程中,双方会有来有往,想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

孩子在父母这种争吵”的耳濡目染下,能学会更多和人在语言上交锋时的技巧和能力。

我们可以从上面这些好处中看出来,这种争吵更加倾向于辩论”,父母双方根据自己论点,找论据,并论证。

双方虽然是争吵”的形式,但是却没有真正的触及对方的底线,是以解决问题”为前提的,而不是以最大限度的伤害对方”为前提。

这在夫妻吵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夫妻吵架中,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占理,拼命用语言、行为去打压对方,才不管什么论据”、论证”、谈判技巧”,只要能伤害到对方,什么都能说,什么都能做。

这种争吵,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帮助。

所以说,与其说争吵”可以让帮助孩子成长,不如说辩论”可以让孩子体会更多。

如果父母想要以这种方式来锻炼孩子,并且跟孩子增强感情,在这个争吵”的过程中,要注意很多问题,我们用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做例子吧。

刷锅洗碗”的事情,宝妈觉得自己做饭了,宝爸觉得自己工作一天太累了,家里谁刷锅洗碗,有时候夫妻之间能吵出一本书。

那么在孩子面前,因为这件事吵起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1、不要急眼,不要扯旧账

很多时候,本来夫妻之间开玩笑的怼对方几句,都能演变成家庭大战”,更别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了。

每次解决问题,双方就开始发泄情绪,扯出很久以前自己曾经受过的委屈。

比如说,宝妈觉得自己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为了老公,放弃工作和自我,甘心窝在家里当全职,老公还不理解。

老公又觉得,我辛苦在外工作,每次回家老婆就哪儿都看不顺眼,天天唠叨,吵个没完。

如果是这样的吵架方式,既没有解决问题,更没有让孩子成长,反而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长久以来在一起都是在将就、受苦受难。

老公

2、让孩子有参与感

还有就是,要让孩子有参与感。

父母双方可以让孩子评理”,作为评判。

家里有锅碗需要刷,作为家里的一份子,谁都有参与争吵”的权利,谁也都有刷锅洗碗”的义务,尽管孩子还在上幼儿园或小学。

让孩子懂得做家务”,不只是女人该做的,而是大家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劳动和努力,现在的分配方式,只是因为分工不同导致的。

让孩子参与进来,会增加孩子和家庭、父母之间的联系,会拉近家庭成员的关系,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3、争吵”不要太频繁

还有就是争吵”不要太频繁,如果父母们什么小事都要吵一顿,不仅会让夫妻之间感觉对方和自己有代沟,还会让孩子觉得家里鸡犬不宁”。

如果争吵”是作为教育孩子、解决家庭问题的一种手段,那么父母们要有情绪稳定、不急眼”、有好的辩论技巧,而不是无理取闹”、懂得见好就收、解决问题”这些前提的话,偶尔产生争论”,并且让孩子参与进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如果没有这些前提,夫妻每次争吵,到最后都变成又哭又闹,扯着孩子衣服问爸妈离婚,跟爸爸还是跟妈妈”,夫妻之间就尽量保持和谐的关系,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吵完、发泄完情绪之后,再和孩子解释爸妈之间到底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