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维生素D有什么功能?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哪些呢?

平时经常有宝妈咨询宝宝晚上睡不安稳,喜欢哭闹,排除饥饿,冷热,不舒服等因素后,最后考虑是宝宝维生素D补充不足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的。

通常建议宝妈在保证奶量的基础上,给宝宝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量,可是大多数宝妈都会很担心:目前我们每天都在吃维生素D的呀,加大补充量会不会引起中毒?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看下维生素D的本体吧,我们每天给宝宝补充的维生素D到底是什么物质?补充D2和D3是一样的吗?

维生素D有什么功能?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哪些呢?

一、什么是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包括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

维生素D2存在于植物中;维生素D3是由人体或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的光化学作用转变而成。食物中的维生素D2在胆汁的作用下,在人体小肠部位被吸收。

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3直接吸收入血。食物

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人体内都没有生物活性,它们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后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相结合后转运到肝脏。维生素D在体内必须经过两次羟化作用才能发挥生物效应,维生素D的两次羟化作用分别在肝脏、肾脏进行,最后生成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即1,25(OH)2D3。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

上面的内容中,进入血液循环的维生素D(包括D2和D3)经过两次羟化作用,最终形成了具有很强活性的1,25-(OH)2D3。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循环中的1,25-(OH)2D3主要与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相结合,对靶细胞(即目标细胞,产生作用的细胞)发挥其生理效应。

1,25-(OH)2D3是维持钙、磷代谢平衡的主要激素之一,通过作用于肠道、肾脏、骨骼而发挥抗佝偻病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D3

1.促进小肠黏膜细胞合成钙结合蛋白(CaPB),增加肠道钙的吸收,同时伴随磷的吸收增加。2.增加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特别是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骼的矿化作用。3.对骨骼钙的作用:促进旧骨中钙的释放入血,促进新骨骨样组织成熟和钙盐沉积。

目前研究进展认为1,25-(OH)2D3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营养成分,也是激素前体。

其作用不仅局限于肠道、肾脏、骨骼,还包括胰腺、胃、脑等其他组织器官,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对人体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作用。

三、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

胎儿期可以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胎儿体内维生素D的贮存可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的生长需要。

而早期新生儿体内维生素D的量与母体的维生素D的水平和胎龄有关。

OH

2.食物中的维生素D

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很少,母乳含维生素D少,谷物、蔬菜、水果不含维生素D,肉和白鱼维生素D含量很少。

正是因为外源性的维生素D从食物中获取的量太少,一般在宝宝出生后两周就强调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制剂或食用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量。

3.皮肤的光照合成

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胆骨化醇(7-DHC),是维生素D生物合成的前体,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290~320nm波长),生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皮肤产生维生素D3的量和日照时间,波长,暴露皮肤的面积大小都有关系。

四、婴幼儿容易产生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1.围生期(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时间)维生素D不足

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妊娠后期维生素D营养不足,如母亲营养不良,肝肾疾病,慢性腹泻,以及早产,双胞胎都可能使婴儿体内维生素D贮存不足。

2.日照不足

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婴幼儿又长期在室内活动,加上部分地区雾霾严重,高大建筑物的遮挡,气候影响等原因都可能引起日照不足,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量不足。

维生素D2

3.宝宝生长速度快

早产和双胎宝宝出生后生长发育快,需要的维生素D多,而且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容易引起维生素D不足。另外,婴幼儿早期生长速度较快,也容易发生维生素D不足,这也是目前最长遇到的情况。

4.维生素D补充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D少,即使是纯母乳喂养,若没有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制剂,缺乏户外活动,也会容易引起维生素D不足。

5.疾病影响

胃肠道疾病或肝胆疾病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比如慢性腹泻;而肝、肾严重损害会导致维生素D活化的障碍;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活化。

维生素D我们每天接触,每天会给宝宝补充,相信通过上面的内容,大家对维生素D也有了简单的了解,希望今天的内容对各位小仙女有所帮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