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随笔|张忠琴:求医记

求医记

文/张忠琴

(网络图片)

木木发烧持续近一周了,时高时低的,我心里还是有点儿稳不住,又来医院做个检查。这个季节感冒的多,疫情期间发烧的下边门诊一律不敢接诊,本来医院里病人就多,这下更是人满为患。在二楼查完血等结果的时间里,我坐在休息椅上观察着来抽血化验的人,看的最多的是带孩子来的家长。

抽血是来医院必做的检查之一,一般一个孩子会有两位家长陪同,所以这里略显热闹。无论年龄大小,小孩子能自觉自愿做到椅子上去抽血的几乎没有,都是需要费一番周折的。等抽完血哭天抹泪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家长的思想工作该怎样做至关重要。我发现家长给孩子交流有以下几种方式:1.哄骗。可能怕孩子过早哭,就给孩子说:不扎针,不扎针。”边说着边把孩子往抽血的椅子推。这样做会造成孩子的信任感缺失,父母都骗他,他能相信谁?2.恐吓,威胁。这样做的以爸爸居多,想以气势压住孩子。我身边有个三四岁的男孩已抽完血,他抽的胳膊,抽的时间比较长,他一边哭一边用小手打妈妈,旁边的爸爸抓着孩子就往抽血的地方推,边推边说:再哭,再哭就扎两针。”孩子哭声小了,可是更委屈了,看得我直想掉眼泪。这样做孩子可能会胆小恐惧。3.忽略。这类爸爸妈妈就是对孩子说:打针不疼,一点儿都不疼。”是真不疼吗,大人抽血还嘶哈哎哟地叫,能说不疼吗?这样做孩子以后也会忽略别人的感受。4.贿赂。如果你打针不哭就去给你买东西或玩手机。这样做孩子以后会做事也会给大人讲条件。

回想以前,当孩子生病时焦虑烦躁无奈恐惧的我们面对似乎很不配合的孩子,也许就是乱不择法了,这些办法我也曾或多或少地在孩子身上用过。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我发现有一位家长做得很好,她的方法就是共情。这是位年轻的妈妈,她先告诉孩子生病了需要抽血做个检查,抽血可能会有一点儿疼,不过有妈妈在身边保护你,你可不用害怕。抽完血,她又对孩子说:抽血手指头疼了,是不?快让妈妈看看,来帮你吹吹,一会儿就好了。”说着就把手指上的棉棒拿下来,认真地对着孩子的手指吹了吹。孩子看着妈妈笑了。这位妈妈先告诉孩子事实:需要抽血,有点儿疼;然后提供心里上安全感支持:不用害怕,有妈妈在;当抽血完了之后共情孩子感受:知道你疼,采取措施减轻疼痛。其实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是被看到。这位妈妈看到了,我在心里为这位优秀的妈妈点赞!在孩子心里,爸爸妈妈永远是他们的保护者,是他们最信任的人,特别是当孩子生病时,他们的心理更脆弱,所以不要因为我们的言行不当,让身体不适的孩子心灵上再承受痛苦!

【个人简介】张忠琴 ,女, 小学老师 喜欢读书和写作,希望通过写作结识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