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国家级育儿师逗妈:带孩子并没有那么辛苦,辛苦的是你对我的态度

如果您是一位宝妈,需要专业的育儿知识,点击关注按钮。

国家级育儿师逗妈:带孩子并没有那么辛苦,辛苦的是你对我的态度

你知道我真正伤心的是什么吗?医生反问我,饭是电锅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为什么我的手腕会痛?”

这是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开场没多久,金智英在餐桌上对先生说的话。

只要你是女性,尤其是成为母亲的女性,你总能被电影中的某一幕戳中泪点。

《82年生的金智英》改编自同名畅销书,描述了一位30岁的韩国女性,在韩国大男人主义的社会下,走入婚姻成为全职妈妈后,如何渐渐失去了自我,最终患上精神病的故事。

这世界上有一种职业:365 天没有休息,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牺牲个人的喜好和自由,随时熬夜加班,而且一分钱工资都没有!你觉得这样的工作会有人做吗?

答案是有的,而且全世界有几亿、甚至几十亿人都在从事这个职业,这个职业就是全职妈妈,然而却有很多人对全职妈妈存在误解。

全职妈妈最大的伤痛,就在于操持家务和抚育孩子的辛劳,是隐形的、难以量化的劳动。

她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是儿媳,却唯独不是她自己。

在我们身边的全职妈妈群体里,有多少个金智英?

这个庞大、隐蔽又沉默的群体,全天候肩负着孩子、家务,却唯独没有自由和尊重。

孩子出生后,金智英要照顾孩子,保持随叫随到的状态,安抚孩子哭闹,准备吃的喝的用的,再收拾整理吃的喝的用的。

24小时在线的节奏,是每个全职妈妈的日常:

每天早上趁着孩子还没醒来,赶紧起床准备自己的早饭,制作孩子的辅食,做家务,如果能在孩子起床前吃完早饭,那是一天中的万幸,因为孩子一醒,意味着就要围绕着孩子团团转。

穿衣,喝奶,换尿布,吃饭,下楼玩耍,下午趁着孩子午睡赶快做些简单的午饭,担心孩子随时会醒所以不敢午休,而是选择洗衣拖地做家务。

想要吃个饭,孩子却不肯自己玩耍,想要上个厕所,孩子却哭闹不止。

等到孩子会爬会走了,一步都不能离开孩子,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发生危险……

智英偶尔带着女儿来公园玩儿顺便买了一杯折合人民币不过9元的咖啡,却听见有人在小声嘲讽: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喝,还到处转悠。”

在咖啡厅里,女儿哭闹拉扯妈妈,咖啡被打翻,结果排在后面的上班族嘲笑金智英是妈虫”(是对没有收入的全职妈妈的侮辱)。

这也说出了无数全职妈妈的心声,在家操持却不被认可,想外出工作却阻碍重重。

这个社会对女性更为严苛。

对于全职妈妈来说,最痛苦的不是带孩子的辛苦,而是你做完这一切后向身边的人抱怨一下。

老公却说,我赚钱养家比你更辛苦,你不就是在家带带孩子,有什么好累的”。

婆婆却说这是你该做的,别人也没说苦,就你叫苦”。

旁人就说”你在家休息,不用上班,花老公的钱,真幸福,知足吧……

全职妈妈有时候只是想发泄一下情绪,每天面对的就是经常哭闹的宝宝,烦躁情绪扑面而来,没有自己的生活、收入、交友圈,时常伴随着腰腿酸痛,双十一为了省点钱拼命计算熬到深夜,买的都是宝宝的物品还有家用品,化妆品衣服包包看两眼,思索一下能买几罐奶粉通通放弃。

全职妈妈真的很难

全职妈妈真的很难,希望家人们说一句:你辛苦了。

原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对影响一个人幸福程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他指出,有五个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分别是:

1、积极情绪和愉悦;2、投入做事时的酣畅感或叫心流”体验;3、良好的人际关系;4、成就;5、有意义的人生目标。

一眼看去,以上5点和全职妈妈貌似都扯不上关系——哭闹的孩子、单调枯燥的家务、脱离社会、没有工作、失去自我。

难道全职妈妈就必须牺牲自己吗?

这个社会并不容易改变,但我们依然能找到出口,看到亮光。

全职妈妈要想在家庭之外,寻找个人价值,就需要学会自我关怀,让自己的关注点从家人对我的态度”转变到我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把生活的重心从围绕孩子和家务″转到做自己想做的,可以做的事情”。

你可以通过网络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群,从中获得想要的信息,结识同领域的妈妈们,有余力时参与讨论,贡献自己的育儿心得。

不但可以融入群体,得到情感上的理解,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收获更多机会。

从婴儿辅食制作,到宝宝用品选购,早教课程,妈妈瑜伽,只有想不到,没有找不到的社群。

​社群中有价值的讨论,绝不亚于职场上的人脉拓展。

欢迎你私信我邀你入群,一起分享带娃的心得。

你需要拥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比如周末的时候把让宝爸充分体会一下当全职爸爸的责任,自己可以约上闺蜜,出门逛逛街、做点自己喜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