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制度的改革,语文在所有科目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
很多家长意识到这一点,给孩子买了许多阅读类书籍。他们期待着:孩子在大量阅读之后,一定会在写作上有更严谨的构思,准确的用词;一定会在阅读理解上考虑更周到,理解更深刻。
家长的期待是美好的,可现实并非如此。

记得总有家长这样说,我给孩子买了不少课外书,她每天都坚持阅读,可她的作文还是不会写。我家这孩子,阅读理解只得了六分。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家长等孩子把书看完,问她这样几个问题。
1.这本书都讲了一些什么?
2.你觉得这本书哪些地方写得很好?
3.这本书的哪些知识点,你可以用在你的作文当中?
如果她只是告诉你,这里面的一个什么情节让她哈哈大笑,她觉得很有意思。那完了,她根本不懂阅读。就像看电影一样,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看的只是热闹而已。

不用说孩子,几个月前的我也是这样。
校长推荐了我三本曾国潘的书,说写得很好,看完了,肯定会对我有所裨益。
我满怀期待,看了一半,可完全没搞清楚这套书想要告诉我什么?我觉得就是讲几个故事而已。但要我把那几个故事讲出来,我又不知从何说起,脑海里倒是有几个零星的片段,但只能记流水账般的讲个大概。
时间倒是花费了不少,可我就知道这些。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不只是读过”而已呢?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样解答:我们应该让自己读过的书物尽其用,尽量让自己不忘记书的内容,使之融入自己的身心。我们也要尽量将书中的信息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享受读书的过程中塑造自我。
也就是说,真正的阅读,是在一本书读完之后,能对书的中心思想做简要的概叙;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你觉得写得好的内容;能对书的优点写出自己的感悟;能把书中的知识点,写作优点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学以致用!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书中介绍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做笔记!
通过做笔记吸取书中营养,之所以说这种方法很简单,是因为你只需要准备一本笔记本。一本随处可见的笔记本可以帮你找到想读的书,辅助你的阅读,记录你阅读中的发现,或是回忆过去读过的内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筒,语文老师经常要我们进行摘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以致用。

摘抄名言警句,用在作文中,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
摘抄优美的段落,用在作文中,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
对于书中的某些观点,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即读后感。
总之,阅读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不是浮于表面,要有体会和创造。
所以,在每次阅读的过程中,对于致用类书籍,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步,认真阅读书的序言,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有目的,有期待。
第二步,阅读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看看他们遇到的问题是什么?这本书对他们有什么启发。
第三步,快速阅读全书内容,标记看上去让你心动的内容。
第四步,精读你标记过的内容,总结精华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复述
第五步,标记出能帮助你解决问题的知识点,规划应用,如果以后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打算怎么去做

如果是虚构文学类作品,我们看完一本书,你应该能从书本了解到:
一、这本书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的叙事意图是什么?主要事件是什么?冲突是什么?
一、阅读中,作者的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
二、每段场景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每段对话,每个动作展现人物什么性格?
三、标出人物每一次出现的地点和时间,以此汇出一幅地图。
四、以时间为轴线,汇出故事进展流程图
书,不是读完了,就算是我阅读了。
读过和没读过都没什么区别,那不算阅读。
真正做到了大量阅读之后,你的内涵必定更加丰富,你的思维必定更加活跃,你的视野必定更加开阔……这样的你,还怕写不好作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