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被叛逆期孩子气得想死,怎么办?从父母转变,加强亲子沟通

今天在悟空问答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被叛逆期孩子气得想死,怎么办?真的很不想活下去?

光是看到这个问题,我就能感知到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目前面对孩子叛逆期的表现,无法有效沟通、无法相互理解,对孩子不知道如何教育才能扭转孩子现有状态的痛苦心态。

这样让人如坠冰窟的问题,能想象得到这个家长此刻复杂、焦虑、无奈与绝望的心情。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身边朋友的故事,希望这位家长能先冷静下来。

被叛逆期孩子气得想死,怎么办?从父母转变,加强亲子沟通

一、一个叛逆期孩子与父母的真实故事

我朋友的女儿,在初中时,已初现叛逆状态,厌学、不愿做作业,爱看电视等。从初二开始,朋友和她老公对女儿实施了严格管教。朋友在被女儿考试成绩一落千丈,再被其不好好做作业,表面假装学习、暗地里偷玩手机等一系列行为激怒之后,孩子爸爸当面砸了孩子的手机,并打了她。

朋友也被愤怒激得瞬间失去理智,对女儿实施了掐的惩罚,就是掐手臂内侧部位,把女儿的手臂内侧皮肤掐得一片青紫。女儿哭着求饶,满眼的恨意与怨愤。

孩子父母在事后,很懊恼后悔,也反省了自己这样做不对,朋友和我反复说很后悔,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对孩子的体罚已经发生,亲子关系如同玻璃上出现裂缝,短期之内难以愈合。

如此管教之后,朋友的女儿在初三时,表现得似乎收了心,好好学习了一年,考取了当地排名第一的高中。中考结束,朋友女儿重新买了手机。

高一以后,朋友女儿所处的重点高中,同学之间学习竞争非常激烈。朋友女儿却愈发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不爱学习,做作业不积极,课堂不愿回答问题,在班级中显得落落寡欢,和同学老师无法和谐相处,也无法融入班级体,行为愈发乖张叛逆,喜欢QQ,喜欢虚拟的网络世界,结识各种网友,与网友聊天,迷恋手机游戏。

亲子关系

在这个期间,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反复爆发着剧烈的矛盾冲突。孩子父母对于孩子越来越失望,常常责怪孩子不积极向上、不爱学,责骂孩子是扶不起的猪大肠”,并把孩子的手机没收了。

后有一天,因老师和家长沟通了孩子近期的不好表现后,孩子爸爸在学校里找到孩子,愤怒地打了孩子一顿,虽然看见的人并不多,但孩子遭受此刺激后,当晚就割了手腕,还好孩子妈妈及时发现,没有造成更坏的结果。

之后朋友的女儿自己和父母说,自己各种表现属于明显的抑郁症倾向。于是朋友带着她去医院看病,确诊就是抑郁症。之后孩子不愿意上学,不给手机就不吃不喝,父母焦虑、绝望,家长与孩子彼此责骂与指责,关系剑拨弩张,双方都被折磨得内心伤痕累累,几近崩溃。

最终,在高二上学期尚未结束时,朋友给女儿办理了休学。

亲子关系

期间朋友听说了另一个朋友家孩子的事情。那个孩子高中时得了抑郁症,治疗后坚持参加了高考,考取了北京一所重点财经大学,但大一时,抑郁症复发且病症转重为躁狂症,很容易伤害自己,无法正常生活,目前在北京一所精神病院接受封闭式治疗。

朋友和老公,从无法相信孩子是真的抑郁症,到接受孩子患了抑郁症,整个心态出现万般痛苦的转变。这几年来,他们整个人衰老了好多。

之后他们积极配合心理医生,一边对孩子积极治疗,一边送孩子学习她想学的画画、跳舞,不再限制她用手机。

朋友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孩子不再恶语相向,无论孩子怎样,他们希望孩子至少是好好的活着。

半年之后,朋友女儿整个情绪状态基本稳定了,重新学了高二课程,朋友和老公给她换了个环境,给她转入一所民办高中上高三,准备明年参加高考。

目前,朋友女儿和父母的亲子关系改善了很多,女儿逐步有了对父母感恩的表达,也有考取自己心仪大学的强烈愿望,朋友和老公的心态也好了很多,一切终于朝好的方面在发展。

叛逆期

详细记录下这个故事,是想再一次警示自己,也想提示和我朋友一样亲子关系陷入困境的家长们,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提早思考,在孩子幼儿时期、儿童时间,在构建家庭教育的和谐关系中,父母是否可以做得更多更好?

当孩子独立意识增强,步入青春期时,我们家长是否有能力,让亲子关系更融洽?让孩子的成长过程不留遗憾?让父母与孩子双方不要那么痛?

抑郁症

二、分析孩子叛逆期的各种表现

教育学者研究表明:人的一生有三个叛逆期,2-3岁时是宝宝叛逆期”,6-8岁时是儿童叛逆期”,12-18岁时则是我们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一)宝宝叛逆期

在宝宝叛逆期,孩子可能会表现为:破坏性强,喜欢乱丢东西、乱撕书、拆玩具、乱涂乱画、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因宝宝较小,平常能接触到的人就是父母和家人,而父母和家人给孩子最多的就是玩具和书本,他们在情感从父母身上未得以满足时,他们会通过这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儿童叛逆期

在儿童叛逆期时,孩子可能会表现为:做事固执己见,有时情绪反应激烈,容易与别的孩子起冲突。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形成时期,是孩子安全感、自信心和独立性形成的初识阶段,家长必须了解,并对孩子及时进行有效引导。

宝宝叛逆期

(三)青春期叛逆期

青春期叛逆期时,孩子可能会表现为:

1.不爱读书,出现厌学情绪。

孩子觉得每天有学不完的功课,做不完的作业,内心很烦躁。特别是遭遇周考、月考,如果每次考试都有排名,倘若考试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尊心受挫,会形成更不想学的倦怠情绪,越不想学则学习越差,学习越差则更不想学,最终形成学习方面的恶性循环。

2.出现网瘾,甚至出现手机依赖症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容易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认同感,从而易沉溺在虚拟世界中。比如,在游戏中,找到闯关的乐趣,游戏的持续鼓励设定,会让孩子乐此不疲,觉得这个游戏太好玩了。

比如在网上冲浪,结识了好多有趣的朋友,会感觉和这些网友聊天真有意思,没有与同学在一起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手机刷抖音等,更是可以窥探旁人的日常生活细节,随便看一些搞笑的、有意思的视频,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亲子关系

3.容易出现早恋的情况

一是如果孩子处于学习成绩不好、内心自卑的情绪中,如果有任何事物对他传递出友善的信号,假设有个异性对孩子略微表示关心,很有可能早恋的外界诱惑就向他敞开了温暖的怀抱,孩子就很容易就陷入早恋中,无法自拔。

二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的显着特点是对异性朦胧的好奇心,重视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印象与评价,有时表现得拘谨、羞涩和冷淡;有时内心对某异性很感兴趣,但表面上却又有意无意地表现得好像无动于衷,不屑一顾,或作出回避的样子;他们有时表现得十分讨厌那种男女亲昵的动作,但有时实际上又很希望自己能体验。这种情况孩子也很容易陷入早恋情节。

亲子关系

4.容易出现离家出走的过激行为

孩子和父母如果沟通不畅,孩子很容易做出离家出走的过激行为。前不久,我同事家的女儿,就因为其学校的语文老师布置作业时采取连坐”方式,即把孩子分成几个小组,只要小组中有一个作业没做完,其余同学跟着罚抄。

同事孩子在被跟着罚抄几次后,孩子向家长诉说并提出抗议,家长没有及时给予关注和开解,孩子拒绝去上学,有一天早上,家长强行送她去上学时,远远看见她没有走进校门,直接跑不见了,后来才找到。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因为这些事情,感觉到自己在爸妈地位不重要,觉得家长心里更喜欢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于是容易逆反地想,行!你们不在乎我,我就走!

宝宝叛逆期

5.拒绝和家长沟通

青春期孩子正经历着迅猛的生理发育期,身体的改变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知识和视野的开阔,使他们对外界充满兴趣。这时期青春期叛逆心理和渴望独立的要求非常明显,但现实生活中又往往被压抑、禁锢得太死。

而且家长很容易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管得太多,干涉孩子的独立空间,喜欢把孩子与别家孩子做对比,导致孩子关闭心门,不愿意与家长沟通交流。

抑郁症

三、分析家长与孩子应如何沟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出现的种种叛逆问题,大部分属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失误所导致。

为提升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效果,建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长学会赏识教育,与孩子增进沟通效果

在运用赏识教育与孩子沟通时,谨遵周宏老师的赏识教育”六原则:

1.原则一:尊重孩子——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2.原则二:信任孩子——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3.原则三:理解孩子——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4.原则四:激励孩子——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5.原则五:包容孩子——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6.原则六:提醒孩子——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也许孩子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毛病,诸如爱玩手机、爱臭美、做事拖拉、时间观念不强、毅力不足、不喜欢劳动、自私、责任感不强、不懂尊师敬老等等。

孩子所有的缺点,映射着我们家长自身固有的缺点;因此,我们要能看到孩子身上具有的优势和闪光点,去激励孩子。

当然,最终能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基础,还是我们家长对于孩子付出的发自真心的爱。

亲子关系

(二)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 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尊重孩子的梦想与选择。家长要引导孩子,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帮助孩子寻找到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孩子努力成为自信、自立、自爱、自在的人,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2.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三原则:

(1)学校里依照老师的教授内容,认真学好每一节课,如果能跟上节奏 就没有必要参加课外培训班

(2)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注意在写作业前先做复习,磨刀不误砍柴工,先复习以后做作业,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

(3)做好阶段性学习总结。需要教孩子进行学习总结,比如:学完一个章节,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学习总结;或者用课本目录、章节小结,回想学习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熟练的就过,不熟练的再次学习;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定期对知识点复习总结。

宝宝叛逆期

3.引导孩子学会制定学习计划

一是先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达成后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自己能够做到,从而有了自信心,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二是引导孩子制定长期目标,比如初一的孩子,可以引导他制定长期的6年目标,中长期的3年目标,短期的1年目标或1学期目标。然后把目标拆解到每月、每周。计划制定后,要经常督促孩子对照检查,及时总结计划执行情况,后续不断调整。

三是引导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并养成自律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促进学习计划的阶段性目标达成。

叛逆期

4.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辅导班或找家庭教师。

一切以孩子为核心,在孩子接受并愿意接受更多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进行课外辅导班的报班;且所报的课外辅导班,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学习情况,切勿盲目跟风乱报班。

(三)言传身教,家长自己也要和孩子共同成长

叛逆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学习模仿能力,家长的良好言行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在家庭教育里,父母永远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家庭教育水平。

家长自己一定的要谨记:好家长教出好孩子的道理。

亲子关系

如果父母之间存在矛盾,一定要适当避开子女。另外,我们家长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适当作出一定的牺牲,诸如控制上网时间、控制看电视时间,合理安排家务,多看书学习,引导子女爱上读书爱上学习。

比如中国第一届诗词大赛冠军武亦姝,她小时候也是一个厌学的孩子,因为她父亲给还在读幼儿园的武亦姝制定了严格的日常计划,放学后的所有空余,都被背诗、绘画之类的爱好所填满。孩子心生厌烦,抵触心理很明显。她父母也很困惑,暗自着急又无可奈何。

武亦姝的父母向朋友取经,认同了一个道理:孩子的言行很多时候都更像是一面镜子,清楚的倒映出了父母的日常表现。

从那时起,武亦姝的父母下班后,不再翘起二郎腿看电视。而是拿起书本引领着武亦姝一起读书认字。他们陪孩子玩起了成语接龙之类的小游戏,输了做家务,赢了给奖励。最终,他们利用了孩子模仿的本能,陪伴孩子的同时,激发了孩子浓厚的学习乐趣。

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武亦姝又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她也是由父母言传身教的家庭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优秀孩子典型。她的父母,值得我们所有家长学习。

宝宝叛逆期

总而言之,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我们家长首先要自我反省。从孩子的逐渐长大过程中,我们家长是否是一直以来都习惯了,用自己为是的、永不出错”的教育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从而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感受,孩子并不接受家长的所说所做,造成彼此的沟通是无效无用的。

这就是有些家长,内心觉得自己为孩子做了很多,说了很多,也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并不领情,沟通效果差强人意的根本原因。

因此家长想要和孩子的沟通有效,想让孩子听话,家长自己必须提升感知力,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所知所想,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理解、接纳和认可,孩子才从内心接纳、认可父母,双方的沟通才会真正有效,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孩子叛逆期的问题,孩子与父母才能真正和解。

#陪孩子度过开学症候群# #我要上头条# #女性成长# #家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