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去公共场合玩肯定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他可以很早的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对于小孩子开阔视野,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是作为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小孩子的情况,及时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还有特别要注意他的安全。
首先:公共场合下,家长必须双眼不离娃 公共场合我们总能遇到过几个不太友善”的熊孩子:比如一个跑过来好几次试图拿走你家宝宝的玩具,另一个是霸占着他们正在玩的玩具不准你家宝宝过去玩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这个时候很多家长都在一旁浑然不知,要么自己对着手机,要么在跟另一个人在聊天。 这足以证明:很多时候,家长或监护人没有寸目不离地看着孩子,很容易错过”这样的最值得教育的时刻。而经常错过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孩子更加不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恶劣,会继续这样做,导致后面的行为升级。 所以,如果你在自己家里带娃,走个神什么的也就算了。公共场合有其他娃娃在场,尤其要紧紧盯着不放松,不一定要寸步不离地贴身跟着,只要保持你的视线一直不离开孩子,你对他说话他能随时听见即可。这样在一些关键时刻”你能及时出手,并且也能随时知道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作为家长要一直保持着【视线追随原则】,静观孩子们的动态,这样在关键时刻出现,避免了冲突时发生。 其次:使用预判式用语,减轻对方紧张感 小宝宝们近距离待在一起,难免会有肢体触碰。小宝宝们总有着相互间的好奇心,拍拍别人的头、抓抓别人的衣角、揪揪别人的手……关键是小宝宝们下手都没轻没重,有时候随便一拍一抓,另一个宝宝就放声大哭了。要是再遇到个没剪指甲的宝宝,那挥舞在空中随时会产生威胁的小爪子可是身旁一大波家长的心头扰。 但美国妈妈们每当发现自己宝宝开始有要触碰其他宝宝的意图时,他们会先对着宝宝不停地说嘿,你要轻轻的哦!”或者,加上对方宝宝的名字:嘿,你对Sam要轻轻的哦!” 即便她的宝宝压根还没碰Sam一个指头。 这种预判式语言的一个好处是,它不仅起到了提醒自己宝宝的作用,同时给在一旁观察的另一方家长一个暗示:你放心!我在看着我的孩子呢,我不会让他伤害到你的孩子的。 一般在对方听到你这样的话语时,心理上的紧张感会相对减轻,对你和你宝宝的信任度会进一步提高。任何冲突在这样的前提下都是很难产生和升级的。 如果你的宝宝还是有伸手去碰其他的宝宝,在你认为手劲过重或有可能让对方家长感到不适的情况下适时地制止他,或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去玩其他的玩具。 作为宝宝的监护人你必须有这种预判性,宝宝的很多动作,虽然微小,但不能等他做了之后再说,一定要做之前就不断提醒,让周围的人知道你会帮助你的宝宝把握肢体触碰的尺度。 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这样,其实带宝宝在一起玩耍还是很愉快的一件事。 第三:道歉要主动,哪怕只是为对方的担忧 公共场合带娃礼仪中【主动沟通】永远是一个不会错的原则。哪怕是主动道歉,让对方感到你的真诚与友好,事情可能就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 道歉这个行为并不是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现象而存在的,当你孩子的行为引起了对方主观感知及情绪上的担忧,你为此而道歉,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这样不仅体现了你所代表的家庭有着良好的修养与公共礼节,同时也会增强对方对你们的包容之心。有时候,大家相互体谅、包容一下,没有什么事是非得靠拳头来解决的。 4)公共场合跟娃讲道理也要轻轻的哦!” 很多时候孩子们所谓的抢”别人的玩具行为,其实只是因为他们单线条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当下只关注到那个玩具,而忽略了正在玩它的人。所以表现出的外在行为就是不管谁正在玩那个玩具,娃娃们冲过去就一把拿在自己手里。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切忌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在公共场合训斥孩子,或强迫孩子把玩具还回去,一定尽量想办法让孩子自愿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 像我这种长期混宝宝健身房的人基本什么样的抢玩具”行为都见过了。别说人家,自己宝宝都抢。且我也并不能成功说服他还给别人,最多转移他注意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