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教育心理学家:权威型的管教可不是叫你随便打骂孩子

许多人对权威”这两个字并不抱有好感,因为它们在这个网络的世界里往往被人们所滥用,与所谓的教授”与专家”相似。而且权威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语,似乎过于冰冷与冷静,与亲子关系中所应该有的温馨与亲情没有太多关系。但在教育心理学中,权威型的管教与政治生活中的权威之间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不同的管教形式会对不同的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父母对孩子不友好或者冷淡,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反社会的行为;如果对孩子的管教态度消极,听之任之,又容易造成孩子的任性和没有规矩。

教育心理学家:权威型的管教可不是叫你随便打骂孩子

教育心理学家将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大致分为4种:专制型、权威型,冷漠型和宽容型。很多人会将专制与权威联系起来,甚至混淆起来,这与当今社会上的很多不好的现象有关,是很不应该的。权威型的管教方式与专制型的管教方式有这么一些区别:

一、权威型是以孩子为中心,民主,有弹性;专制型是以成人为中心,专制,严格。

二、权威型对孩子的态度是温和的,对孩子采取的是一种信任和接受的态度,在教育中让孩子充分的参与进来;专制型型对孩子的态度是威严的,很少有温暖,总是父母单方面说了算,与孩子很少有交流,或认为没有交流的必要。

三、权威型对孩子的主要管教方式是监督,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的心理自主与独立;专制型对孩子的主要管教方式是惩罚,甚至打骂,要求孩子完全听父母的,很少给他们独立自主的空间。

一般来说,在权威型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比在专制型、溺爱型和冷漠型家庭中成长的同龄人更加成熟。他们更加有责任心、自信心、创造力、对学习有更多的好奇心,有更好社交技巧。相比之下,专制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比较被动、社交不熟练、不成熟、不太负责任、容易对同龄人顺从。通过大量的比较研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一致认为,权威型的管教方式对孩子是最好的管教方式,这点已经毋庸置疑,也不需要再去讨论。

同龄人

那么,如何进行权威型的管教呢?我们需要注意的有如下4点:首先,动态平衡。所谓的平衡是指家长对孩子的约束性和给予孩子的自主性之间的平衡。家长在给孩子定下了必要的标准、底线和指导方针之后,还要给孩子培养自力更生的机会。随着孩子的长大,各种能力的增强,权威型的父母会给孩子更多的独立空间和自力更生的机会。在这种方式的管教下,孩子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得到了加强,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抵抗来自同龄人之间和社会上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其次,平等交流。权威型的父母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在这种民主和平等的交流中,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智力得到了发展,心理也更加的成熟。比如,权威型的父母很少会将孩子对某个明星的喜爱,当成一个道德问题去加以反对。权威型的父母会将时尚和个人喜好与社会道德分开来对待,不强求孩子的观念与自己的观念一致。这种理解对孩子的推理能力、心理能力、道德判断和同理心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

再次,良好的关系。权威型的父母与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两代人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孩子更容易赞赏并依恋自己的父母,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父母的观念,更容易受父母好的影响。如果权威型的父母反对他们的孩子与那些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交往,孩子也更能理解与接受。

最后,权威型的父母与他们的孩子可以产生一种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由于权威型的管教,使孩子变得更加有责任心,更加自主,更加有自信,这反过来又会使父母对孩子更加的信任,也更加的温暖,对他们也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如果孩子急躁、有攻击性、依赖性、心理不太成熟,也会引起父母的严厉对待,或者疏远行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个家长的殷切期望,也是父母的职责所在。希望每个父母都能够用科学的方式去管教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