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我亲爱的甜橙树》:从家庭教育看走进熊孩子内心的“三大秘诀”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小天使,可随着年龄增加,现实中的孩子往往容易带上熊孩子”的帽子”。为了孩子变得乖巧、懂事、听话,不少家长可是费了大功夫,无论是温柔的劝导、陪伴,还是对孩子施以暴力、严加看管,似乎,孩子就像是铜豌豆”,软硬不吃,丝毫没有改变的倾向。那么,如何能够有效的改变熊孩子”呢?

最近出了一个电影,《我最亲爱的甜橙树》,里面就讲述了一个熊孩子转变的故事,我们不妨从里面学习一下。


《我亲爱的甜橙树》:从家庭教育看走进熊孩子内心的三大秘诀”


熊孩子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小魔鬼

电影讲述了一个年仅五岁的小孩子,生活在一个乱成一锅粥的家中,爸爸失业,整天待在家里;妈妈为了家庭,整天忙碌,回到家已经精疲力尽,一句话都不想说,姐姐虽然学习成绩非常好,却不得不辍学,帮助家庭干活。而这个五岁的小男孩,就不幸成为了全家人的出气筒。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爱来维护的,就像禾苗需要雨水滋润,鱼儿需要在活水中快活,小孩子需要的是家人的呵护和耐心陪伴,这样的温暖,才会伴随孩子一生。

有个著名的作家说过这样一段话,童年是孩子最关键的时候,也是影响孩子最深远的时期。如果此时的孩子被负能量,糟糕的心情包围着,他们就无法获得安全感,为了发泄内心的负面情绪,很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

电影里的五岁男孩就是这样,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他内心就住着一个小魔鬼,总要是不是出来捣乱。很多事情就这样往复发生,孩子也似乎意识到,因为自己的坏脾气,没有人喜欢自己。

这个时候,驱散孩子内心的天使来了。


每一次邂逅,都是播撒爱的机会,以及忘年交”带来爱和关怀,熊孩子”开始转变

五岁的小男孩特别喜欢老葡的漂亮车子,希望可以偷偷搭上他的车子去学校。不久就被车主老葡发现,老葡狠狠”的揍了小男孩一顿。本以为这个老葡是不喜欢小男孩,没想到,老葡却是带给小男孩最多温暖、爱和怀抱的人。

一次,小男孩在偷偷摘树上的果子,不小心划伤了手指。他肯定不敢告诉自己的家里人,因为他知道,知悉情形的亲人,不但不会给他帮助,还会臭骂、责打他一顿。这个时候,老葡将他送到医院,小男孩这个时候发现,原来,老葡是个温暖有爱心的人。

经历医院的那次事件后,小男孩和老葡成为了往年之交,随着和老葡的交往,他深深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踏实,也渐渐的不再以熊孩子”的面貌出现了。



熊孩子”为什么会转变呢?因为在老葡的三大秘诀”之下他内心中感受到了踏实和关心1、理解

老葡愿意倾听小男孩说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他还能够设身处地的理解小男孩的一举一动,并且愿意站在小男孩的角度上,理解他的所思所想。

陪伴孩子就是这样,不是单单的时间数量上的陪伴,而是质量的陪伴,孩子说的话,孩子的心理思想,家长是否愿意倾听?孩子的委屈和快乐,家长是否真的能够明白?这些其实都是小孩子非常看重的。



2、沟通

老葡会和小孩子一起表达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彼此真诚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任何的隔阂和不耐烦,他们在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中,更加认识对方。这是何等快乐的一件事情。

家长和孩子沟通是很重要的,不是说,家长和孩子说话就叫沟通,只有用心了,观察了,理解了,真的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才真的是沟通。



3、爱

应该没有那个家长认为自己是不爱孩子的,很多家长都觉得自己都很爱孩子,并且做的很好的。其实,家长想一想,自己很多的要求和管制,是真的爱孩子吗?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为你们的未来着想”的旗帜,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很多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犯哪怕一丁点的错误,他们总是不停的设法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有部古老的经典这样阐述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包容”。可是,很多家伙在那个对孩子的爱是单向的,只是他们自己觉得那就是爱,至于孩子怎么理解和感受,似乎和家长没有什么关系。家长们要记住,爱,还有一个名字叫接纳”。


家长如何应用三大秘诀”帮助熊孩子”转变呢?

著名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给教育下定义说,教育是激发儿童的内在潜能发挥,让孩子可以按照自然规律自由的成长。

而《我亲爱的甜橙树》这一电影的魅力,也在教育”二字。如何让熊孩子真正的改变呢?

1、爱——接纳孩子的错误

小男孩一开始就是被认为是调皮捣蛋的,甚至惹是生非,令成年人厌恶。其实,这只是因为人只看到他行为的结果,却没有了解他背后的动机。孩子做坏事只是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让别人可以关注他,陪他玩罢了。

老葡认识小男孩以后,就愿意听他讲自己生活中的故事,鼓励他不断的尝试。

家长也当学会这样的方式。每个孩子在刚开始接触这个世界后,都会因为自己认知上的差异,导致自己的理解和发泄方法出现问题,比如,小男孩通过在小女孩的文具盒中放毛毛虫,表达自己对别人的喜欢;小孩子通过打架和捣乱的方式,希望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只看到这些行为的结果,没有关注到,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所谓坏孩子”,他只是不晓得怎么表达罢了。

家长面对自己家的孩子,可以对孩子说,宝宝,我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捣乱,因为你想让老师知道你是个很棒的孩子。这些妈妈能够理解,但是呢,你的方法不对,你可以试试上课的时候,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有什么不懂的,下课积极的问老师。这样,老师会更加的喜欢你。”



2、理解——让孩子建立自信

理解万岁”这句话可能是一句很老的话,却很有价值。理解是多么的不容易,理解就意味着家长愿意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并不是粗暴的打骂,而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会说出这样的话,作出这样的事情。很多孩子的心理逻辑肯定是不成熟的,甚至让家长听起来都啼笑皆非。理解孩子以后,家长再去和孩子交流,就会更好一些。

经常处在不被理解地位的孩子,很容易自卑,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家长是没有看到他们的价值,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在他们身上,孩子是非常敏感的,能够知道家长的心思。



3、沟通——让孩子改变

沟通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孩子被尊重,并且体会到家长愿意和他们有面对面的交流,而且愿意听他们的故事,孩子的改变是会比较容易的。

沟通是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桥梁,有些家长一到家就抱起手机,关闭和孩子的沟通渠道,这是非常伤害孩子心灵的。要想让孩子有所改变,首先改变的就应该是成人。比如,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沟通学校的事情,沟通孩子心里的事情。


总之,所谓的熊孩子”往往都是被家长、亲人、老师忽略的孩子,孩子只是不知道采取哪种方式来获得关注,因此会去捣乱。家长们只要记住,爱、理解和沟通,就能进入到孩子的心灵世界。家长们只要真愿意体贴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成长路上以爱去接纳自己的孩子,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成长之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