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学龄前孩子,早教过程中容易陷入的四个误区,家长要注意了

现在教育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家长们愈发重视孩子的教育。教育要从小抓起”这句口号,更是成了不少家长心中的信条。因此在近些年,早教也呈现出一股火热的趋势。

早教指的是从孩子出生到上小学之前的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启蒙教育”。有学者研究指出,幼儿在2~3岁是学习说话、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学外语的年龄最迟也不能超过5岁,5岁之前的孩子,语言习惯还没有定型,不容易将外语和本国语言混淆,学成中式英语”。(这也是现在幼儿园就开始教英语,以及双语幼儿园广受欢迎的原因)。5~6岁之间的孩子最适合学习掌握数的概念,6岁的孩子则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最佳年龄。0~6岁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早教行业内默认的最佳时期。

美国科学家在对猫头鹰进行动物实验中发现,在猫头鹰的幼年时期进行行为引导和指令,会在猫头鹰的大脑中形成持久的条件反射,这种反射行为可以一直保持到成年时期,通过反射学会的技能也会一直保留下来。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能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呈现递减趋势,如果说刚出生的孩子潜能是100分的话,从出生开始教育,他就有希望成为能力100分的人,而到了5岁才开始教育,他就只能成为80分的人,到了10岁,就只能成为60分的人了。

由此可见,人的智力心理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早教的核心就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在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不可否认,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启蒙教育,对孩子能力的开发十分有帮助,对未来的发展更具有奠基意义。但在早教的过程中,一些家长对早教的认识和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进步,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发展,下面请跟跟着小编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一 早教完全靠机构

由于早教市场需求的旺盛,近几年,各类早教、托管、才艺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遍布大街小巷。这也方便了很多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的家长。家长们往往不惜花费大把的金钱,把孩子送去早教机构。即便单节课收费高昂,家长依旧是前赴后继,为了孩子在所不辞。

但有一点家长们需要认识到的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幼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对孩子性格特征的形成影响是巨大的,而幼年时期的孩子恰恰十分需要家长的关怀和呵护。早教机构里那么多孩子,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孩子都照顾得无微不至,面面俱到,而且更重要得是,家长给予孩子的爱,是早教机构的老师无法替代的。孩子长期处在缺少爱与关怀的成长环境中,别说能力的开发了,反而会使心灵蒙上阴霾,变得内向自卑,不爱说话。

家长把孩子送到早教机构,想着通过每天或者每周,早教老师的几节课来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这其实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早教的重要之处在于施教的人,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是家长。

二 单纯地靠死记硬背

很多家长都喜欢向别人炫耀,自己家孩子三岁就会背几十首古诗、认识几百个字了,仿佛这是一件十分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在1~3岁会认字、能背诗,只是简单地记忆模仿,孩子本身并不能理解他背诵的含义。更不能代表孩子真正的智力和能力。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开发各项指标的黄金时期:比如0~3岁的孩子正处于情绪情感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开发体能、想象力、社交能力、培养认知、好习惯养成的黄金阶段。

如果家长只是单单培养孩子的记忆能力,让孩子把时间都消耗在死记硬背上,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最终留下遗憾。早教的目的是让孩子语言、智能、体能、感官等身心全方位发展。相比于重复机械式的记忆背诵,能开发创造思维的手功课,激发艺术灵感的音乐课,培养想象能力的绘画课,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的体育课,更加适合早教。

早教课程报得过多

这也是很多家长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家长们总想着不是要让孩子全面发展吗,那就各类课程都来一套,反正油多不坏菜”。想法是没有问题,但在早教中,全面发展≠多报课程。家长想通过多报课程来让孩子全面发展,只会让孩子变得疲惫不堪。

早教应以兴趣为主,报太多的课程只会贪多嚼不烂”。比如说:孩子喜欢画画,但家长同时给他报了声乐、钢琴、书法、舞蹈等兴趣课。这些课程孩子既没兴趣,也没天分,自然是学不好也不想学。并且由于其他的课程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孩子的绘画天分也得不到很好地培养,白白浪费了学习绘画的黄金时期。

早教课程报得太多,看似各方面都兼顾到了,但人脑不是机器,它是会疲劳的,也没办法同时接收处理那么多的信息。与其各类课程来一遍,不如细心挑选一两门孩子喜欢的课程,早教的效果要来得更好一些。

家长的盲从、攀比心理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的天分、性格特征也都不一样。我们常说要因材施教,在早教中心是不存在可比性和标准性的。一些家长早教的方式就比较盲目,大多数时候,看到邻居家小孩报了书法班,想着自己家孩子不能落后,也给他报一个。又或者是听说亲戚家孩子钢琴比赛得了一等奖,就想让孩子也去学钢琴。

这种盲从、攀比的心理,在早教过程中是不可取的。早教是孩子展现灵性的起点,也是家长发现孩子天分的机会。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分天赋都是不一样的,天分只有放在合适的位置,才有发挥空间,家长应该更加深入地去发现孩子的优势和长处,让孩子在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领域大施拳脚。每一位孩子对早教都需量身定做,这个裁量的最佳人选就是父母。

结束语

作为一个优秀的家长,要学会发现孩子的长处优点,并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培养。如果你的孩子一直在接受早教课程,却没有任何变化成长的话,不要去怀疑孩子不够聪明,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的培养方式、教育方法手段是否出现了偏差。在早教中,要避免陷入上面提到的4个误区,选择正确有效的早教方法,才能让孩子更好更优秀地长大成才。

这本书可以教会家长如何和孩子相处,有效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让你不在怀疑自己的孩子,试着改变自己的方式,有兴趣的家长不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