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孩子的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我们看到,孩子的叛逆期,有三种具体的表现:
一、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
二、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三、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

孩子一天天在长大,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但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思想是幼稚的,他们渴望进入成年人的角色,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并取得和父母平等的地位,而父母看不到这一点,一直还在把他们当着小孩子看,加之代沟的存在,使得孩子在家里一直没有发言权,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平等对待,孩子就失去了和父母正常交流的兴趣,如果家长继续将自己的意愿强行加给孩子,孩子就会产生对立情绪,会采取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确立自己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由此产生。
对于叛逆的孩子,学校头痛、老师头痛,家长更头痛,但大都束手无策,但有很多聪明的家长成功化解,可不,这对父母发现自家小子情况不对,两招摆平”了孩子,让孩子回归正轨,我们来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做到的。
第一件事,摆平孩子的早恋倾向。
孩子一直使用的老人机,不能上网,不能玩游戏,看得出来,对孩子的管理也很严格的。忽然有一天,孩子手机的电话费用大涨,妈妈不露声色,悄悄缴纳电话费后,调出电话清单,一看吓一跳,都是来回的短信,发短信时间都是晚自习和睡觉前,来回真的不少。
这个时候,估计大部分家长就会如临大敌,采取各种粗暴的方法对付孩子,让孩子颜面扫地,激起孩子的强烈反抗。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其他办法,打听到了对方是一个确实不错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优于自己家小子,其他各方面都很优秀。

爸爸妈妈找到一个机会,采取了旁敲侧击的方式,谈起了自己的初中时代。妈妈说:我们有一个初中女同学,学习成绩很好很优秀,几天前我碰到她,想不到学习成绩那么好长相那么漂亮的一个女孩,现在成了一个地地道道小菜贩,看起来比我老多了。爸爸接言:是啊,还不是早恋害的,那个男同学其实也不错,学习成绩比我好得多,现在开三轮车赚钱,一家人的生活不容易。
爸爸妈妈一唱一和,孩子在那里听得一愣一愣的,爸爸知道时机成熟,突然对孩子说:小子,你没有早恋吧?那可真的是害了对方也会害了自己啊。
几句话,对孩子的触动很大,孩子第二天主动向爸爸妈妈承认自己有喜欢的女孩子,经常互发短信。
妈妈说:喜欢女孩子没错,女孩子喜欢你也没错,因为你们都是优秀的,但这样会严重影响你们的学习,你们还不到恋爱的时候,好好珍惜你们之间的友谊,你们现在最主要的是什么,你们自己比谁都明白,学习可容不得分心。
第二件事,增加孩子的话语权,平等对待孩子。
家里要装修新房了,我们一家三口来开个家庭会议。
家里的房子准备装修了,我们各抒己见,确定装修格调,尤其是孩子的房子,你希望一个怎么样的装修风格,自己提出来,但要和家里的整个格调基本一致。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确定了装修的基本方案。

家里的大事情,一般不会有孩子发言的机会,但这对父母没有这么做,他们始终把孩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有意识的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父母不是在监护你,而是把你放在了和父母平等的地位,有任何事情,大家平等交流,尽量取得一致意见,谁正确就听谁的。
这对父母,在孩子的叛逆期,没有把孩子逼到叛逆的路上去,他们做到了:
始终保持和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孩子叛逆,和父母能否对孩子正常交流很有关系,人都是需要释放的,尤其是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对很多事情感到彷徨和焦虑的时候,不能在父母身上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只能从别的地方得到释放,这其中就包括和异性同学,如果男女同学之间能够达到某种共鸣,就可能发展到早恋,孩子可判别不出早恋的对象是否适合自己,也不会顾及早恋的后果。
充分尊重孩子,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叛逆期的孩子,有强烈的表现欲,如果家长能够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至少在家里能够得到充分表现,使孩子有存在感,孩子还会叛逆吗?
尊重孩子,就像要求孩子尊重自己一样,孩子想做什么,不妨先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先做,父母只需要起到引导作用。
允许孩子犯错。没有不犯错的人,成长过程中的孩子尤其这样,家长不必将孩子的错误肆意放大,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觉察到错误,并及时纠错。孩子和女同学聊天,要说是错误真的还是错误,孩子的父母没有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没有当面指出来,给孩子留住了自尊,同时又旁敲侧击教育了孩子,并及时纠正了孩子的偏差,最主要的是孩子懂得了早恋的危害。

孩子的叛逆,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有一个过程,可惜的是父母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细微变化,让量变发展到了质变。如果文章里的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早恋倾向,时间长了就可能不好收拾。
密切关注孩子,是每一对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不是所有叛逆期的孩子都会叛逆,这主要还是跟孩子的父母有关:对孩子漠不关心,不在孩子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孩子就有可能成长为歪瓜裂枣。
对于孩子的叛逆,值得借鉴的经验应该有很多,只要不是纸上谈兵,只要不是毒鸡汤,欢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