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到了2岁左右,许多爸爸妈妈就会抱着不同的目的,考察各种早教托育机构:
我们都要上班,家里老人精力也跟不上,平时没时间管孩子,上托班和其他孩子们一起玩有趣多了。”
孩子长大一点了,待在家里太无聊了,上托班交交朋友,打开视野。”
那么,抱着让孩子多交朋友、锻炼社交能力这个目的的爸妈能如愿吗?
其实,在孩子3岁以前,他们的发展目标是以自我建构、适应环境为主。所以,如果抱着让孩子去交朋友的主要目的去到托班,爸爸妈妈可能就要失望啦。
2岁多的孩子:我会暗中观察,但还不敢交朋友哦!
蒙台梭利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社会行为的敏感期是从2.5岁左右开始的,这也是孩子启动时间最晚的一个敏感期。
为什么呢?因为社会行为的发展需要孩子有智力、语言、动作协调等能力为基础。在这些人格特质建构达到一定水平、孩子对自我有了更明确的意识、更有自信之后,他才会想要去和其他人进行互动。
社会行为敏感期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现象:
和前一个阶段不同,当我们带孩子去公园,他们可能并不急于冲向那些游乐设施,而会停下来有意识地在旁边暗中观察”其他小朋友玩耍。
这是他们对社会行为开始感兴趣的表现。然而,即便孩子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也不会贸然加入别的小朋友,而是会更多选择其他孩子正在玩的项目,自己也跟着玩,或者选一个靠近其他孩子的地方,玩自己的玩具,悄悄地在交朋友”的边缘暗中试探”。
4岁多的孩子:给你我的小心心,一起交个朋友吧!
一直要到4~4.5岁左右,社会行为敏感期来到高峰阶段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孩子之间出现所谓的交朋友”行为,比如:大家一起玩、等待、轮流、合作等。
上托班的意义:学会独立+接受专业有爱的教导
所以,如果家长抱着让孩子和同龄人交往的目的送去托班的话,可能就要失望了呢!那送托班就没有意义了吗?也不是,托班是不同于家庭环境的群体环境。因为是群体环境,所以一日流程会更清晰、规则会更明确,相比于家庭环境的随意性,托班在这两点上还是对孩子很有好处的。
此外,因为班级里面孩子比较多,老师的看护不可能像家庭环境中1对1、2对1、甚至4对1那样面面俱到,这样反而给予了孩子一定的空间,去做力所能及的自我照顾活动,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如果托班的教学系统比较完备,也能对孩子的语言、动作发展给到很好的系统性支持的话,那确实会比家庭环境中自然形态的教育更为专业一些。当然,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专业、有爱的老师,来提供给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
用平和理性的方式和孩子互动、用真善美的价值观引导孩子、用积极有益的活动支持孩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在托班的集体生活中有更多收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