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讲故事
【导语】:父母要多给孩子讲故事,才能让孩子学着复述讲故事给你听,这样也可以很好地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从小就学会讲故事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也更好。 大人要怎样给孩子讲故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呢?下面就给你介绍六种方法,教会你的孩子讲故事。 1、多复述:一个故事多讲几遍,复述后可简要给孩子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教孩子学故事中的对话,在大人不断启发帮助下,最后发展到让孩子自己能复述整个故事内容。 2、轮流讲:如大人先讲一个,孩子后讲一个,比比看谁讲得生动。记住:只要孩子讲得不错,应多给鼓励,这样可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接着叙:先由大人讲一段故事,让孩子根据故事的发展接着讲下去,大人可以假设几种结局,以引导孩子打开思路,发展想象的空间。 4、作评议:当你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让孩子根据故事内容,对其中人物的行动、品质的好坏等作出评议,这样可培养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5、多设问:在讲故事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设一个特定的条件,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上学时下雨了,没带雨伞怎么办,皮球掉进沟里如何捞起来,大人不在家突然起火时你该如何办等等,这些有助于调动孩子丰富的想象,锻炼其扩展性思维。 6、常表演:孩子最具有表现欲,总希望自己的行为、话语受到大人的赞扬。大人要常引导孩子一起通过对话、动作和表情来再现故事。鼓励常表演,在游戏中学习,孩子开心,收效也大。 欢迎加入亲子群与家长们交流经验
怎样引导孩子讲故事
当爸爸妈妈看到电视里、舞台上一个个年幼的宝宝生动地讲着有趣的故事时,是不是觉得非常羡慕呢?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宝宝能有这样强的表达能力与语言水平呢?只要爸妈能够正确地引导,每个宝宝都能成为说故事大王。 让宝宝发挥创造力 相信每个爸妈都曾给宝宝买过书,那些插图精美的故事、图文并茂的连环画,还有那些生动形象的漫画,陪伴着每个人的童年,爸妈应该尽量利用这些有效的工具来教养宝宝。 而这种讲故事一再重复的做法与看电视其实是异曲同工的,宝宝在接触这本新书之初就已经有了固定的框架,虽然同样一幅画可以看出不同的意思,可是因为这个框架,他们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出另外的故事。 此外,宝宝还往往会忽略画面中那些没有被编进故事中的图案要素,例如背景中的小树、小草、天上的白云,而只注意故事中的主角,即使是小鸡、小鸭这些主角,也往往因为剧情的原因而使其颜色、造型显得不那么重要,于是宝宝们能够注意的、得到的只有一个情节而已。 其实每一幅画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故事,所以接下来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来用画中的要素编故事,不求情节,但求符合逻辑。对于年龄稍大些的宝宝(3岁以上),还可以将前后几幅有关联的画放在一起,让他们编一个有条理的故事出来。最后,再用传统的方法给宝宝讲一遍书上的故事,让他来评评是自己编的好听还是书上的好听,不光是评论,还要讲出道理来哦。如此才算是真正的书尽其用。 故事接龙――新编故事法 生活中到处都有故事。例如坐在车上的时间很难打发,那么就让宝宝看看车窗外有些什么可以编故事:哇,树上挂了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于是妈妈说一只小风筝飞呀飞呀,一不小心挂在了树上儿子想了想便接下句:风筝哭了,它对树说‘我想回家,我想回家找妈妈。’一个小风筝如何离开树枝的缠绕,重新飞上天找妈妈的故事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完成了。不要觉得没有讲故事的素材,在宝宝眼里一只飞过的小麻雀、一片发黄的树叶、一朵鲜艳的小花,都可以编出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在玩故事接龙的时候,爸妈们要注意两点:一个是由于宝宝年纪小,他们的思维逻辑不可能像成人那么严密,所以大人便要帮助他把故事编圆满,能够自圆其说。这个帮助又要把握好尺度,不必越俎代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用些问句来指出故事中的不合情理之处,让宝宝自己来想办法弥补。第二点是,很多年龄比较小的宝宝编故事的时候会越编越乱,扯得太远,没有中心与主题,这个时候就得要大人帮忙在接下句的时候把他们的思维给拉回来。 这种小游戏很有趣,可以不受场地限制,不用书本道具,目光所及之处无不可入话,大范围地训练了宝宝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想让你的宝宝也成为说故事大王吗?那就快点试试吧。
如何给孩子讲故事?
奇卡早教加盟温馨提醒:1、多用讲故事代替看动画片;2、讲故事的时候声情并茂;3、动画片让孩子的思维变懒惰,讲故事则可以调动孩子思考;4、讲故事可以提出疑问;5、可以不讲结尾让孩子去想象;6、不要直接给孩子解读故事;7、引导、诱发孩子去感悟;8、让孩子重复讲的故事;9、鼓励赞扬孩子
如何教小朋友讲故事
孩子通过讲故事,不仅可以使他记住故事的内容,领会故事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促进他的语言发展,帮助他较快地掌握语言的连贯性,开始学习艺术语言。
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选择的故事合适,教的方法得当,2~3岁的孩子是可以学会的。
对于2~3岁的孩子和4岁的孩子,要求有所不同。要求2~3岁的孩子,能照着画书把一个简单故事的主要情节讲出来就可以了。在语言方面,能看着画页说出主要内容就行了。语句不完整,需要家长一句句地教他说,逐渐提高。对于4岁的孩子,则应要求他能独立地重述简单的小故事。语言方面,应该语句完整、连贯,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语气。
怎样教2~4岁孩子讲故事呢?这要与给孩子讲故事联系起来说。
1.一般教2岁孩子讲故事,总是边让孩子看画,边给他讲,而且还要用手指着画面上的人和物。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一本书可以讲多次,孩子一般不会表示“我听(看)过了,不听了。”家长可以重复地讲。还有一个特点,是两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语。家长给他讲时,他会模仿着说些简单的字或一些词。家长根据这些特点,在多次地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地教会孩子讲。
2.教3—4岁的孩子讲故事,可以看着画书讲,也可以不用画书。即使是家长口述,他也十分感兴趣。此外,家长第二次讲同一故事时,他会说:“我听过了。”甚至表示不愿意听,或要求讲新的;所以给3~4岁孩子讲故事,要有意识地选择哪些是要求重述的,哪些是不要求重述的。要求孩子重述的故事,文学性要强,要能做到使孩子百听不厌。家长在给孩子讲这一类故事时,引导孩子学习故事中重复的句子。如故事《萝卜回来了》中的:“天这么冷,雪这么大,小熊一定找不到吃的东西。”又如《三只羊》中的:“你是谁?”“我是小(中、大)羊。”……以后再讲时,逐步地让孩子讲到这一步;再以后,让孩子讲出情节。就这样,经过家长与孩子几次共同讲,逐步过渡到孩子能够独立地讲。
3.给孩子选择让他们重述故事,除要注意文学性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简练,以及部分的重复。这样的故事,能引起孩子学习讲述的兴趣,也容易掌握。
4.教孩子讲故事(重述故事)是有一个过程的。由记住故事的名字、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情节到部分对话、叙述,直到会独立完整地讲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家长一点一点地帮助和引导。既不要教孩子机械地背,也不要满足于孩子只讲出个大概,因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智力水平。
怎么给孩子讲寓言故事
告诉孩子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带角色扮演的讲述,讲完问他是否明白故事讲得内容是什么?然后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寓言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是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
如何教儿子(6周岁)会讲故事?
1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读故事
2家长提问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3让孩子复述故事
4找机会让孩子表演
怎么讲故事孩子才喜欢听?
相信这位好爸爸很努力讲故事了,但事实上他是把念故事和讲故事混淆了,讲故事可是有学问的。 先会念故事再学讲故事 念故事,就是父母逐字逐句给孩子念书上的故事。比如一些父母自认为不善表演、讲故事水平不够好,但态度很好,能先从不需技巧的念读方式开始,为孩子讲故事。当然,有时由于念的方式较呆板,常常不能让孩子满意。所以,就不能呆“念”,选来念读的故事,一定要语句流畅的,否则不仅孩子听得不耐烦,也无形中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例如选些经典的故事来念。念段时间后,再“升级”成讲故事,讲时除了要表达故事内容外,还可以边讲边进行角色模仿和表演。 选择最好的时间讲故事 一些家长总认为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最佳时间是在临睡前,其实不一定,可能在早餐后,也可能在晚饭前,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家的开讲时间并能让自己同孩子感到放松和愉快的任何时候就好。另外,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听从孩子的指挥,因为父母又不是广播电台,所以讲什么、讲多长、讲几遍不该是父母说了算,也得听听孩子的想法。比如,常请孩子选书,哪怕那个故事他们已经连续听了3天。而且,允许他们在父母讲述的时候打断话题,提问题或发表评论。因为父母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听故事时获得快乐。 起好头和创造不同的结局 现在可是讲究个性的年代,象“从前……”“今天,我给你讲个关于……的故事”不能吸引幼儿了。父母应该开始研究新鲜有创意的开头,吸引他们注意力,比如用提问式开头、猜谜式开头、一首诙谐儿歌也是讲故事的好开始;和开头相对,一些老掉牙的结局,孩子也不会满意的,如“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妖怪终于被打败了……”要想成为讲故事高手,故事书只是个基础,父母要和孩子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将小矮人描述成中国式的、日本式的、太空式的,情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有可能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个属于他们个人色彩的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分别拥有不同的颜色等等......于是,故事的情节、结局也就变成了好多种,会令孩子百听不厌。 戏剧化一些,孩子很喜欢 讲故事的方法比故事本身更重要,因此,给孩子讲故事时,父母有时候要把“尊严”和“个人形象”抛到脑后。比如想方设法给故事里的每个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有时,单凭声音和语气实在没法区别,可以捏着鼻孔、把食指塞进嘴里来产生特技效果,讲故事的关键是把快乐传达给孩子。因此,广大父母应放下长辈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伙伴,讲到开心处,和孩子一起尽情地笑;讲到紧张的地方,也要握紧拳头,怵怵发抖,这样才能和孩子取得共鸣,孩子一定也更爱听你讲故事。 不要忽略讲故事时的提问 给孩子讲故事要从容,不要像赶火车那样着急,目不斜视、照本宣科。一般是在需要的时候停下来,可沿着故事的情节线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强化故事的效果,比如问孩子们:“你可以看出大灰狼化装成的外婆和真外婆有什么不一样吗?”“青蛙自己想不想变成王子”“你猜农夫会再向金鱼要什么礼物”等,引导孩子感受和理解。提问很重要,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使他听故事时特别专心。但是,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在上课,如果问题无趣又让孩子无从回答,比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很不妥。可以将提问当作游戏,当孩子们回答不出时,可以做出出辅助性引导,以拓展他的思路。 童年时光,父母讲故事是每个家庭的固定节目,故事时间也会成为童年回忆的重要内容。在此,可以给广大父母一些小提示,让您的故事时间更完美。3岁前,孩子更喜欢艳丽的颜色、可爱的插图,他们会陶醉于父母讲述故事的声音,以及坐躺在妈妈怀里的那种温暖感觉。3岁后,孩子开始关注故事的本身,他们留心故事的主要脉络,并能记住故事里的每个角色,他们甚至能够提炼出某个场景发生的主要情节,这时,孩子已经在通过故事认识整个世界了。
孩子不愿意开口讲故事,,我要如何让他开口?
你也可以先自己给宝宝讲故事,然后诱导他一点一点的给你讲,哪怕他只说几个字,也要鼓励宝宝,不要让他有被强迫的感觉,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