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好友小阮是一名海归,和丈夫结婚有了孩子后就一直信奉国外的教育理念——"放养式"育儿。
在家里让孩子"野蛮生长",几乎什么事情都让孩子自由自在地做,也不给孩子立规矩,觉得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各方面发展才更好,不受束缚。
甚至等孩子上了幼儿园,也选了一家"放羊式"幼儿园,在这所幼儿园里老师不怎么给孩子指导,也不设规定,孩子总是"好动""太自我"。
结果现在孩子上了普通公立小学,就适应不了学校严明的纪律,总是被老师投诉,小阮只好放弃了公立学校,让孩子转学到私立小学,承受着昂贵的学费,头疼不已。
其实有时候我们将所谓"自由教育"美化,而鄙夷传统教育,却不知,讲着都有弊端,学会如何将两者结合才是教育"新理念"。

很多家长之所以鄙夷抛弃"传统教育",是因为越来越多人出国,包括近年来的国外文化渗透的方式一直在宣扬传统教育的"高压教学""死板传授"。
但在传统教育下也出了许许多多的伟人和知识分子,甚至比当今的许多自由教育下出来的孩子更优秀。
现代教育多多少少将传统教育"妖魔化",而忽略了传统教育背后能够传承多年的精华。
有一位中国富豪,李国庆,在参加一个节目时曾说自己是传统教育的"受害者"。
他说:"我是一个标准的学霸,上初中时在教材发下来的第一周我就自学完了一学期的课程;初二初三时教材内容70%学生听不懂,我就上台给同学们讲;高中时我选了文科,但拿了数学竞赛二等奖,化学竞赛三等奖,并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社会学系。"
但他表示,他仍是一个传统教育的受害者。因为他羡慕有些同学虽物理成绩不及格,却可以自由自在地观察天文和气象,并做出解读,而自己对此一窍不通。
但我却不赞同。
快乐教育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搞好传统教学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唯一出路。
并且传统教学里孔子的"因材施教"、荀子的"学思兼顾"陶行知的"生命即教育",传统教育也在不断地关注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想象力,以及传达做人和热爱生活的道理。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比如开头的例子,小阮希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自由教育",但却要因此背负严重的经济负担和压力。
在国外,自由模式已经有了百年基础,是一个已经比较成熟的体系,但是中国才刚刚起步,也很少有真正经验丰富的"放养式"幼儿园,能够帮助孩子在自由选择的同时发展得更好。
很多家长向往幼儿园老师温柔,心思细腻,而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甚至没有午睡、饭量的要求……以为这就是西方自由的形式,而孩子在没有传统教育的束缚下可以发展得更好。
其实不一定,自由并不是只体现与外在,而应该从自由内化出孩子高度的规则感。
如果孩子从小没有经过规矩的约束和管教,最怕孩子在所谓"自由"的环境下失去了对父母的敬畏之心,失去对规矩的敬畏之心,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加不适应社会。
孩子小的时候心智还不够成熟,如果孩子不想学就放任其自由,那么还如何让孩子发展呢?
教育本就不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也不是所有人都天赋异禀,所有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是规矩的订立,父母的细心引导。
从新时代的倡导开始,许多家长口里喊着给孩子"平等"和"自由",要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很多时候都是过犹不及、矫枉过正,有时候不知不觉,所想的"尊重"就变成了"遵从。"
其实,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是要经历困难和枯燥的,因为学习和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人都是有惰性的,自由的翅膀下很少有人能真的自己展翅高飞,总是需要父母"踹"一脚下去。
让孩子"想不学就不学",孩子只能停留在学习的表层,而不会有动力深入。

1.给孩子挑选合适的幼儿园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学校生活的开始,在幼儿园里所学习到的,所养成的学习习惯都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们无法绝对地说"传统幼儿园"好还是"自有幼儿园"更好,因为我们本来就不具备判断什么是最好的能力。
但是一个学校里最重要的还是老师,但好的老师有可能在传统幼儿园里,也有可能在自由幼儿园里,家长们并不能极端地认为一定在自由幼儿园里。
无论是通过资料观看,听课也好,我们需要为孩子选择的是好的氛围,好的老师,能够在自由的同时给予孩子约束,订立规矩,而不是让孩子上课可以胡乱走动不打招呼、在座位上不停地移动、过于自我。

2.不要排斥其中的一种教育
家长们不用过于追求"自由教育",也不要固守"传统教育",其实两者并不排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孩子就像进入了一所传统的幼儿园,但是孩子依然可以享受到自由的快乐,这就需要家长花点功夫,寻得技巧了。
家长不要过于固执地看向其中的一个教育形式,我们如果多仔细观察,会发现两个模式都有优劣的地方,而我们可以选择其长处进行结合。
让孩子在"规矩"中"自由"选择,在家里父母要给孩子订立规矩和底线,给孩子的自由"设限",但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给孩子更多选择的权利,这样的结合才能让孩子不至于在自由中走向极端,也不会在被规矩锁死,感到窒息和压力。
3.家庭教育才是核心
虽然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要多于在家里的时间,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家庭教育,父母所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家庭教育的核心,还在于家长的"以身作则"。
比如赞美孩子的思想而非外表;行为举止端正,在公众场合轻声细语,而不是大声吆喝;和孩子聊天时不再背地里说别人的坏话;对待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严肃的还是相对随意的,孩子都会学。
其次和孩子保持沟通,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以及培养孩子的自信,孩子的自信是情商能力的基础,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其优劣的地方,而也并不是西方的教育理念都是完美的,传统教育也不是刻板害人的,重要的还是家长如何结合两者,并且如何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灌输健康的理念和思想,如何举止让孩子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让孩子在"规矩"中"自由"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倡导和学习的,两者结合能共筑孩子成长的桥梁。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