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到两则新闻,都是父亲暴打孩子却被一致称道。其中一个孩子偷了家里7000元钱,被家长发现后钱已全被花光,另一个孩子在商店里偷玩具被发现,店主叫来了家长。偷盗似乎是很严重的行为,小偷针,大偷金,如果不加以制止纠正,以后就很有可能坐在监狱里吃公粮了。


有很多网友留言评论,说起自己小时候偷钱被父母暴打,所以长大后从不偷别人的东西,他们很感谢父母曾经的严厉暴打。自己现在的好或优秀,真的是当年父母打出来的吗?
小女孩跑得太快摔了一跤,膝盖出血了。妈妈看到了,打了一下她屁股,骂道,你跑什么跑?!这下可好啦!”小女孩以后真的不敢再快跑了,她不是怕摔疼,而是怕妈妈的打骂,因为关注于妈妈会不会打骂,反而忽视了会不会疼。她想的不是自己需要承担伤痛的后果(虽然她也在忍受着),反而是不能违反妈妈的规定。
人总是以自己早年的经验主观地看待客观的情境,作出解释和行动,所以个体的人格有纵向上的一致性和一定的稳定性。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小女孩经常被控制着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
行驶在路上,她知道要遵守交规,否则要被扣分,被罚款。如果路口没有交警没有监控,她知道自己终于不被约束了,可以闯红灯了。
如果小女孩在摔伤时,妈妈只是平静地给她包扎伤口,简单地安慰几句。那么她更容易体验到疼痛,自己承担疼痛,知道怎样避免疼痛。她长大后,也知道要遵守交规,否则交通就会混乱,容易产生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财产损失。即使没有监控,没有交警,即使不被扣分罚款,她也不会轻易闯红灯。
同样的一种规则,同样是遵守行为,某些人觉得是束缚,一有机会就想超越,这种人少了责任心。某些人觉得是为了有序和自由,遵守规则让社会更和谐,让自己更幸福,所以没有监督也会自觉遵守,这种人有责任心。
当孩子被打而继续某种行为或停止某种行为时,就和故事里的小女孩一样,表面上是遵守了规则,适应了社会的要求,但他们往往缺少责任心,缺少同理心,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尊严低。严重一点,就成了巨婴。我想,中国人的心理普遍处于婴儿阶段,是不是就是因为被管得太多了,我们少有机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正面教育》中有这么一段话:当大人用过度控制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孩子们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种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那么,当大人不在场时又会怎样呢?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的偷窃行为有两种:正常孩子的偷窃和病态孩子的偷窃。正常孩子的偷窃,只不过是要满足自己拥有东西的需要,或者和朋友一起做,因为他喜欢冒险。而病态孩子的偷窃多半是因为没有爱,他的动机是不自觉的,每一个经证实的少年偷窃犯都觉得没有人爱他,他的偷窃行为是想得到一个贵重东西的象征。不管他偷的是钱、珠宝还是任何其他东西,他的潜在愿望都是偷到爱”。
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心里的渴望而一味禁止,如果看不到孩子的合理想法而只看到代表道德品行的偷”字,不但使孩子的正当欲望被压抑,也使孩子感受到被控制和自卑退缩。
曾有新闻,一个男孩玩手机游戏花掉了家长的几千元钱。家长就从他的零花钱,压岁钱里扣,还不够就让他捡废纸卖钱凑。孩子的自尊没被伤到,他更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再玩手游时也就不会轻易点购买”了。

在《夏山学校》中也有个关于偷的案例:一个从小不幸的女孩偷了一英镑,三个男孩组成的偷窃侦查小组看见她买冰激凌和香烟,就盘问她钱从哪里来的。尼尔给我的。”她说,他们带她来见我,问我:你给了丽兹钱了吗?”我一看就知道怎么一回事,便若无其事地回答:是呀!我给她的。”我知道如果我出卖她,她一辈子也不会相信我。我偷钱的行为象征着偷爱”,为了不让这种象征性的行为受到敌视,我一定得让她知道我在庇护她。我知道如果她的家庭诚实而快乐,这种情形根本不可能发生。
在一般的偷窃事件中,夏山学校的处罚通常都是用零花钱还债,若这个处罚不起作用,甚至就罚接受两便士(简直就是鼓励偷窃嘛!),竟然就起作用了!
我们是在教育孩子,让孩子有幸福的一生,还是在控制孩子,让孩子少给自己添麻烦?抑或仅仅是通过控制,来弥补潜意识中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有一次我倒车入库,因为没有向前行驶足够的距离,没有一把倒进去。坐在副驾驶座位的丈夫就咒骂起来。我反驳道,我没一把倒进去,碍着你什么事了吗?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吗?我重倒不就好了?!”他继续吼道,我就是看不惯!”我几乎觉得下一秒他就要动手打人了。看不惯就不要看不就好了?又有哪个不抽烟的人看得惯别人抽烟?吼一吼有用吗?又有哪个家长看得惯自己的孩子抽烟?其中少不了家长打骂孩子的,可一代代的烟民并没有明显减少。
拎不清自己与他人,总希望别人的言行符合自己的期望,不符合期望就爆发,这不是巨婴是什么?如果作为父母,自己都不学习成长,又怎么教育出有责任,有担当的下一代?那个孩子偷了7000元新闻中,夫妻俩人一个负责打孩子,一个负责录像,然后就视频发到网上,似乎在向大众宣告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很负责!”却不知自己涉嫌家暴,警察可能要找上门,更是在以自己的无知宣扬所谓的教育”。网上打得好!”、就是要教育,否则孩子就毁了!”的一片应和声,揭示了现在社会上的一种群魔乱舞式的教育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