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孵化?
仅有温度是不行的。需要以下几个条件:(1)温度 : 温度是孵化的先决条件。(2)湿度 : 湿度也是孵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3)通风 : 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随着胚龄的增大,物质代谢水平的提高,尿囊的发育,特别是当肺呼吸的形成,胚胎需要更多的氧气。(4)入孵位置 : 为提高入孵量,减少胚胎异位和死胎,应防止蛋的锐端朝上放置。在出雏前三天移至出雏盘,最好使胚胎平放至出壳,便于孵化管理。(5)翻蛋 :目的是及时变换蛋所处位置,保持胚胎受温均匀,减少胚胎与壳膜、胎膜粘连,增加胚胎运动,同时促进卵黄囊血管、尿囊血管与蛋黄、蛋白接触的面积,有利于营养的吸收。(6)凉蛋 : 目的是使孵化设备大幅度换气,而间隙地降温,可增强胚胎生活力,增加孵化后期生理增热曲散发,防止超温现象。
10天的野鸡蛋孵化照全是黑的是受精吗/
用手电筒照蛋里面有没有鸡
鸡胚胎母体外的发育,主要依靠外界条件,即温度、湿度、通风、转蛋等。
(一)温度
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才能获得高孵化率和优质雏鸡。
1.胚胎发育的适温范围和孵化最适温度 鸡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温度在35~40.5℃(95~105F),都有一些种蛋能出雏。但若使用电力孵化器孵化,上述温度不是胚胎发育最适温度。在环境温度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就立体孵化器而言,最适孵化温度是37.8℃即10F。出雏期间为37~37.5℃。
2.高温、低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高温影响 高温下胚胎发育迅速,孵化期缩短,胚胎死亡率增加。雏鸡质量下降。死亡率的高低,随温度增加的幅度及持续时间的长短而异。孵化温度超过42℃,胚胎2~3小时死亡。孵化5天胚蛋孵化温度达47℃时,2小时内全部死亡。孵化16天的在40.6℃(104F)温度下经24小时,孵化率稍有下降;43.3℃(110F)经9小时,孵化率严重下降;在46.1℃经3小时或48.9℃(120F)经1小时,则所有胚胎全死亡。
(2)低温影响 低温下胚胎发育迟缓,孵化期延长,死亡率增加。孵化温度为35.6℃(96F)时,胚胎大多数死于壳内。较小偏离最适温度的高低限,对孵化10天后的胚胎发育的抑制作用要小些,因为此时胚蛋自温可起适当调节作用。
3. 变温孵化与恒温孵化制度 目前在我国关于鸡孵化给温有两种主张:一种提倡变温孵化,另一种则采用恒温孵化。这两种孵化给温制度,都可获得很高的孵化率。
(1)变温孵化法(阶段降温法) 变温孵化法主张根据不同的孵化器、不同的环境温度(主要是孵化室温度)和鸡的不同胚龄,给予不同孵化温度。其理由是:①自然孵化(抱窝鸡孵化)和我国传统孵化法,孵化率都很高,而它们都是变温孵化;②不同胚龄的胚胎,需要不同的发育温度。
(2)恒温孵化法 将鸡的21天孵化期的孵化温度分为:1~19天,37.8℃;19~21天,37~37.5℃(或根据孵化器制造厂推荐的孵化温度)。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阶段均采用恒温孵比,必须将孵化室温度保持在22~26℃。低于此温度,应当用废气、热风或火炉等供暖;如果无条件提高室温,则应提高孵化温度0.5~0.7℃;高于此温度则开窗或机械排风(乃至采用人工送入冷风的办法)降温,如果降温效果不理想,考虑适当降低孵化温度(降0.2~0.6℃)。
鹧鸪蛋人工孵化二十多天照蛋没变
鹧鸪蛋的孵化期是18-20天,20天照蛋没变,表示蛋未受精,孵化4-5天就可以照蛋,分辨出是否正常,是否为受精蛋。
鸡蛋的人工孵化
理论上你从市场买的鸡蛋不太可能孵出小鸡的。因为市场买的鸡蛋大多是人工养的,鸡蛋都未受精卵,所以它不能孵出小鸡,如果真想要,可以去农村收几个土鸡蛋。
因为无法直接从鸡蛋的外表看出它有没有受精,所以,你只能多买几个。
然后拿回家,用小棉被包好,找个37~39度左右的恒温箱(也不一定要恒温箱了,反正你自己想办法,不行,你就自己来孵吧,哈哈),大约二十来天左右吧,就有可能孵出小鸡的。
其实我觉得最好的,就是自己做个鸡窝,然后去借只老母鸡来孵。
请问用孵化机孵小鸡到底是21还是28天
鸡孵化期21天,18天落盘,7天照蛋。应注意的问题 1.落盘时用手工将种蛋从孵化蛋盘移到出雏盘内,操作中室温要保持25℃左右,动作要快,在30~40分钟内
完成每台孵化机的蛋,时间太长不利胚胎发育。 2.适当降低温度,温度控制在37.1~37.2℃。 3.适当提高湿度,湿度控制在70~80%。
雏鸡出壳后: 鸡孵化到20.5天大批破壳出雏,整批孵化的只要捡2次雏即可清盘;分批入孵种蛋的,由于出雏不齐则每隔4
~6小时捡一次。操作时应将脐带吸收不好、绒毛不干的雏鸡应暂留出雏机内。提高出雏机的温度0.5~1 ℃,鸡到21.5天后再出雏作为弱雏处理。
鸡苗出壳24小时内做马立克疫苗免疫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雏鸡运到育雏舍。编辑本段鸡的孵化技术 在养鸡过程中那是离不开孵化这一项技术的.但是有些人要说了.我没有学过这一些我也会孵化.但你不要
忘记了.你的成活率高吗.你做的每一步都那么精吗.我想没有人会好敢说这一句话的.因为世界上的每一件 事都不是那么完美的吗.我下面就以这一话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1)在孵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种蛋的选择问 题了.那么如何选择种蛋呢首先要选择的是在一周以内的蛋为好(最好是3-4天的为好)(2)在孵化之前吗要
做一些消毒工作一般消毒有两种: 一是在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消毒(它们的用量是15克的高锰酸钾和
30ml的福尔马林/每立方米_)另一种是清泡消毒(3)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我想做好以上几
点最基本的要领那么你就可以孵化出放心的鸡苗了但是千万别忘记了种蛋的来源要好哟. 鸡种蛋孵化不可忽视的两个时期
鸡种蛋在整个孵化期中,都要人证操作管理,但是根据胚胎发育的特点,有两个关键时期,1日胚龄~7日
胚龄和18日胚龄~21日胚龄。在孵化操作中,尽可能地创造适合这两个时期胚胎发育的孵化条件,即抓住
了提高孵化率和雏禽质量的主要矛盾。一般是前期注意保温,后期重视通风。 1日胚龄~7日胚龄
为了提高孵化温度,尽快缩短达到适宜孵化温度的时间,采取以下措施: 1.种蛋入孵前预热,既利鸡胚的苏醒,恢复活力,又可减少孵化器中温度下降,缩短升温时间。
2.孵化1天~5天,孵化器进气孔全部关闭。 3.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消毒孵化器里种蛋时,应在蛋壳表面凝水干燥后进行,并避开24小时~96小时胚
龄的胚蛋。 4.5日胚龄前不照蛋,以免孵化器及蛋表温度剧烈下降。整批照蛋应在5日胚龄以后进行。另外,应剔除破 蛋。 5.提高孵化室的环境温度。
6.要避免长时间停电。万一遇到停电,除提高孵化室温度外,还可以在水盘中加热水。 18日胚龄~21日胚龄
鸡胚18日胚龄~19日胚龄是胚胎从06-06-30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需氧量剧增,胚胎自温很高,而且
随着啄壳和出雏,壳内病原微生物在孵化器中迅速传播,此期的通过换气要充分。为解决供氧和散热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
1.避开在18日胚龄移盘到出雏盘。可提前在17日胚龄,或延至19日胚龄时进行移盘。
2.啄壳、出雏时提高湿度,同时降低温度。一方面是防止啄破蛋壳时,蛋内水分蒸发加快,不利破壳出雏
;另一方面可防止雏禽脱水,特别是出雏持续时间长时,提高湿度更为重要。在提高湿度的同时应降低出
雏器的孵化温度,避免同时高温高湿。19日胚龄~21日胚龄时,出雏器温度一般不得超过37℃~37.5℃。出 雏期间相对湿度提高到70%~75%左右。
3.注意通风换气,必要时可加大通风量。 4.保证正常供电,此期即使短时间停电,对孵化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小的,万一停电的应急措施是:打开机
门,进行上下倒盘,并用体温表测蛋温。此时,门表温度计所显示温度绝不能代表出雏器里的温度。
5.拣雏时间的选择,一般在60%~70%雏禽出壳,绒毛已干时,第一次拣雏。在此之前仅拣去空蛋壳。出雏
后,将未出雏胚蛋集中移至出雏器顶部,以便出雏。最后在拣1次雏,并扫盘。
6.观察窗的遮光。雏鸡有趋光性,已出壳的雏鸡将拥挤到出雏盘前部。不利其他胚蛋出壳。所以观察窗应 遮光,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
7.防止雏鸡脱水。雏鸡脱水严重影响成活率,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雏鸡不要长时间06-06-30器里和放
在雏鸡处理室里,雏鸡不可能同一时刻出齐,即使较整齐,最早出的和最晚出的时间也相差32小时左右,
再加上分级、打针、鉴别等出雏后的一系列工作,时间就更长。因此从出雏到送至饲养者手中,早出壳者
,可能已近48小时,所以应及时送至育雏室或送交用户编辑本段影响孵化因素 鸡胚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进行气体交换,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还要提前12小时)以后,胚胎开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渐增多。这时如果通风不良,则造成孵化器内严重缺氧,即使将出壳的雏鸡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满足其对氧的需要,结果抑制了细胞代谢的中间过,使酸性物质蓄积体内,组织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发生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脏搏出量下降,发生心肌缺氧、坏死、心跳紊乱和跳动骤停。
经测定每个胚蛋整个孵化期的耗氧量为4-4.5L,排出二氧化碳3-3.5L。试验证明孵化器内含氧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胚蛋周围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畸形增多。一般空气中正常的氧量可保持在20%-21%。因此通风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胚蛋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孵化设备的结构、孵化厅(室)的建筑设计以及孵化机内外环境有关。
比较影响孵化率的诸因素,温度是首位的,其次就应算是通风换气了。为什么不少书中按温度、湿度、通风....排序,而非温度、通风、湿度呢?原因很简单,人工孵化的方法仿效于母禽抱蛋。母禽抱蛋选在干燥的地方,鸟类多在树上,一次孵化的个数不多、故通风一事不必顾及太多;人工孵化就不同了,现代孵化器的容蛋量在数千数万个以上,如此,通风就显得重要要了,况且,前几年许多试验都证明无水孵化不影响或不太影响孵化率。
老式孵化器大都存在风扇数量少、转速低、分布不合理等弊病,不仅换气不彻底,存有死角,而且也不能将热源热量尽快而均匀地送至各处,使孵化器内温差偏大。为此,应进行改造或更换新的孵化器。
如何查看孵化了二十天的鸡蛋?
在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鸡胚啄壳前死亡的现象,死亡率高达12%。现将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鸡胚死亡的原因
1、鸡胚嘴尖离壳较远,发育好的鸡胚头部都弯曲于翅膀下,且蛋壳内大部分空间被胚体所占有,导致种胚头部活动极为有限,只能作横向短距离运动。此外,胚胎由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需氧量增多,致使蛋内严重缺氧。因此,嘴尖离壳远的和一些活动力差的鸡胚就不可能啄破蛋壳得到氧气,致使发育正常的鸡胚啄壳前被闷死。
2、鸡胚头部弯向腹部,能啄到的不是壳而是鸡胚的肚皮,这样也会被闷死。
3、鸡胚上部受挤,头部无活动余地而被闷死。
4、蛋壳过硬或虽啄壳但壳膜不破,这往往使鸡胚较难啄穿壳而被闷死。
二、预防措施
1、翻蛋。孵化的前10天是胚盘定位的关键时期,为使胚胎眼点(头部)沿种蛋大头壳边发育而利于出壳时嘴尖啄壳顺利,翻蛋操作时应注意保持大头向上,翻蛋角度以45度-55度为宜,即始终保持种蛋大头向上。
2、孵化10天后照蛋,如发现种胚不见眼点(头部),只在气室周围可见清晰血管,这些种胚到出壳时一般是头部位于气室中央或头部弯向腹部,出壳率极低。对于这些种胚要注意在蛋壳上做好记号,便于出壳时及时抢救。
3、一般发育正常、胚位较正的鸡胚出壳较为集中,有明显的出雏高峰期。孵化至第19天有啄壳,第20天普遍同时啄壳出雏,一般到第21天的14-18小时内大量出雏,出雏高峰明显,第21天后基本出齐。助产适宜时间是在出雏高峰期的1-2小时,即快满21天整的前5-6小时。助产过早,会影响正常出雏以及因大量出血造成死胎、弱雏,或因破壳过早水分蒸发太大形成幼雏粘壳而难产;助产过迟,会使大批胎位不正的鸡胚闷死在壳中。
土鸡种蛋孵化1至7日龄温湿度
1温度控制孵化初期,胚胎物喷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逐渐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孵化温度还应稍低,以利于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孵化温度偏高则胚胎发育快,雏鸡提前出壳;温度偏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雏鸡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孵化过程中。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人孵方式和孵化方法进行正确施温。例如巷道式孵化器的分批入孵,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7.8℃,出雏器的温度为37.O~37.5℃。箱体式孵化器的整批入孵,采用变温孵化法,1~3天孵化温度38.0℃,4~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控制在22~26℃。这里说的温度均是指空气温度,但笔者所在孵化厂的孵化器具有测量蛋壳温度的功能,因此是将胚胎温度设定在37.8℃,通过监控蛋壳温度来设定孵化器内部环境的空气温度,从而保障胚胎发育有良好的温度环境。搜东东商城,有更好兽药,治愈良方
人工怎样孵化鸡蛋?
一、把蛋放在个棉花固定很保温的容器(合资),并在插个温度计,然后找个温度稍微固定点的热源。最重要的在于要使温度计显示符合以下的温度
胚龄 温度
1-6天 38.5-38.0℃
7-12天 38.2-37.8℃
13-18天 37.8-37.6℃
19-21天 37.5-36.9℃
二、注意事项
1、每天都要翻蛋6-8次。这样做做是为了改变胚胎方位,防止粘连,促进羊膜运动。鸡蛋翻蛋角度以水平位置前俯后仰各15度为宜。一般到18天停止转蛋。
2、一定要保证温度接近上面的标准温度,适宜的湿度可以使孵化初期的胚胎受热良好;出雏时适宜的湿度能使壳的质地变脆。具体操作,可以在孵蛋器附近多放几杯水就好了。
3、鸡蛋的挑选,要选择形状规则的,而且壳面过粗糙的,蛋壳过坚硬的,以及双黄蛋都不可以孵化。鸡蛋的重量要以55-65克为宜。
扩展资料
人工孵化注意事项
1、选择好孵化用的种蛋。
首先要注意种蛋的来源,高产、优质无病的种蛋;其次要选择鸡蛋表面清洁、卵圆形、蛋重50-60克、蛋壳厚薄均匀、颜色正、无破损的种蛋。
畸形蛋如长形蛋、扁形蛋、原型蛋、过大蛋、腰鼓蛋、砂皮蛋、裂纹蛋和用灯照检时蛋内部粘壳、散黄、蛋黄流动性大、蛋内有气泡、气室偏、气室流动、气室在中间或小头的蛋等都不能选做孵化用的种蛋。
2、孵化用的种蛋在10℃—15℃温度下
保存不要超过3天。
保存时间越长,孵化效果越差。如保存在21℃-25℃的环境下,最多不能超过7天。
3、做好种蛋的消毒。
种蛋产出后,受粪便、灰尘等污染,蛋壳上面有大量的细菌,不但影响种蛋的孵化,而且污染孵化器和用具,传播各种疾病。种蛋入孵前,必须进行一次消毒。
4、严格把握孵化温度。
种蛋入孵前12小时要进行预热处理。方法是将种蛋大头朝上码在蛋盘里,放在22℃—25℃环境下预热。
上蛋时间最好在下午4点钟左右,这样能使出雏高峰出现时间在白天便于工作。孵化温度开始至18天的温度是37.8℃,19-21(出雏)天的温度是37.5℃—37.3℃。温度过高,鸡胚胎死亡或增加跛腿鸡和畸形鸡;若温度低于24℃,经30小时胚胎就会大部或全部死亡。
5、严格把握孵化湿度。
种蛋孵化1—18天时需要的相对湿度为50%-60%,19—21天需要的相对湿度为60%-70%。种蛋孵化时湿度适当,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在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散热;出雏时湿度较高,雏鸡容易破壳。
6、孵化时通风。
胚胎发育时需要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尤其孵化后期,更需要氧气。氧气供给不足,雏鸡会闷死壳内。通风就是提供新鲜空气中的氧气,并能保证孵化器内的温度、湿度均匀,排除污浊气体。
7、定时翻蛋。
长时间不翻蛋,胚胎容易与蛋壳膜粘连,影响胚胎发育。翻蛋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胚胎位置,防止胚胎与蛋壳膜粘连,并可适当增加胚胎运动,促进胚胎血液循环。
1—10天:1次/小时,11—16天:1次/2小时,孵化到18天时,停止翻蛋。翻蛋是使整个蛋架向前或向后倾斜45度,翻蛋时要轻、稳、慢。
8、按时照蛋,适时调温。
头照看蛋第一步—起眼期。鸡蛋孵化到第5天进行头照看蛋。看胚前,先随机取蛋30枚平放5分钟,让胚胎上浮,照蛋时方可看清。发育正常的胚胎可看到明显的黑色眼点,若70%有眼点,表明温度适当,稍微降温0.2℃左右或维持到10—11天后再降。
9、按时换盘。
将胚胎蛋从孵化器的孵化盘移至出雏盘俗称换盘。种蛋孵化到18天时换盘,19天时雏鸡嘴已入气室内,开始啄壳,20天陆续出壳,21时出壳结束。
由于孵化机中的温度不可能绝对均匀,胚胎的发育速度也有一定的差异。为调节胚胎发育速度,换盘时原在上层的胚蛋应换到下层出雏,原在下层的胚蛋应换到上层出雏,原在两侧的胚蛋应调到中间出雏,原在中间的胚蛋应调到两侧出雏。俗语称“21天不出是坏蛋”。
10、出壳种苗。
雏鸡出壳后,应在24小时内接种马立克疫苗。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人工孵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