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同伴压力让孩子出现攀比行为,家长要正确引导 对于孩子的攀比心理,该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常常会要求家长给买名牌衣服名牌包。有的男孩子还会因为没有名牌运动鞋而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在未来等你》里的主角高中生刘大志就因为没有好看的运动服觉得男同学都不喜欢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常常要求妈妈给买耐克鞋。

9岁以后孩子逐渐地进入青春期,他们会从别的小伙伴身上寻找自我身份认同,会受到各种同伴压力。

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同伴压力,使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也可能会受到正面的同伴压力,让孩子有进步的动力。

对于孩子的攀比心理,该如何正确引导

所以家长们要引导孩子的攀比”行为,让孩子避免负面同伴压力的影响。

同伴压力让孩子出现攀比行为,家长要正确引导

同伴压力是什么?

不仅是孩子会受到同伴压力大人也会受到同伴压力,比如说:在大学同学聚会上发现35岁后,同学纷纷都步入了领导层,只有自己还是一个小职员。

就算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会觉得自卑,抬不起头来。感受到同伴压力。孩子整天和同学待在一起,又处于渴望自我身份认同的青春期,感受到的同伴压力就更大了。

同伴压力就是指群体的行为与想法与个体的想法出现了不同时,个体会感到压力,就会屈从于群体的想法,让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去。

比如阿欣所在的班级大家都追星,每天在班里聊明星的八卦聊得不亦乐乎,可是阿欣对明星不太了解,也没有喜欢的明星。

于是在课间和同学都聊不到一起去,孤零零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的阿欣就受到了同伴压力,于是阿欣也开始在放学后看明星八卦,减少学习的时间,希望能融入到同学中去。

家长此时的态度亦是矛盾的,既担心孩子的成绩受影响,又担心孩子被孤立。

青春期同伴压力倍增的原因孩子对朋友的认知会经历四个阶段:

在孩子3岁时开始产生同伴的概念,这个时候的朋友是短期的,暂时的,可能是公园里一起玩过家家的同伴,游戏结束之后也许就再也不会见面。

6岁之后孩子认为愿意帮助自己,愿意和自己玩同一个游戏的人才是朋友。

9岁之后,孩子认为我对你有帮助,你对我也有帮助的人才是朋友,或者是和我兴趣一致的才是朋友,这时候的孩子交朋友是有目的性的。

12岁以后孩子的朋友关系才变得稳定起来,孩子会抛开目的,寻找和自己聊得来,性格相近的朋友,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孩子想要自己选择的权利

到了7、8岁以后孩子就会有自己的意见,甚至会和父母对着干,这是孩子在表达我也有选择的权利”。

这个时期的孩子可能会为了成为小伙伴中的领头人而作出一些出格的举动,比如在上课时反驳老师的意见,带头逃课,不做值日等等。


家长

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判断朋友的方式单一

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爱交朋友,甚至会炫耀我的朋友多”,可是选择的朋友是自己认为酷的朋友。

学校里打架出名的学生,甚至一些早早缀学在社会上混的无业游民,打游戏很厉害的朋友等。

迫切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青春期孩子非常希望自己是特别的,是有个性的,当自己有了想法就需要迫切地表达出来,付诸于行动,不管这个想法是不是好的。

父母会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受管教,想一出是一出。他们需要外界的压力来克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压力的好处与坏处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进名校进尖子班,就是希望孩子受到好的同伴压力的影响,周围同学的学习成绩好,孩子也会因为成绩不好而觉得自己融不入群体,从而发奋学习。

当孩子的朋友们都喜欢打游戏,本来不喜欢打游戏的孩子也会开始玩游戏,希望能和朋友们玩到一块,这就是同伴压力的负面影响。

同伴压力

霸凌行为

有的孩子会组成小团体欺负那些不那么合群的孩子,本来只是一个两个孩子欺负他。

结果有些孩子觉得自己不应该落在人后,应该加入这些欺负人的孩子当中去,结果就演变成了集体霸凌行为,对被欺负的孩子产生巨大的伤害。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避免同伴压力的负面影响

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受到同伴压力,如果孩子受到了负面的同伴压力,家长要及时地进行导引。

告诉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才是最酷的,人去亦云的人才没有个性。

只要你能坚持贯彻自己的想法,总有一天那些与你有同样想法却不敢表露出来的人就会主动地站到你的身边,成为你的同伴。

不要学习别人的不良行为

孩子在青春期这个阶段会觉得天天逃课的孩子很酷,觉得抽烟、组成小团体这些行为很酷,有的孩子会开始学习抽烟,开始逃课,希望能和那些酷孩子打成一片。

父母在这个时候要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危险想法。

比如孩子觉得逃课很酷,家长可以问孩子卖菜酷不酷”,告诉孩子街边卖菜的以前就是天天逃课的,让孩子打消逃课很酷的想法。

家长

肯定孩子的独特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想要学习他人的不良行为变得独特,无非是觉得自己不够独特罢了。

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是独特的,比如说孩子性格温和,这的确不是一个突出的个性,家长就要时不时的夸奖孩子脾气好,有大将风范,宰相肚里能容船”。

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突出的优点的,就不会盲目地模仿别人了。

告诉孩子他人的评价不一定是对的

青春期的孩子对他人的评价尤其敏感,如果听了他人的负面评价,很可能会对自己原本正确的想法产生动摇。

父母就要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可以这么对孩子说:

别人的评价是建立在别人的价值观上的,别人的价值观不一定正确。

就算他的价值观是没有问题的,他的评价是建立在不知道你的境况的条件下,做出的评价也不一定是对的。

你如果觉得自己的判断是对的,就一定要坚持下去”。

还要告诉孩子不要轻易地对评判他人,不知道他人境况的情况下做出的评判往往是不正确的,孩子会推已及人,更加不会为了别人的评价而动摇。

同伴压力

帮助孩子学会拒绝

回想一下,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否也会这样的情况:因为和某某关系好,某某要求抄我作业,甚至帮他作弊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会为了同学之间的情谊而帮助他。

孩子也会这么做,可能好朋友要求和他一起逃课,一起抄作业,孩子为了情谊会答应好朋友不好的邀请。

家长这时候要及时地告诉孩子怎么拒绝不伤情谊。

比如说好朋友邀请孩子到成绩好的同学家去抄作业,家长首先不要听到这种邀请就生气。

因为孩子可能没有这个想法,只是因为好朋友的邀请才去的。

要和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还是担心会伤害好朋友的情谊。

家长可以做坏人,让孩子告诉好朋友,他被家长禁足了。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家长

有些家长自己就爱攀比,平常在家里总与别人比较,还经常拿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孩子就更加容易受到同伴压力。

虽然家长希望同伴压力的作用都是正面的,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不可以要求孩子做圣人只受好的影响,不受坏的影响,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习如何化解同伴压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