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桦姐谈养育
一高中学生狠心用哑铃砸死母亲,事后称不后悔”
一名24岁的男大学生,捅死了陪读的母亲”
因母亲不给买手机,男孩当街对母亲大打出手,路人都看不下去”
..............
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们都会感慨: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残忍”、现在的孩子缺乏德育教育”。
在现在的6+1”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存在着太多的担心”和干涉”:担心孩子学习学不好,担心孩子睡觉着凉,担心孩子太辛苦,担心孩子没有别人优秀……
于是,家长就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了,任何事都替孩子决定了,问题都帮孩子解决了。正如常言所说: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结果,导致很多孩子缺乏坚强、自立、宽容、善意、勤奋、自理、自信等优秀品质,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

冰心说:让孩子像野草一样生长!”也就是说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
而在生活中,我们很多家长往往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理想规划着孩子的未来,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塑造着孩子的人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更多的,不是孩子自己的成长意愿,而是家长的意愿。
当我们为了教育孩子,绞尽脑汁运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试图让孩子达成自己美好的理想时,却忘记了成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总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好难教”、现在的教育制度有问题”时,可能我们需要换一个思路,需要从根本上去思考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绿叶,才将世界装扮得如此的美丽。”
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就像《佐贺的超级阿嬷》里写的那样:人生就是总和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人,有人用头脑也有人用劳力,社会就是靠总和力才成为社会的。”
所以,作为家长,有责任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和劣势,实现扬长避短,长善救失。通过鼓励和耐心的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克服困难,使孩子在心灵上健康快乐的成长。

人性中最基本的需求是获得理解、爱、尊重、赏识。孩子是通过周围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赏识,形成了正向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自信。
家长是以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还是苛刻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赏识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自信乐观;而在苛责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敏感、胆心怕事、自卑。
当然,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的夸奖和赞扬。《赏识教育,你做对了吗?》适当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批评在孩子的教育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孩子来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家长可以借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以自由交流的方式,因势利导地来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这需要家长耐心倾听出孩子真正的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事情,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去引导孩子克服困难和满足需要,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你好!我是刘桦,两个孩子的妈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家庭教育高级讲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立志做以爱为底色的家庭教育,让中国的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愿中国的家庭更幸福、孩子的未来更美好!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欢迎关注我,我会持续分享育儿知识,解除你的养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