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麒麟妈妈(文章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在肯德基门口看在这样一对母子,孩子想要吃汉堡,拉着妈妈进店,妈妈不愿意让孩子吃太多高热量的食品,二人争吵了起来,声音甚至盖过了旁边卖玉米的阿姨。
孩子说,妈妈,为什么同学们都可以吃,我不可以吃”。妈妈则说,你看你胖成什么样了还吃”。面对孩子的哭喊,妈妈扔下一句你自己去吃吧”转身离去。
对于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不仅没有放弃自己想吃汉堡的想法,反而越哭越大声,一边叫喊一边追着妈妈。
很多时候,孩子脾气暴躁,哭闹不止,源于家长的高分贝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孩子的脾气也会越来越蛮横。

01.孩子失去安全感
面对家长的高声的斥责,尤其是在公众场合的高声教育,孩子成为了一个弱者,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家长也不站在自己一边,让他们失去了安全感。
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必然要找到一种途径来重建自己的安全壁垒,这时候,与家长与着干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武器。
02.孩子情绪更崩溃
年幼的孩子本身情绪调节能力就比较差,在他们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家长的高分贝教育”让他们的情绪走向极端。
这时候,孩子往往已经失去了理智,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说什么,做什么,只知道将自己的情绪化为一声声喊叫。

孩子与家长对着干,脾气暴躁,不仅对他们自身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对也会波及他们以后的人生。
二、孩子脾气暴躁,人生道路受阻01.脾气暴躁的孩子,更难交到朋友
孩子的情绪长期得不到良性的疏导,暴躁因子就会长期隐藏在他们的人格中,在与其他人相处的时候,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孩子的情绪也很容易爆发出来。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在与朋友相处的过程中,总是情绪化,遇到不和的意见就和朋友产生争执,大声争吵,长期下去,朋友会渐渐离去,孩子的社交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02.脾气暴躁的孩子,易形成极端人格
当孩子被自己的脾气控制,他们会变成魔鬼”,任由情绪自由的发泄。这时候如果家长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知道该怎么正确的表达情绪。负面的情绪堆积在孩子心中,孩子易形成或自卑或狂躁的人格。
记得我之前在幼儿园中见到过一个小朋友,小小的年纪学的一嘴骂人的话,经常在不经意之间就对小伙伴说出来。对此,幼儿园老师这样解释,说孩子爸爸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总是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动辄对孩子张口就骂,孩子的脾气简直和爸爸一模一样。
孩子的这种极端人格伴随他们时间久了,就再难以改过来,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非常不利。

面对暴脾气的孩子,家长不妨换一种交流方式,尝试低分贝教育”,用另一种态度去和孩子交流,或许能收获不一样的结果。
三、面对孩子暴脾气孩子,家长可以尝试低分贝教育”低分贝教育”教育不只是降低分贝与孩子讲话,而是降低自己的姿态,与孩子交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一些问题。
01.缓和自己的情绪
当家长想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不妨先看一看周围的环境,看看孩子的状态,想一想如果此时对孩子大喊大叫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平复自己的情绪后再和孩子进行交流。
对于缓和情绪这件事,朋友小麦和我分享了一个一分钟冷静时间”的方法。也就是说,当面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和无理的孩子之时,先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用这一分钟去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看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这一分钟里,家长可以喝一口水,深吸几口气,强迫自己镇定和冷静,站在理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当家长的情绪缓和下来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其实不必靠吼叫去解决,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能听懂家长的话,也能理解一些道理。
02.分析事情的原因
在与孩子发生争执时,家长要去分析一下,这件事情的起因到底是什么,是孩子无理的要求,还是自己严苛的管教。
如果是孩子的要求太过分,家长可以用举例子的方式给孩子讲清楚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去做,也可以制定一个激励制度,让孩子达到某些标准,才能够去做这件事。
分析事情的原因能够让家长看清楚事情的本质,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争吵这件事情上。当事情的真实原因摆在家长的眼前,家长或许会发现自己与孩子的争吵是一种很可笑的行为。

03.用引导代替批评
面对暴怒的孩子,家长可以用引导代替叫喊。如何引导也是一件有学问的事情,首先,家长可以转移孩子注意力,当孩子执着于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关注点。
比如孩子想去做极限运动,但是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十分的危险,家长可以用其他的户外运动形式来替代孩子的这一目标,告诉孩子,极限运动是为了锻炼身体,登山、跑步同样能锻炼身体,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
其次,家长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孩子,让孩子看到真实的案例,明白家长阻止自己的原因,逐渐和家长统一阵线。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智慧、懂思考。
即使面对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也不能丧失理智,用高声战胜孩子是无用的,清醒对待、理智沟通式的低分贝教育”才是合适的方法。
今日互动:家长们有暴脾气的孩子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麒麟妈妈,让我们用最好的方式陪孩子长大。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