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幼儿园小孩子要不要参加各种兴趣班?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有一个词语,叫思维黑洞。

大概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固有的认知,然后他就会非常关注那些能够证明这个认知的人或事,最终这些被筛选的例子进一步验证了这个认知是无比正确”的!

认为阶段教育重要的父母,会关注那些小小年纪便在语言绘画体育乐器之类颇有建树的例子,进而把这些成功归位课外辅导班的功劳;而那些希望孩子在这个阶段快乐成长的家长,会更关注那些一路快乐至上但是人生也精彩顺利的案例,这些例子证明了野生的性格会让人更为真实,从而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正确。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其实在这件事情中只考虑了我们作为家长这一个维度,以及我们希望这个孩子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考虑另外一个变量,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会怎么想!

我儿子坠地的第一天,我就发誓要让他快乐的成长,并且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快乐成长的前提要素就是不给予填鸭教育,进而这个逻辑变成了不给他任何课外教育!

儿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其它小朋友在学钢琴、画画、跳舞、唱歌、游泳、跆拳道......我们会尽可能利用休息时间陪孩子去博物馆、看电影展览、去不同的地方旅游,但是没有给报任何的课外班。我甚至还不无得意的拉着儿子的手说,你看,爸爸让你快乐成长!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幼儿园放学后的儿子蹲在楼下的花坛边孤零零的看蜘蛛,而小区外一群共同去上课的孩子们欢笑着跑过去......

说好的快乐成长不填鸭呢?!怎么和预想的不一样!我突然意识到,我给这些课外班赋予一层毫无缘由的标签,并且用这些标签去标准化我心中那个教育的模型。而这个模型的根基,其实是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儿子会喜欢和接受什么。

于是我尝试着去和儿子商量了一下,没想到出奇的顺利,于是我们去试了跆拳道,儿子和同班的一个小姑娘在一起上课,每天高兴的很。我经常趴在教室的窗户看进去,一堆小人穿着道服,排成一队踢腿,嘴里还呀呀呀的喊着,特别有意思!

幼儿园小孩子要不要参加各种兴趣班?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紧接着我们学了画画,幼儿园里一堆孩子都在一个教室上课,周末成了他们的星期六和星期七!

这是图画课上第一次的作品,用一个纸盘子做的恐龙头,非常摇滚派别的冷色调作品!

对了,我们还报了足球,踢的一般,但是行头不错!

儿子

通过别人介绍,我们还去试了一节马术课。因为太远太贵最后没有上,但是至少体验过了,儿子的那匹马叫小七,他到现在都记得。

儿子

我们还参加了亲子户外徒步的小组,跟随大部队去库布齐沙漠走了十几公里。

儿子

我们还报名了架子鼓,没想到儿子超级喜欢。坚持了一年之后跟我商量,爸爸你去学个吉他吧,这样可以早一点圆他的乐队梦。我们后来有一次同台的演出,还挺有意思的。

幼儿园

去上了游泳课,老师很严格,每次课上的游量巨大,这一拨孩子的吃饭明显有了改善,个头窜了一大截。虽然这个年纪的男孩在竞技上不一定能赢同龄的女孩子,但是我可以拍出第一的感觉!

幼儿园

儿子自己申请去学习羽毛球,本来我想每周空出一天可以安排点别的活动,但是他自己很坚持,到现在也半年多了,小伙子扣杀我的时候一点都不留情。

课外班

去参加斯巴达勇士赛,一身的泥巴但是很有成就感!

快乐成长

现在儿子坚持在上的课外班包括游泳、美术、编程、羽毛球、架子鼓、语文和数学,这些课程都是在他自己完成试课后自己决定的。我们碰到新的课程的时候也会推荐给他,然后再根据他自己的体验选择去或不去。

我们更多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来自于家长的焦虑,而这种焦虑最直观的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会有优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和别人对比,人家已经会如何如何,你为什么不能如何如何。

教育应该是个体订制化的东西,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课外班也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如果父母只期待让孩子比别人会的多,学的好,那么很有可能这些东西就变成了负担,变成了家庭中的戟石去折磨两代人;反过来,如果通过这些课外班,我们慢慢的引导孩子接触了更多的领域,同时又能发现他的优势和擅长,那么课外班就成为了孩子学会专注、社交、竞争的工具。

我不太喜欢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这个话太为主观。我更希望我的儿子能够具备自由的思考能力,将来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本文转自知乎:露宿街头的胖子

你的孩子有上什么兴趣班么?请关注后留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