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闽南妈咪(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一般听见别人说,自己家的孩子调皮捣蛋,总是不让人省心,我们都会好心劝解,让朋友别和小孩子过不去,哄一哄,让孩子缓缓就过去了。没有人论证过这样的方法对不对,那么,当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我们适当忽略应该吗?答案是肯定的。

心理学家指出,儿童在情绪宣泄的时候通常是没有预期的,不像成年人,会有低落的情绪埋下伏笔。儿童往往在情绪需要发泄的时候会更容易做出一些举动,比如故意去碰一下桌子。这些简单的信号都在告诉着家长们,孩子在不开心,他需要情绪宣泄。
《小爸爸》由文章、马伊琍等人出演,文章在剧中饰演一位汽修厂修理工,面对自己从天而降的孩子,他震惊意外,又有些怜悯。
于果自身的家庭关系就非常的紧张,父亲因为对子女严格的要求,而迫使自己的女儿,也就是于果的姐姐从军入伍,结果姐姐在一次训练中,因为意外而成为了植物人,一生都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对自己微笑。
自身家庭的不圆满让于果害怕组建家庭,对婚姻的观念和看法都有些父亲教育的阴影,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自己的孩子夏天,也有了些许非比寻常的感情。
在一次两人出门的时候,夏天在商场外面看见了一个非常好看的玩具,他很喜欢,但是于果却告诉他,他们没有钱,而且小孩子不应该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或许是长期情绪的压制,小夏天立刻就哭了起来,一副要和哥们儿”打架的趋势,质问于果为什么一点儿都不关心他。
后来,于果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对,主动和小夏天和好,这才让两个人的关系缓和很多。情绪的释放让夏天知道眼前的这个爸爸”的确不容易,而一场哭闹,也让于果明白,自己心里的阴影不能在孩子身上赎罪。

孩子的情绪有的时候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无理,试着换一个角度看待孩子发泄情绪的问题,或许一场哭闹会变得更加不同。
一、情绪”背后的生理原因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过:抚养一个孩子成长为情感健康、可与他人形成健康连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给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动、共情和持续的关注作为养料。
所以,孩子浮动情绪的背后,一定和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孩子情绪”的背后,有哪些生理上的原因呢?
心智尚未成熟,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妈妈是超人》中,一向天真可爱,乖巧懂事的嗯哼就因为一些事情发过脾气。霍思燕说,嗯哼平常脾气很好,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有些小孩子脾气。
比如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玩具,嗯哼抓着不放,觉得这是自己的,自己也想玩,为什么要给别人呢?霍思燕在一边解释道,自己是主人,应该懂得谦让,客人是家里最重要的,是第一位”。可是小嗯哼觉得委屈,不但没有听从妈妈的话,还扬言要离家出走。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发展和其心智功能的发展相关,6岁以前,孩子很难理性地应对情绪问题。所以,有的时候孩子有脾气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正是他们年纪的象征,还需要家长们多多引导。
性格单纯,藏不住情绪
许多抑郁、自闭的孩子,就是因为太懂事了,而把所有的情绪藏在自己的心里,不与外界分享,也不知道自我消化,久而久之,内心负面情绪积压,才出现了一些过激的行为。因而,孩子容易发脾气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他们有解决情绪问题的途径。
电影《唐人街探案》中,由张子枫饰演的杀人女孩,就是一位因为生活情绪长期堆积等,造成的心理问题。其中的曲折离奇,在《唐人街探案1》的时候埋下了很多伏笔,比如最后一幕诡异的笑脸,就是一个明显的线索。
可想而知,角色中的这个小女孩,在生活里的情绪是无法得到化解的,因为她只有一个朋友,叫做丹”,但是从小到大遇到的许多事情都没有办法告诉她,逐渐的,她走到了杀人的地步。

孩子大哭大闹的方式不代表他就是无理取闹,也不是因为故意让父母心塞,觉得自己开心,一个容易把情绪表达给爸爸妈妈的孩子,才是心理健康的孩子。
二、如何教会孩子管理情绪一个人的情绪分为很多种,大致可以从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分析。孩子小小年纪就容易情绪崩溃,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正视自身情绪问题呢?试着这样做,给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引导。
学会运用情绪粒度”
什么是情绪粒度?情绪粒度的定义很广泛,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定义也不一,总得来说,情绪粒度”指的是一个人分辨情绪,定义情绪,了解自我情绪的能力。情绪粒度越高,一个人处理情绪的能力就越强,反之亦然。

之所以在情绪管理中,我们需要学会并且掌握情绪粒度,是因为我们需要对自我有一个正确、良好的认知。所谓管理”,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才有思考路径去考虑怎么办”。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情绪粒度呢?
首先,掌握情绪相关的词汇;其次,了解情绪的发生;最后,思考情绪的来由。情绪粒度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情绪问题,那么我们便可以从这方面着手,让孩子了解我的情绪叫做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

耶鲁大学情绪智能中心的研究显示,孩子在学校里,只要通过学习更多的情绪概念,就能改善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因而,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不要急着拒绝,先试着引导,让孩子知道更多关于自身情绪的问题和概念。
关于这个话题,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和我们一起分享讨论。
这里是闽南妈咪,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