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

你问的是该不该讲大道理,我可以告诉你不该”,越没用的家长越喜欢给孩子讲道理。过分抽象的大道理孩子是理解不了的,理解不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平时生活中根本感触不到。

比如五岁的孩子跟我讨论为什么要读书?我试着参考头条一片很火的帖子回答他读好书了你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而不是生活和工作来选择你。读好书了可以挣好多钱,等等等……孩子的反应明显就是懵逼,因为他还接触不到那些。

于是我告诉她,读好书了在学校和幼儿园有人欺负你的话老师会向着你多一些。再告诉她书读得好,以后你陪爸爸玩的时间多一些。读好书了打球会打得好一些。读好书了下五子棋就可以赢爸爸和妈妈了。

拿她自己经历过的事来解释一些道理肯定比单纯的讲大道理好很多,不光小孩,对成年人也一样。

如果讲大道理是为了约束孩子的一些行为,那更是没有必要,正确的做法是在事情发生以前或者刚刚发生不久,和孩子约定好规矩,并坚持执行养成习惯。

总之,不讲道理不行,空讲道理也不行,多陪伴孩子,多观察孩子,把道理讲到他的心里去,一定会培养出一个三观正,能量正的好孩子!


我认为:不该。

孩子在两岁半以后,基本上都能与大人正常的交流,也能看人(家人)脸色,听懂语言轻重,从这个时间段开始,如果他做了坏事,比如在墙上乱画了,打了家人了。你不要大吵他,更不要给他讲什么大道理,因为他的脑子根本接受不过来大人的大道理。你只要花点心思,从侧面或是讲故事的方式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

如果是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告诉你,讲大道理根本没用,只能适得其反,这个时候吵两句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不建议打。

那么是青春期的孩子,更不能讲大道理了,越讲越逆反,这个时候少用嘴,多亲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的,让孩子自己真正的从心里感受大人对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爱。

###

父母只管着教育孩子,并不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仍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对孩子一顿说教,导致孩子出现越来越不听话的现象。

大多数大人在教育孩子时,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一味的对孩子进行言语的教导,只知道给孩子讲道理。结果,听了你的教导孩子可能更不听话了。

朋友总是跟我抱怨,她们家孩子从小就调皮,特别不听话,平日里不管跟他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现在孩子上了中学,学习也是一天不如一天。老师也经常给她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太差了。朋友很担心,却无能为力,她对孩子已经软的硬的都试过了,然而没有什么效果。

从小到大,朋友都特别关注孩子,尤其是他的学习。所以看着孩子学习越来越差,朋友真的很生气。最近刚开完家长会,家长会上老师说起朋友家的孩子,全部都是批评,朋友很生气,回来也开了个家庭会议,说是家庭会议,其实就是批判大会。刚开始批评孩子,他也没说什么,可能觉得自己做的确实不够好,再后来,爸爸妈妈说的越来越厉害,批评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孩子竟然表现出了很不耐烦的表情。有一次,当朋友给孩子继续讲她的大道理时,孩子竟然把耳机往耳朵上一塞,直接从她身边走过,回自己屋待着去了。

为何朋友的孩子会变成这样呢?难道父母不该教育孩子,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吗?像案例中提到的一样,我们大多数人教育孩子时,采取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孩子讲大道理,但是很多孩子却因此离父母越来越远,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

到底该不该给孩子讲大道理?讲了他不听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跟你说个具体的真实例子。有个妈妈的讲道理”教育方式收获到了暖心老公和暖心儿子。

有一天,宝宝在家光着脚玩耍,一不小心被地上的玩具扎到了脚,顿时大声痛哭发脾气。如果你是妈妈或者爸爸,你会怎么做?

1、嘘寒问暖型:矮油宝宝,不疼哈,妈妈/爸爸给你吹吹,打他,妈妈/爸爸帮你打这个玩具。

2、暴力型:又怎么了,就知道大哭小叫的!跟你说过没有,不要乱扔玩具,再哭、再哭揍你!

3、讲道理型:奥,是被玩具扎脚了啊?你把玩具摆放好,不要乱扔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了。知道下回该怎么做了吗?不要乱扔玩具。

这个妈妈怎么做的呢?她先是抱抱大声痛哭的宝宝说:哎哟真是太疼了太疼了”宝宝还在哭,把扎脚的玩具使劲扔了。她继续抱抱,是啊 太尖了扎到肯定会疼的”,然后安抚宝宝说坚持一下,妈妈看看。天啊,破了,你看”妈妈帮你看看什么扎到你了,碰到这样危险的东西一定要扔到垃圾桶或交给妈妈或者老师,你这样丢掉,下回可能还会扎到,妈妈也会被扎到”妈妈找到那个玩具钉子,然后扎扎自己的脚果然真的是好疼,我完全能体会你真的很疼”孩子说那你赶快拿开”,这时候宝宝已经镇静下来了,妈妈把玩具钉放到高处,并夸赞宝贝真棒,真坚强”宝宝问你知道我扎到哪了”知道啊,破皮了,没有流血”破皮是什么”。就是表皮被割破了,没有碰到真皮,没有流血”你心疼不”心疼啊,心都要碎了”。没关系过几天就好了。”短短几分钟,孩子从崩溃生气大哭到情绪稳定,整个过程既安抚了孩子,让他感受到妈妈的爱,也跟孩子讲明了道理。

这个妈妈就是霍思燕。她温柔讲道理的教育方式真的太赞了。讲道理的确是必要的,问题是你要怎么讲他才能听进去。

1、不要一上来就否认孩子,包括事和情。比如上个例子不要一开始就说是因为孩子乱扔玩具导致自己被扎到,好像活该一样。要从孩子角度共情,的确是被扎到了很痛。不提乱扔玩具的事情。

2、等孩子情绪稳定了,可以边共情边讲道理。就像上个例子说到危险玩具怎么处理的时候,也扎扎自己的脚,让宝宝明白自己完全能体会到而且很心疼。

所以说讲道理并不是像唐僧一样啰啰嗦嗦,这样共情的讲道理把孩子培养成温柔体贴的小情人”、小棉袄”岂不更好。


要不要给孩子讲大道理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分:

10岁以下的孩子心里发展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比较抽象的社会名词概念,最好以行为训练为主,比如:当孩子不喜欢叫阿姨”的时候,不必要讲为什么不叫阿姨”是错误的大道理,你只管培养孩子礼貌待人的行为习惯就好!

10-18岁这个年龄段,可以给孩子讲大道理,这个时候他们逐步已经有了社会上人情世故概念!

###

下面讲下,希望我的想法,能够帮助得到你

言传身教比讲大道理强

对孩子要用具体的事情为例讲,光讲大道理太空泛,你觉得你讲的在情在理,你都快被你自己打动了,对他而言你是在对牛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