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一到孩子写作业就鸡飞狗跳,平时母慈子孝,打骂完了特别后悔,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第一,成功的教育是培养习惯。从洗手开始,培养自律、行动力,必须执行,否则不开饭。避免讲道理,不明白也要坚持做,才能培养出意志!

第二,儿童获得意志的途径:其一,父母给予简单的指令,温柔地坚持;其二,充分的运动和睡眠,带来自控力和注意力。

第三,学习的本质是游戏”,尽量少的信息,又要有趣。新奇的事、有趣的事等容易记住;恐吓、惩罚等仅能记住恐惧本身,而记不住内容。

第四,外动机是内动机的天敌。外动机偶尔做个引子,没有问题,一旦成为常态,后果就是损害内动机;

第五,督促定时运动和睡眠,不督促学习,等待学习的例外发生并及时给予赞美,而且是一定有例外:认真、自主、坚持、掌控、守时、遵守承诺”。赞美哪个,哪个放大,因为有成就感而乐此不疲。

第六,不输在起跑线的条件:应季而为,别抢跑;尽量少的信息,要有趣有用;包容错的,赞美对的,是因势利导,正强化,又保护好奇心;

###

我是一个高中数学老师,我想说下我的观点。我的大宝六岁还没有上一年级,去年的时候幼儿园大班开始接触作业,孩子回来做不起我讲解了孩子还是不懂,曾经因为讲了两遍作业孩子还是无法完成打过他,打完后孩子流着泪告诉我妈妈你陪着我做作业,但是我不懂你可以不打我好吗?当时自己就哭了,事后我仔细分析了孩子作业完成不了的原因,一个是孩子太小,根本不能理解作业的要求,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师在学校里讲授课的方式并不适合男孩子的思维方式,虽然我家还是幼儿园,但是方式和小学教育很像,小男孩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比女孩吃力很多。分析了原因,我再没有责怪过孩子,我把他不能理解的知识想办法换成他可以接受并理解的方式从新讲解,然后再做作业的时候,他还是会不懂会错,这时候我让他告诉我他的想法,我再去找他为什么错,经过这样的方式,慢慢的孩子就会在错的时候说出他想法,我们一起改正。慢慢我发现我家孩子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用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学习。我想有了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

你说的情况很普遍,辅导孩子写作业,真的能把人逼疯。

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因为客观原因吧,没进过学前班,从幼儿园直接上的小学,有的孩子在学前班就学过汉语拼音了,我儿子就明显跟不上,老师说:你是语文老师,回去辅导辅导。就为了辅导儿子汉语拼音,差点把我折磨死。

我把声母表,韵母表都写在一张大纸上,贴到墙上,每天教他。让我无奈的是,他只认声母d,比如,b和a相拼,他就拼成da,g和u相拼,他就拼成du,把我气的舞乐豪疯的(东北方言,意思就是要发疯了,歇斯底里了),我倒是没打他,一生气,我就撅手里的铅笔,都不知道撅断了多少铅笔。

现在年轻的家长说为了辅导孩子写作业,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我特别理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这个道理吧!

等过了十年二十年,再想想那个时候,一切都是云淡风轻。


我也是一名小学生的妈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儿子也是六岁上学,每天放学以后我陪着他写作业,孩子啥时候写完,我啥时候干活,也许是妈妈在身边的缘故,孩子写作业很快,就这样慢慢地养好了习惯,现在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了,作业从不让我操心,学习还特别的好,人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一点不假。现在老师非常重视我儿子,老夸他家教好,其实我也没做别的,就是陪伴。

###

做为一个老大二年级的二胎妈妈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们家是个俩男孩子,老大放农村给我婆婆带的,也是在农村上的幼儿园,因为老人对孩子很溺爱,要什么给什么,在5岁的时候还喂饭,不知道自己上厕所,幼儿园也没养成做作业的习惯,也没学什么东西,要上学前班还不知道10以内的加减法,因为生了二胎在家里看到这种情况突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才把他带身边,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改,主要习惯养成了,上一年级特别吃力,第一次月考打了30几分,被他气死,也怪自己没有让他养成好的习惯,有时候喊他都没反应,和他好好说讲道理都没用,只能来硬的,所以基本都是做作业鸡飞狗跳,孩子理解能力也差,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题都要说好多遍还不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放暑假的时候让他把二年级课程全部预习一遍,让他慢慢改掉坏习惯,培养他的时间观念,发现他进步很大,虽然还是有题不太会但是做作业快多了,自己也没那么累了,其实你会发现成绩好的孩子上课都会很认真,作业也完成得好,造成这种情况还是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怎么让他学得认真,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专注力,教孩子是一门最大的学问,必竟都是第一次做爸妈,也没经验,还是自己先学习起来吧!

###

一到孩子写作业就鸡飞狗跳,平时母慈子孝,打骂完了特别后悔,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不是。辅导孩子生气很正常。

因为写作业惹毛妈妈的熊孩子不在少数,很多家庭也都是如此。

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看着这么简单的题就做错,错一两个还能耐得住性子,看到错的多了,心中的火气就禁不住蹭蹭往外冒,有时候被气得半死。后来,我觉得这样不行,就让老公去辅导孩子,因为他比较有耐心。

所以说,如果孩子写作业马虎,让父母中有耐心的一方辅导,辅导孩子的时候和他讲道理,不要打骂,一旦打骂成了习惯,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到时候你就彻底管不住了。

###

可以非常肯定的讲,你的心理没有问题,但你的教育方式可能有一点不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正常心理。每个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成器,对之期望颇高。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例如言行不当,或是学习成绩不佳。做父母的失望之余,雷霆之怒,对孩子打骂惩戒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训导惩戒,有利于孩子们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然而一味的指责打骂,非但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时甚至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形成心理阴影。家长在对孩子惩处时一定要控制一个度,不要动不动就一言不合,暴跳如雷。

在指导孩子的学习上,并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天赋的,多看一些相关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已的指导能力,对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学习成绩并不是确定孩子将来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培养,对孩子的将来有时比文化知识更加重要。


小孩刚上小学,目前做作业很认真。我是这么做的。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在孩子五、六个月大的时候就给他讲故事,不管他听得懂与否都讲,经常听着故事入睡。等到2岁左右就抱着他读绘本,一本书可以读很多次,他也很喜欢。上幼儿园的时候有分离焦虑症,也是给他读绘本,比如《小魔怪要上学》,《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管用了。到现在一直都有买正版优质绘本,现在他自己看到就会安静下来,自主翻阅。

2,培养专注力。

在孩子看书或者玩耍的时候,不打扰他,让他玩个够。这样他做其他事也会专注,不轻易被干扰。

3,以身作则。

也有不配合的时候,放假的时候容易放飞自我,怎么办?我们自己先行动起来,坐到书桌前看书,做笔记或者处理工作,没人跟他玩,看到这样他也会自觉过来做作业。其他方面也是,比如见人热情打招呼,垃圾入篓,文明讲话,勤洗手,好好吃饭等等,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模仿。举例,每次放学接他回家,都会带点小零食,吃完后他会把包装纸揣在手里或放在包包里,等到有垃圾桶了再投进去,同时做好垃圾分类。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小细节,孩子都学着了。

4,鼓励孩子。

应该没有哪个父母不会吼孩子吧?这个很正常,我们不用自责。但要反思,调整。小孩做作业最大的障碍是磨叽。为啥?

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

最开始孩子做作业的时候问题很多,10分钟的作业写了2个小时!一会橡皮擦掉杯子里了,一会要喝水,一会铅笔掉地上了……真是怒不可遏,不吼是不可能的。但一顿吼之后,孩子更不愿意做了,索性说不会,还说不喜欢这样的妈妈,不跟你做好朋友了。严重点的还会哭,连觉都睡不好。

仔细一想,是啊,自己小时候因为不会算数题,爸爸一顿吼,骂我是猪,蠢,那会自己也觉得不是个读书的料,很自卑,对学习很恐惧。我们得换换方式,否则可能扼杀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更不能说孩子笨,不能给他们贴标签。

他们需要正向引导。在他旁边坐着,自己看书,孩子写作业。给他计时,不管用多久完成,开始都给予鼓励。

宝贝你太棒了!今天用60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如果没有看地上,没有吃东西,肯定会更快完成,明天我们试试不吃东西好吗?”

第二天,方法同上,完了来一句哇,你今天只用了40分钟就把作业做好了,真是太棒了!我刚看了,你没有吃东西,橡皮擦也没乱扔,很专注的在写,这样节省了20分钟时间,厉害????加油!”

这样鼓励下来,相当于给孩子种下了心矛”,他潜意识里对时间有了概念,也知道什么叫专注了。

5,情景教育

我经常这么做,也不知道对错。

比如大热天出门逛的时候,如果看到蜘蛛人”在作业,或者师傅在清理下水道,我会问孩子说,你觉得叔叔们辛苦吗?”

然后跟他说说读书的重要性。当然,一定一定不能贬低这些工作。路边遇到乞讨者,把钱给孩子让他送过去,告诉人要善良,要多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才能帮到更多人。反正总是扯到这方面。这个仅仅是个人做法。

6,我们自己保持学习。

我们跟孩子中间有20多年的距离,代沟是一定有的。中国这20多年发生了多少变化,大家都清楚,我们不能拿过去20年的经验来教育面对未来的孩子,我们的知识结构要更新,所以我们自身的学习很重要。我们学习新知识,同时跟孩子一起学习,这样我们才跟孩子有共同话题,孩子也才愿意跟你交流。

第1次做父母,我们一步步慢慢来。

###

有许多家长都这样说过,每当孩子作业做的不好或做错多的时候,心里就着急就会动手打孩子,打完以后看到孩子害怕自己的那个表情,心里很后悔也很心疼。这种情况该如何避免?

其实这个问题是相当一部分父母身上都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当看到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顿时火冒三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轻则训斥、骂孩子,重则就会拳脚相加对孩子动粗。但是打过孩子往往又后悔自责,有的还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这样了,可是时隔不久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或作业总出错的时候,家长又是老毛病重犯,依然对孩子动武、动粗。

估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平时和孩子相处的还不错。一旦辅导孩子写作业,就忍不住火蹭蹭往上冒,不仅言语恶毒,甚至还会动手。即使是大学教授和善良的医生,也会出现这种状况。

当大概率事件出现时,我们可以断定这不是个别现象,当然也不是所谓的心理问题。如果究其本源,应该和开车时的路怒症一样。

有些人不管教养多好,一旦开上车,就会不停的抱怨,骂骂咧咧。科学家早已证明,人们在进化的过程中,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妨碍自己行动的人和事。原因在于人们打猎的时候,一旦前方有阻碍,就很有可能会追丢猎物。

辅导孩子同样如此。原始人每天都面临着危险。我们看动物世界都知道,鹿妈妈生下小鹿后,需要它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奔跑。否则极有可能成为狮子的口中餐。

在没有房子居住和躲避危险的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是时时刻刻希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以避免周围存在的危险。

虽然已经过了几千年,但是埋藏在我们基因中的这些因素还依然存在,在我们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潜意识的就希望孩子早点做完。所以很多家长都缺乏耐心。

幸运的是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如果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马上就可以制止自己的这种心理和行为。

改变从每时每刻做起。与家长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