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父母不要再为孩子大包大揽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原因

当你把水杯放在笔记本上时,当第二天有很重要的课件演示任务,你却还在熬夜看颁奖典礼时,当天色不好你出门散步却不带雨伞时,会有什么后果?你会把水洒在笔记本上,会因迟到而抓狂,会被雨淋。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为糟糕的决定所付出的代价。而比这些更糟糕的,是从小到大都不用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承担任何后果;是孩子觉得自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哪怕自己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健康、人际关系、财务或未来造成危害。

父母不要再为孩子大包大揽了,他们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心理是我一代”孩子的标志之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会为他的恶劣行为埋单,而不是他自己承担后果。结果,他很少会考虑自己的行为对别人会有什么影响,反而会将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视为理所当然,并由着自己的性子胡来。

事实上,孩子总会犯错,我们可以选择让孩子直面这些错误,并为他提供指导,从而把这些错误变成最佳的学习机会;也可以选择为孩子代劳,剥夺他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原因

如果你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自行承担后果,他会懂得,如果我把杯子摔在地上,我就不能再用它了”如果我不戴手套,手就会很冷”如果我不跟别人分享玩具,朋友们就不会跟我一块玩儿了”如果我不为期末考试做些准备,我就没法考进医学院”。

逻辑后果

独自承担后果能锻炼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因为这将教会他根据可能的后果评估所有的选项。独立承担后果让孩子更加机敏,因为当一个选项行不通时,他将尝试别的选项。独立承担后果能增强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因为他将意识到,犯错并非世界末日。独立承担后果甚至能让孩子更有同情心,因为他对尴尬的经历有更深切的体会。这些经验只能从生活中学到。请相信,实际生活比你的唠叨能教会孩子更多东西,而从生活中学到的东西更能让他终生铭记。

自然后果

一旦你开始在家中实施这一方法,你的压力很快就会减轻,因为孩子将自行从生活中学习生存之道。尽管他一开始可能会抵触这一方法,但他很快就会获得自信,特别是当他开始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亲眼看到自己的选择所带来的积极后果之后。孩子所具有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私心理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做的事有意义”的积极心理,这将使孩子在未来继续受益。

实践篇

既然针对的是孩子一犯再犯的顽劣行为,就要需要区分初犯和再犯的情形,对症下药。

后果有两种: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你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这两种后果来教育孩子。

所谓自然后果,就是你允许孩子去面对的结果。一般而言,如果你事先已经警告过孩子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也允许这样的后果在孩子不听劝告时自然发生的话,那么这种后果就是自然后果。举例来说,如果孩子拒绝穿外套,那么他就会着凉。当这样的结果发生之后,你可以问问你的孩子想不想跟你谈谈。但不要直接跟他说:看到了吧,让你穿外套你不穿,现在着凉了吧?”这样只能引发孩子的怒火,而无法让他学到任何东西。

逻辑后果

运用自然后果教导孩子时,请遵循以下步骤:

1.事先以冷静的语调告诉孩子,如果坚持自己的不良行为,会有什么后果。例如,如果你9岁的女儿总是盛气凌人地对待朋友,你可以温和地对她说:你的朋友们不喜欢老是让你教她们该怎么玩。如果老是这么盛气凌人地对她们,她们也许就不想跟你玩了。”

2.让结果自然发生。下次当你的女儿又在教朋友们怎么打扮要参加舞会”的芭比娃娃时,请保持沉默,即使你能看出来她的话让她的朋友们觉得很烦。

自然后果

3.不要对孩子说我早就说过”之类的话,但要给出必要的同情和指引。当你的女儿抱怨说自己最好的朋友都不想跟她玩时,请对孩子表达你的同情。然后问问你的孩子:下次你该怎么做,别人才愿意跟你玩呢?”而不是对她说:她们当然不愿意跟你玩,因为你老是盛气凌人地对待她们!”之后你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教孩子如何有礼貌地跟朋友交流。很快你的女儿就会明白该如何友好地跟自己的小伙伴玩耍。

逻辑后果则是你有意识地施加给孩子的结果。但这种结果不是惩罚,而是他的不良行为产生的后果。当出现下列情形时,你就可以引入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

当自然后果对你的孩子有害时(例如,孩子一直拒绝刷牙,就有患龋齿的危险)。

当孩子的不良行为无法引起自然后果时(例如,你的孩子根本没留意他是否已经把客厅的玩具收起来了)。

与自然后果不同,逻辑后果是父母主动创建和引导的事件。为了确保逻辑后果的公正和效力,在运用逻辑后果时必须做到5R原则”。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应何时及怎样运用这一方法:

后果

按你家的规矩,晚上9点之后就不能再使用手机了。但16岁的凯迪斯过了9点依然在跟朋友通电话。你首先要做的是借助身心灵时间”等方法充分满足她的心理需求,以免她为了实现自己的心理需求而采取不良行为。如果问题依然持续,你可以挑一个大家情绪都较为平静的时间告诉她:你已经不小了。成熟的表现之一就是学会负责。根据我们家的规矩,必须在9点之前停止使用电话。如果你过了9点还在使用电话,那么接下来的一星期你都不能再用电话。现在,为了确保你明白这一规矩,请把使用电话的规则向我复述一遍,并告诉我,如果你9点之后继续使用电话会有什么后果。”

不良行为

牢记这一点:如果一个孩子有能力使用手机,就有能力记住该如何使用手机。这意味着你无须一再提醒。

如果你担心孩子记不住规则,可以对她说:凯迪斯,我不会一再提醒你使用手机的截止时间,你要么在9点之前放下手机,要么接下来一个星期都别用手机。有什么办法能帮助你更好地记住这个新规矩?”这里的重点是,她需要自己提醒自己记住新规矩,而不是由你来提醒。

逻辑后果

以后几天晚上9点时留意一下她在干什么,她或许根本不相信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或许真的没记住新规矩,因此她依然像往常一样继续玩着手机。如果是这样,请以冷静的语调告诉她,她现在必须停止跟朋友聊天,而且从现在起直到下星期结束,都不可以再使用手机。不论她如何哭闹或有礼貌地恳求你,你都不能妥协,哪怕她要打电话向奶奶求助。你可以允许她第二天9点之前打电话给奶奶。但由于她的行为,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都不能再使用电话。而且,由于你事先已经把这些规矩告诉了她,也经过了她的确认,现在她没法使用手机,只能责怪自己。

逻辑后果

这个方法能避免孩子把父母当成坏人。你不用跟孩子争执(别忘了,你可以随时走开,不理会他的抗议),孩子要责怪,就责怪自己好了。你的孩子将学到教训,而你将安享宁静。

运用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来教导孩子的方式,还应该搭配身心灵时间”培训时间”只有……才能……”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环境”等方法使用。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依然持续,下面的表格将帮助你有针对性地完善让孩子自负其责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