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都是比较出来的,本来不屑于比较论的我,就曾被现实狠狠击倒。
儿子三岁多时,在幼儿园的亲子游园会上,我终于体会了羡慕别人家孩子的滋味。
儿子的小伙伴乐乐,大方开朗,见到家长主动问好,游戏结束后主动归位玩具,并且语言能力非常突出,远超同龄孩子。
我家儿子只能说出包含四五个词的简单句,但乐乐已经能够清楚表达出富含十几个成语的句子了。
看看人家乐乐,又看看在自己腿边哼哼唧唧的儿子,失落感漫上心头,有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呢?
身处母婴行业,我自诩比其他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但没想到人外有人”。在茶歇时刻,我赶忙凑到乐乐妈身边,想跟她取取经。
我的教育方法很简单,就是让乐乐多听故事、儿歌,他也喜欢跟着音频学,久而久之就把语言能力锻炼好了。”
看着乐乐妈妈的笑容,我更疑惑了,我也一直都在给孩子听故事啊,从小到大没断过,但为啥没效果呢?”
不瞒你说,我本身就是幼儿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从本科到博士已经钻研差不多十年了。我对乐乐的早教方式很简单,儿歌、故事就是我最好的早教帮手。
我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按照乐乐的年龄给他挑选了一系列故事,组成一个体系,让他在最适合的年龄,听到最适合的东西。”
给孩子听东西,适合最重要。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敏感期,需要特定的刺激去发展能力。在孩子适合的时期给他听优质的内容,是开发智力、性格养成的制胜秘诀。”

乐乐妈妈的一席话令我陷入沉思。孩子的成长少不了儿歌、故事的陪伴,动听悦耳的儿歌能够刺激孩子听觉发育,活泼有趣的故事可以对孩子进行语言启蒙。
但我们真的给孩子听对了吗?
在给孩子选择音频内容这方面,我们家长俨然成为了操控者。给孩子挑选的故事儿歌,都是根据我们个人偏好,并不符合孩子当前真正的需求,孩子的感受被我们忽略了。
针对这一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才发现我们在给孩子挑选儿歌故事的问题上错的多离谱。
有多少家长,在孩子需要静静聆听轻音乐来刺激听觉发育时,选择了节奏过于欢快的儿歌?
有多少家长,在孩子需要简单的语言启蒙时,给他们灌输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
又有多少家长,在应该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时候,却只知道给他放童话故事?
……
更有些望子成龙的虎妈狼爸”,给孩子1岁听十万个为什么
担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不够上心,但殊不知,不仅做了无用功,还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

正如乐乐妈所言,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育需求。
从孩子的角度看,如果我们随意选择了不匹配他当前年龄段的音频内容,对他来说,这只是噪音而已,不仅没有任何早教作用,还会让孩子更加易怒烦躁。
孩子根本无法理解这些语言符号,听了也是白听。
但如果要让家长拥有给孩子甄选音频内容的能力,这又需要我们投入大量时间搜寻资料、学习育儿知识,什么儿童发展心理学、文学、科学、音乐……各种学科都要略通一二。
家长怎么可能做得到呢?像乐乐妈妈这种专家级别的程度,更是我们不可企及的。

所以大家可以选择适合宝宝年龄段的读物,比如《西游记》这款有趣的动漫,既能帮助孩子读名著,又能在情景中学习成语故事,孩子边玩边学,还能学以致用,一举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