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寻找孩子被夸奖、被欣赏的理由,是家庭教育特别高的艺术(图)


一个孩子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孩子的现实。

要用正面的语言来暗示孩子,引导他愿意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家长永远要这样,要不就少说话,一旦说话就要不断地对孩子投入良性的引导和影响。

寻找孩子被夸奖、被欣赏的理由,是家庭教育特别高的艺术。

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一定会成为幸福的家长。

寻找孩子被夸奖、被欣赏的理由,是家庭教育特别高的艺术(图)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中国孩子成功法》

这是写给父母的一本书。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人,但怎样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仅靠愿望。

必须改变思维,并找到具体的方法。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中国孩子成功法》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实用手册,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家教方法,解除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困扰。

本书介绍了一些非常有效的家教方法,每种方法都由若干技术组成。它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这些方法是:

一、新形象确立法;

二、心理暗示法;

三、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

四、进入孩子思维法;

五、冲突化解法;

六、未来强者心理重建法;

七、心理障碍排除法;

八、微笑根本法。

希望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家长解决日常遇到的种种具体家教问题,也希望家长在实践这些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消除困扰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

唯一有说服力的教材是榜样教材

多年前,我曾主持过一个由全国各地的中学生组成的未来强者训练营。虽然训练营只有短短的七天,却使许多孩子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在训练营中最后一位走上讲台的同学克服了自卑,如她自己所说,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开学后短短几个月时间各科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无论她的父母、老师,同学,甚至她本人,都为这些变化感到欣喜,感到惊奇。

为了使家长朋友们对这套方法有更加感性的认识,本书附录还选登了部分家长和孩子的来信。这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所面临的问题带有某种共性,可能会对朋友们有所启发。

一位参加过中国孩子成功法”培训的家长,她的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都不解决问题。父母急了,只好说:你长大以后就去收废品!但自从家长掌握了正确的家教方法后,孩子一天天明显进步,原来在班里的学习成绩是第四十几名,几个月后的期末考试,上升到班级第十四名,到了这一年暑假,他的成绩更一跃为班级第九名。这个孩子写信告诉我,他相信自己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成功法

最好的学区房是家里的书房

当然,学习成绩的提高只不过是孩子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之一。家长的教育方法改变了,家庭关系和谐了,与孩子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了,孩子变得懂事了,也更关心和体贴父母了。

为人父母,本是幸福的事情。拥有成功的孩子,更是一种幸福。

希望你拥有一个成功的孩子。

希望你成为一个幸福的家长。

我愿意分享你们的幸福。

——柯云路

家庭教育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中国孩子成功法》

◆正文赏读◆


现在某些家庭教育之所以有误区,就在于剥夺了孩子的权利。

剥夺了孩子哪几个权利呢?自己关心自己的权利,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还有自己关心他人的权利。

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个权利,一个是关心和管理自己的权利,一个是关心他人的权利。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法律说,你不能关心自己,不能关心别人。即使最专制的国家都不敢说一个人不能关心自己,不能关心别人。可是我们的家长就敢。

家长经常剥夺孩子关心自己的权利,关心他人的权利。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你把他的一切:学习、吃喝拉撒睡都管起来,安排起来,照顾起来,你就是剥夺了他关心自己的权利。

一个十岁的孩子,你还不让他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你就剥夺了他关心别人的权利。

两个权利的剥夺使我们的家庭教育陷入误区,这是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对家长不好,对孩子不好,对民族不好,对整个社会不好,造成了孩子性格上的缺陷。

而孩子天生是有关心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权利的,孩子是天生有这种兴趣的。

小孩子也喜欢过家家,自己做做饭,弄个小锅小碗小盆,模拟大人。

这叫自己关心自己。

把洋娃娃当小孩,拍着哄着,让她睡觉。

或者找个小一点的小朋友当小孩,给他模拟剃头,模拟洗脸。

这叫关心他人的兴趣。这种兴趣孩子从小就有。

孩子的这两个关心,是他作为一个人必然在文化中学到的、模拟到的一种本领,一种生活内容,你把它剥夺了,可以吗?

当然不可以!

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父母是代管这两个权利。

但这不是你的权利,是孩子的权利,暂时由你代管。

当孩子在母腹中时,由你代管;当孩子刚刚出生时,你也代管一段时间。

随着孩子长大成人,要逐渐交还给孩子。

到了孩子十七八岁的时候,这两个权利就要完全交还给他。

孩子到了二十岁、三十岁你再管起来,成什么样子?

孩子不像孩子。家长不像家长。

家庭教育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创造力,并有观察和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把权利还给孩子的时候,还要加一个词来界定,叫做有指导地把权利交还给孩子”。

因为孩子或者是小,或者是因为一直受到溺爱,没有让他管过自己,关心过自己,关心过别人,他不会,因此要有指导地交还给他。并不是说一开始一切都让孩子自己管,结果他管得乱七八糟,不按时睡觉,不按时学习。这叫没指导地交还。

有指导地交还才是正确的方针。

该交还孩子的权利包括什么?

管理自己学习的权利;掌握自己作息的权利;掌握自己时间的权利;掌握自己玩耍的权利;支配和使用家长给予他的那份金钱的权利;交往交际、社会生活的权利;选择、安排自己穿着的权利;选择、安排自己饮食的权利;掌管自己的床铺、书桌、抽屉的权利;掌管自己书籍的权利;在你给定的那个经济范围内,他有自己购物的权利。

随着孩子长大成熟,你要逐渐地、有指导地把这些权利交给孩子。

一个从小把自己的抽屉、书本、床铺整理得井井有条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就有管理周边环境的能力,管理物质、管理金钱的能力。

你给了孩子零花钱,给了他一个限定。这个权利你要诱导他、指导他,使他能够正确使用,而不要干涉他。

饮食也不要安排得太具体,一桌子菜,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不吃。

孩子想减肥,你偏让他多吃,这都是干涉孩子权利的做法。

所以,让孩子有关心自己、管理自己的权利,又逐步有关心他人的权利,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孩子大了──一个上了小学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生日,不知道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对父母有所表示,原因在于家长的错误教育。

因为父母不训练孩子关心他人,不给孩子关心他人的权利。

当一个孩子不会关心父母,不会关心家人的时候,在整个一生中也可能不会关心他人。

这种人在社会中怎么生活呢?

训练营

以真正其心,以善诚其意,以美修以行。

所以,交还权利,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口号。

我们主张把孩子应该有的这两个权利交还给孩子。

将权利交还给了孩子,孩子又使用得比较正确,这时候不要再随便干预、侵犯孩子的权利。

从小被剥夺两个权利的孩子是没有生存能力的。

从小被剥夺这两个权利的孩子更是没有创造力的。

有位伟人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从小管理自己的抽屉。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世界是属于他的,他安排得井井有条。抽屉体现出他管理自己的责任心,那种能力和自信,那种安排自己的想象力和艺术性。

训练营

没有人能代替孩子的成长

不侵犯孩子的这两个权利,还表现在将属于孩子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孩子,表现在家长与孩子的适度距离。

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与孩子之间要有适度距离。

不能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限定在你的视野之内。或者把一个上学的孩子所有上学之外的时间都限定在家长的视野之内。

没有适度的距离是影响孩子成长的。

在这个世界上,适度是最重要的。

和孩子过于疏远、毫不关心,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孩子不可能正常健康地发展。反过来,让孩子感到父母永远笼罩着自己,自己在父母的羽翼下,没有任何自由活动的空间,孩子也不会成长。

适度的距离是应该提倡的。

把权利交还给孩子的最终表现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也逐渐增长。

训练营

《好父母胜过好学校:中国孩子成功法》(河南文艺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