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妈妈们看过来,早教到底有没有用,蒙氏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蒙氏教育到底好不好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幼教工作者,墨妈在经过六月开始的实习,和三个月的正式幼教工作经验,因为两个都是蒙氏的幼儿园,加上带的大部分是18个月到3岁的孩子,所以觉得可以浅浅谈一点关于蒙氏和早教,如果有觉得不对,希望有妈妈可以指正。

说来惭愧,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五岁,我竟然才开始接触到真正了解什么是蒙氏教育。土澳这边幼教多数是遵循reggio emillia approach, 国内译为瑞吉欧教育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和建构主义的教育学,让孩子在关系驱动的环境中通过自我导向和体验学习。

主要倡导的是儿童是权利的主题,是知识的生产者,有权利成为礼貌,为名具有公民意识的人。并且提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家长,教育者和儿童之间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合作意识和联系。再者强调环境对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在一般幼儿园里根据孩子的兴趣与能力设立不同的活动来帮助加强和提高孩子的技能和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包括剪纸,画画,雕塑,舞蹈,音乐,建构,粘土,拼贴等等。

蒙氏教育到底好不好

我的两个女儿大约两岁就送到托儿所去了,在土澳这里是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家里的长辈们就会因此很不解,她们一是觉得这么小的孩子能在托儿所当中学习到什么呢?都是浪费钱而已。二是觉得孩子没有办法被很好的照顾到。因为我们的家庭背景都是说中文,说不担心孩子无法说英文无法融入这个社会环境是假的,让她们尽早学习语言环境,再包括和小伙们相处,建立自己的社交,出于这样的目的。

但后面收获的其实不少。托儿所的玩具”非常多,孩子们每天都在老师设定的活动中体验和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今天用气球沾颜料画毛毛虫啊,明天用废报纸做火山”,后天可能一起种蔬菜种花。还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拿着小碗排队装饭,自己收拾洗碗,自己找到自己的小床,脱鞋子睡觉,醒来自己收拾床单,小小的事情对于孩子的将来都是大大的收获。

我不知道国内的早教是怎样的,多数可能觉得对于小孩灌输知识,提前学习数字,单词,算数之类的称之为早教,但我们所认为的早教,就是让孩子在准备好的关系驱动的环境中体验学习。

但我们作为幼师的,只有引导,不能去强硬灌输和限制孩子的行为,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这是非常重要的。

在蒙氏中,教师的职责和传统的教育有很大的出入。不是以教师教导为中心的输出式教育,反倒教师更是一个旁观者或者观察者,只有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才给予帮助。

妈妈们看过来,早教到底有没有用,蒙氏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三岁以下的蒙氏教育,说不上是真正的蒙氏。真正的蒙氏是有两个阶段的,一个是3-6岁,一个是6-12岁。今天只是简单说说我在的18个月-3岁班里的蒙氏时间。

这些孩子每天早晨9:30 - 10:30 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说是蒙氏活动时间,目的就是让孩子练习使用蒙氏的教具,通过简单的使用练习来加强自己的学习技能。活动设立分为很多部分,每一部分都是相同目的的教具。拼图,水,数字等等,每天教师还会给出新的教具,让孩子隔天体验。

最重要的是蒙氏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孩子必须自己拿垫子,拿教具,完成后收教具,把垫子卷起来放回原处。如果是在桌子上完成的活动,还需要把椅子移回原处。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就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除非孩子寻求帮助,否则尽量不要去打扰孩子的活动,也不能称赞孩子,因为这个是她们自己的工作”完成的好是他们的责任。

总结说来,早教并非发生在学校里,不同的孩子也适用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并非一味的花钱去学就是好的。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设定一些环境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和独立的技能,这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妈妈们都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孩子来选择。

蒙氏也并非骗局,至少目前在我看来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推荐妈妈们可以看看《蒙台梭利的早教全书》,多少会有些收益。

教育这种事情,一时半会说不完,现在我们所输入给孩子的,很短时间内未必能够看到成果,但父母们只要用心和坚持,孩子们会让我们大感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