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孩子不听话,家长不要用“恐吓式”方法,会对孩子的心理有影响

为人父母最难的就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新手爸妈来说,教育孩子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并没有完全优质的案例可以复制,父母们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如何教育孩子。

有的家长会沿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传统的恐吓式教育方式,认为这样的方式既有效又快捷,家长屡试不爽。

当孩子犯错或者哭闹时,家长没有耐心对孩子讲道理,或者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经常会采用恐吓式的方法。

最开始这样的方式非常有效,孩子也会惧怕父母的威严,所以立马乖乖变得听话,但是这并不影响孩子继续犯同样的错误,因为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教育的目的。

恐吓式”教育方式的危害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恐吓式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它会对孩子造成很多不可磨灭的危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避免恐吓式的教育方式,不要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后悔为时已晚。

危害一、孩子缺乏安全感

当孩子有需求而表达方式不正确时,比如哭闹着想去游乐场,但是父母却粗暴的告诉孩子天黑了,外面有怪兽出没,会吃小孩子;

或者孩子在吃饭时不专心,哭闹着要看电视,家长会恐吓孩子再不听话就让医生来给孩子打针。家长的这些方法似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长久看来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度不安全的感觉。

他们接受不到家长正确的引导,都是在家长的恐吓中收起自己的坏情绪,对于比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危险处处都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感也慢慢的缺失。

危害二、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家长经常吓唬孩子,孩子的心理总是被阴霾笼罩,严重时会让孩子产生心理疾病,认为身边处处存在着危险,身边的人也极度不友好,他们会变得内向,自卑起来。

危害三、孩子做事畏手畏脚

家长的恐吓式教育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受到限制,孩子的行动处处受家长的约束,做起事情畏手畏脚,他们害怕做错事引得家长不高兴。

所以一直在家长要求的范围内循规蹈矩的生活。慢慢的孩子会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性格也变得唯唯诺诺。

危害四、影响孩子正确的认知

家长总是用不同的人物身份和话语吓唬孩子,这些虽然能对孩子起到警示的作用,但是这些正面的形象会慢慢的颠覆孩子的认知。

比如医生和警察的形象,会让孩子本能的对他们产生恐惧,在有需求的时候也不会寻求他们的帮助,家长的这些做法无疑是在破坏孩子正确的认知。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大人上尚且犯错,对于孩子来说犯错是家常便饭,每个孩子都是在犯错的过程中获得成长。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如何教育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好的父母一定是好的教育者,这样孩子才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一步、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交流

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或者犯错时,家长此刻要做的不是利用恐吓式的教育让孩子停止行动,或者立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只能让孩子暂时认错。

而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家长需要做到的是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循循善诱的引导,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发自内心的自己想做出改变,这样对于孩子来说印象才是最深刻的。

第二步、鼓励孩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家长看到孩子做错事,迫不及待的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或者通过喊叫的方式让孩子立马改正,而这些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独立去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便孩子的想法是错误的,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尝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自内心的做出改变。

第三步、换位思考

是人就会犯错,成年人会犯错,孩子由于年龄限制,阅历少,更不例外。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换位思考,把自己处在孩子的年龄范围内,去思考他们的想法和做法,这样就不难理解孩子做出的一些幼稚的举动。

第四步、适度鼓励

鼓励会让人增加自信心,相比于恐吓,鼓励的话语似一缕春风会滋润孩子的心田,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当孩子取得进步或者做错事时,家长可以适当的用鼓励代替批评,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是真心为他们着想,这样他们也会积极的做出改变。

会心教育课寄语:

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好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身心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

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够更加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孩子才能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