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常一直对画画颇感兴趣!常爸也想给小小常报个绘画课,但上了一节试听课,常爸就觉得哪里不对,简单说就是套路满满的感觉。
课上准备了很多彩纸、五彩绒团、滴流乱转的塑料眼睛等等。老师把画的轮廓准备好,让孩子把这些辅助材料——粘贴到画上指定的位置,非常出效果,怎么都不会觉得难看!
为了让家长感觉孩子画得棒,通常老师都会亲自上手指导”孩子画几笔,有了这关键的几笔,这画画的是真不赖!
还有,打着培养创造力”旗号的课,其实……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吹画课上孩子们完成的作品。单看每张画,画得都不错,可放在一起……

授课老师刻意强调: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想法,让他们自由发挥创造。你看,他们画的都不一样啊。”
虽然画得不一样,但很明显所有的画都是同一个套路画出来的呀!这就叫培养创造力了?!
在老师的示范教学下,不管小朋友们把墨汁吹成什么样,所有人画出来的都是梅花!
难道就不能有喇叭花?或者,非得是花吗?不能是动物?山水?人?这究竟是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还是在限制、扼制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后来常爸和美育专家苏清华老师谈起这事,她说:
比如吹画,我们让学生吹完以后,会让他们自己说,吹出来的墨汁形状像什么?然后再引导他们去完善他们自己的画,把想象中的形象落实在纸面上,而不是要求他们照着老师的要求来画!
下面这三幅画,是苏清华老师的学生们的吹画作品。同样是吹画课,不同教学理念的老师,教出的孩子创作出的作品,就是这么不一样!这些画面充分展示了孩子们的想象和他们心中想要表达的感受、思想,这才是绘画的本真!
下面这幅画,小朋友学得吹出来的墨汁形状像头发,就画了一家三口人。

《幸福的一家人》吴那与4岁
下面这幅,小朋友学得墨汁形状像树枝,就画了棵大树。

《蓝天下的大树》李思宸4岁
下面这幅,小朋友觉得墨汁形状像人在跳舞,就画了个舞者。

《雨中舞蹈》爱琪12岁
听完苏老师的话,常爸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看了这些灵动的作品,回头再看一些幼儿园和美术机构孩子的作品,总觉得套路有余,灵气不足:
作为教育者,按套路批量授课是容易的,而满足每个孩子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才难之又难!
常爸就想,如何能让苏老师这样的科学正确的绘画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家长和从业者了解并学习呢?
书籍相对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渠道,它可以全面、系统地将教育理念传达给读者,而且查阅起来也非常方便。
于是,通过一年时间的对谈、整理、编辑。常爸与苏清华老师合作出版了《每个孩子都能学好绘画》这本书。

苏清华老师原本是一位高校美术系教师,为了自己的孩子,她在2004创立了孩子·艺术”儿童美术工作室,十五年来她只专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陪孩子画画。现在她已是业界著名的儿童美育专家,但是直到今天她依然在亲自给孩子上课,独创了美育教学体系课,积累了无数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

和学科学习一样,绘画的学习也是有阶段性的特性和目标的,孩但是大多数家长对此并不清楚。因此,在书里面我们对此做了相对清晰的梳理,让家长清晰孩子学习的路线图。贯穿了孩子2-12岁绘画发展的涂鸦期、表现期、写实期的种种表现和应对方案。

书中的所有的问题均来自收集的一线家长们的疑问和困惑,可以说,家长需要了解的相关问题和指导几乎都在这里了。


每个案例都来真实的孩子画作,光看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书中还有附录及知识链接,帮家长更好地理解并方便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