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指南

补肝血补肾精的中成药 请问同时可以保养肝脏和补肾的中成药能否推

补肝血的中成药

问题分析:肝血不足一般多会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双眼干涩,视物模糊等,中药一般多用经典方剂四物汤加减,主要几味药有当归
意见建议:川芎,熟地,白芍然后再在这些药基础上加减其它补血补气的药就行了,四物汤加减对治疗肝血不足效果不错,可以在当地找正规中医院专家开些服用,病情能好起来。 

补肝血补肾精的中成药

怎样补肝血、肾精?

《黄帝内经》中的“五劳所伤”中有一伤:“久视伤血”,这里的“血”,其实指的就是肝血。实际上,眼睛与肝脏联系紧密。这是因为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血液供应充沛,双眼才能视物。如果过度用眼,就会导致肝血亏虚,双眼得不到营养的供给,就会出现眼干涩、看东西模糊等症状。
医生建议,眼睛过度疲劳后,在注意用眼卫生的同时,可以考虑食疗和药疗相结合的方法。比如,日常饮食中,经常有针对性地吃些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同时补充牛肉、鲫鱼、菠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可以将菊花、枸杞、当归、白芍等具有补血明目功效的中草药泡水代茶饮,也会从一定程度上进行补血。
肾中精气与骨骼关系的简单分析
即肾中之精,来源于先天之精,又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而充盛,为肾之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骨构成了人体的支架,要是没有骨的支撑,人就散了架,软得像团泥。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精的滋养。如果肾精充足,骨骼便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劲有力;反之,肾精不足,就会引起骨骼发育不良,骨软无力。老年人肾气渐衰,骨骼失去滋养,所以骨质脆弱,易于骨折,而且骨折后也不易愈合,这个时候可适当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自古就有“医食同源”之说,也就是说有些食品服之得当同样有药物的治疗作用,有时还胜于药品。中国传统食疗源远流长,不仅在古代被重视,在近现代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我国民间很早就知道,骨折病人需用肉骨头汤来进补。
  骨头汤营养丰富,但是十分油腻,对刚骨折的病人是不大合适的。因为,骨折初期,局部淤肿未散,疼痛甚剧且昼夜难得安宁,胃口也大受影响。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是消肿、止痛,促进局部淤血消散,若进油腻黏稠的肉骨头汤,由于肠胃消化不良,反而容易导致肠胃功能障碍,成为一种负担,妨碍正常营养供应。正是“欲速则不达”,肉骨头汤对骨折患者反会大帮倒忙,制造新病,实为害多利少,所以在刚受骨折伤的患者的修养调理上尽量先不要用肉骨头汤来进补。
  骨折中期,淤肿已退,疼痛渐减,此时若食欲正常,稍进肉骨头汤无甚大碍。但只有在骨折后期饮肉骨头汤,才算“服得其时”。所以,同样一碗肉骨头汤,需按时按法服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肉骨头汤的烹调技巧
  为了增进食欲,烧汤也有学问。首先制汤的骨头要在冷水时下锅,在烧制的中途不要加水。如果一开始用热水或开水下锅,骨头表面骤然受到高温,外层肉类的蛋白质便会突然凝固,这样就会导致内层的蛋白质不能充分地溶解于汤中,汤的味道自然不如放冷水烧出来的味道鲜美。
  再有,熬骨头汤不要过早放盐,因为盐有渗透作用,最易渗入原料,使其内部的水分析出来,加剧蛋白质的凝固,而影响汤的鲜味。酱油也同样不宜早加,其他如葱、姜、料酒等调料所需之量也要适宜,过多也会影响汤汁本身的鲜味。
  根据各人口味不同,有的爱喝乳白浓稠的“奶汤”,有的喜吃澄亮透明的“清汤”。若要使汤清,须用微火烧,加热时间宁可长一点,使汤呈沸腾状态,并随时撇尽面上的浮油。如让汤汁大滚大沸,汤汁就会浑浊不清,呈奶汤之状了。
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为肾精亏虚,发育生殖等功能减退所致的病证。多由先天发育不良,禀赋不足,或后天调摄失宜,房事过度,大病久病伤肾等引起。

补肝血补肾精的中成药

请问同时可以保养肝脏和补肾的中成药能否推

病情分析:您好,很高兴能解答你的问题!你这个是药物过敏引起的肝肾损害,肝功能基本都正常了就不用吃护肝的药物了,毕竟药物都是三分毒,对身体不好。睡眠不好,怕冷,就拉肚子,考虑是更年期综合症的可能性大。指导意见:如果检查到肝功能和肾功能都正常的,可以不用吃补肝肾的药物了,不肾阳的平时可以通过食物进补,如吃羊肉汤、狗肉、猪肾、贝类、芝麻、龙眼肉等,又经济有不会有吃药的副作用。

补肝血补肾精的中成药

降肝火,滋肝肾的中成药有哪些??

六味地黄丸 主要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和泽泻。熟地黄、山萸肉是滋肾阴的;牡丹皮可以清热凉血退虚热;茯苓和泽泻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可以帮助肾脏代谢,减轻肾的负担,有利于肾脏的恢复。 何时选用 肾阴亏虚后出现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潮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快等症状时。 知柏地黄丸 该方的作用是滋阴泻火。在六味地黄丸的方剂中加入知母、黄柏二味中药配制而成。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为清利下焦火的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丸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治疗针对的是素体阳亢者的肾阴虚证。由于是阳亢体质再加上阴虚所生的内热,使其热症更加严重,因此用知母和黄柏增强了清肾中虚热的作用,使患者用药更有针对性,提高了疗效。 何时选用 出现阴虚火旺、口燥咽干、潮热盗汗、遗精、尿黄或小便不利等症状时,多用于身体壮实的青壮年。 杞菊地黄丸 是在六味地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的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 何时选用 肾阴虚而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目痛干涩等症状时。 驱除病因 肾阴虚是各脏腑阴虚证中最严重的一种,生活中非常多见,而且引起肾阴虚的原因也很多,如: 发烧 发烧时从发病到治疗都会出大量的汗,同时还会消耗掉人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这就会伤及肾阴。 便秘 长期大便干燥,燥热伤阴,也会减损肾阴。 不良嗜好 长期服用温性燥烈的食品或者药品,也会造成肾阴虚,比如抽烟、酗酒、过食辛辣等。由于这些生活习惯对肾的伤害不会马上显现,许多人不当回事,因而它所带来的危害也就更大。 进补不当 一些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担心自己的性功能会减退,于是盲目服用一些补肾阳的药物或保健品,这些药大多是由一些温燥的成分组成的,刚开始服用时或许会觉得很有精神,但服用久了反而会感觉浑身酸软无力,这是因为人体阴阳是相互制约的,肾阳过旺,就会损害肾阴,肾阴虚了,人体各脏腑关节都得不到滋养,自然会浑身酸软无力。有的人误以为还是肾阳虚而继续服用,结果使肾阴更亏。 杞菊地黄丸(浓缩丸) 【处方组成】枸杞子,菊花,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熟地黄,泽泻(盐制)。 【性状】棕色的浓缩丸;味甜而酸。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适应症状】视力疲劳。 【作用说明】主要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衰老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8丸,一日3次。 【规格】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 【包装】每瓶装200丸,塑料瓶装。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61020732 【医保】医保甲类 附加说明:杞菊地黄丸是在六味黄丸方剂中加入枸杞子和菊花二味中药制成,枸杞子能补肝肾,菊花能清肝明目降肝火,因此,杞菊地黄丸除具有六味地黄丸之功效外,还偏于清肝明目,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等症。 近年来,临床又发现总结出如下新用途: 早期老年黄斑变性:对无黄斑部新生血管的变性症状,可用杞菊地黄丸治疗,每次服1丸,每日两次,3个月为一疗程,服后可提高视力,有助自觉症状减轻或消失。 慢性结肠炎:因属慢性,要坚持服用杞菊地黄丸半年以上,每次服8丸,早晚各服1次。服后大便通畅,黏液减少,腹部疼痛消失,精神好转,自觉症状减轻。 脑震荡后遗症:对轻微脑震荡所遗留的头晕目眩后遗症,服用杞菊地黄丸后,近期效果明显,自觉症状减轻后逐渐消失。服法:每次8丸,日服2-3次。

肝肾不足有什么中成药可吃?

病情分析:你好,肝肾功能不足,主要指肝肾阴虚。就是说精血虚少。这样会出现头晕,目干涩意见建议: 我可以推荐几种补肾的食品 山药: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具有补肺、健脾作用,能益肾填精。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干贝: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 鲈鱼: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 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 枸杞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年女性肾虚之人食之最宜。 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忌吃或少吃:荸荠、柿子、生萝卜、生黄瓜、生地瓜、西瓜、甜瓜、洋葱、辣椒、芥菜、丁香、茴香、胡椒、薄荷、莼菜、菊花、盐、酱、白酒及香烟等。

具有补肝养血、益气健脾,益气温阳,填精生髓的中成药有哪些?

补肝养血、益气健脾——逍遥丸。
益气温阳,填精生髓——右归丸+河车大造丸。
网友说的“五子衍宗丸”,均是草药,不具填精生髓作用

肝肾亏虚肾阳虚气血虚弱肝郁吃什么中成药好

如果是女孩子的话肝郁吃逍遥丸会更好,逍遥丸有调气和补血的功能,但主要是补阴血,女人本来主阴柔,属血体,帮助你调节月经量,有效缓解痛经
要是男孩子就吃沉香化气丸或附子理中丸,它更主要是调气的,男人本属阳,主气
脾阳虚一般是被肝郁所克,出现脾气虚弱,脾阳也就虚弱,因为气和阳都主动,吃的人参健脾丸更好些
肾阳虚和脾阳虚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可能相互影响的
肾阳虚吃的桂附地黄丸 注意不要一次同时吃 建议肝和脾的能同吃。中间隔一会
肾阳虚后期单独吃

肝肾虚吃什么药

肾虚腰痛多表现为腰痛绵绵、酸软不止 ,喜按喜揉 ,伴腿膝乏力 ,遇劳更甚 ,常反复发作。如偏肾阳虚者 ,则伴有面色发白 ,手足不湿 ,舌质淡 ,脉沉细 ;肾阴偏虚者 ,则伴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质红 ,脉细数。肾虚腰痛采用饮食调理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一、杜仲腰花 :取杜仲、川断各 15克 ,猪腰子 1对 ,白酒 25毫升 ,葱、味精、酱油、大蒜、姜、盐、白糖各适量。制法 :先将猪腰洗净切成腰花放碗内 ,加白糖、盐、酒 ;另将杜仲、川断煎取浓汁后加入腰花中。用武火烧热锅 ,倒入腰花速炒熟 ,然后加入调味品即可食用。每日 1次。

二、茴香炖煮肾 :取小茴香 20克 ,猪腰 1对 ,葱、姜、盐、酒各适量。制法 :先将猪腰(即猪肾 )洗净后 ,在凹处剖一口子 ,将茴香、盐装入猪腰剖口内。用白线缝合剖口后 ,放入锅内 ,加葱、姜、酒、清水适量 ,用文火炖熟后食用。此法适用于偏肾阳虚的肾虚腰痛。

三、杞地山药粥 :取生地黄 20克 ,山药、杞果各 50克 ,大米 100克。制法 :将生地黄切碎 ,山药捣碎 ,和杞果、大米共放锅内加水适量煮粥 ,代早餐食。每日 1次。此法适用于偏肾阴虚的肾虚腰痛。

肾虚宜食物品

肾虚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有补肝肾、润五脏的作用。如《本草经疏》中就曾记载:“芝麻,气味和平,不寒不热,补肝肾之佳谷也。”尤其是肾虚之人腰酸腿软,头昏耳鸣,发枯发落及早年白发,大便燥结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称谷子、稞子。能补益肾气。《名医别录》及《滇南本草》中都说到“粟米养肾气。”明·李时珍还说:“粟,肾之谷也,肾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
豇豆
又称饭豆、长豆。性平,味甘,能补肾健脾,除脾虚者宜食外,肾虚之人也宜食用,对肾虚消渴、遗精、白浊,或小便频数,妇女白带,食之最宜。《本草纲目》曾这样记载:“豇豆理中益气,补肾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药志》也说它能“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和肾虚遗精。”
牛骨髓
有润肺、补肾、益髓的作用。《本草纲目》说它能“润肺补肾,泽肌,悦面”。对肾虚羸瘦、精血亏损者,尤为适宜。
狗肉
性温,味咸,除有补中益气作用外,还能温肾助阳,故肾阳不足、腰膝软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华子本草》认为: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功。”《医林纂要》亦云:“狗肉补肺气,固肾气。”清代医家张璐还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下元虚者,即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是也。
羊骨
性温,味甘,能补肾强筋骨。《饮膳正要》认为:“羊尾骨益肾明日,补下焦虚冷。”《本草纲目》中记载:“羊脊骨补骨虚,通督脉,治腰痛下痢;羊胫骨主脾弱,肾虚不能摄精,白浊。”唐代《食医心镜》还介绍:“治肾脏虚冷,腰脊转动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烂,空腹食之。”对肾虚劳损,腰膝无力怕冷,筋骨挛痛者,最宜食之。
猪肾
性平,味咸。唐·孟诜认为猪肾“主人肾虚”。《日华子本草》说它“补水脏,治耳聋”。水脏者实指肾脏而言。故凡因肾虚所致的腰酸腰痛、遗精、盗汗及老人肾虚耳聋耳鸣,宜常食之。
淡菜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随宜居饮食谱》中说它“补肾,益血填精”。《本草汇言》亦云:“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此物本属介类,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善治肾虚有热。”所以,凡肾虚羸瘦、劳热骨蒸、眩晕盗汗、腰痛阳痿之人,食之最宜。
干贝
又称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补肾滋阴,故肾阴虚者宜常食之,清代食医王孟英认为:“干贝补肾,与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说它能“滋真阴”,实则指滋补肾阴之义。
鲈鱼
又称花鲈、鲈子鱼。性平,味甘,既能补脾胃,又可补肝肾,益筋骨。《本草经疏》曾有记载:“鲈鱼,味甘淡气平与脾胃相宜。肾主骨,肝主筋,滋味属阴,总归于脏,益二脏之阴气,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认为:“鲈鱼,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肾阴虚,或脾虚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称桑果。性寒,味甘,有补肝、益肾、滋阴的作用。如《滇南本草》云:“桑椹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清·王孟英还说:“桑椹滋肝肾,充血液,健步履。”故肾虚之人,尤其是肾阴不足者,食之最宜。
芡实
性平,味甘涩,有益肾固涩、补脾止泄的双重功效。《本草经百种录》称之为“脾肾之药也”。《本草从新》亦说它能“补脾固精”。《本草新编》中还说:“芡实不特益精,且能涩精补肾,与山药并用,各为末,日日米饭调服。”凡肾虚之人遗精、早泄、带下、小便不禁或频多者,宜常食之。
栗子
性温,味甘,除有补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补肾壮腰之功,对肾虚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曾说:“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明·李时珍亦曾记载:“治肾虚腰脚无力,以袋盛生栗悬干,每旦吃十余颗,次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胡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肺止喘,又能补肾固精,还能润肠通便。适宜肾虚喘嗽、遗精阳痿、腰痛脚弱、小便频数、大便燥结之人服食。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说:“胡桃,为滋补肝肾,强健筋骨之要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为其能补肾,故能固齿牙,乌须发,治虚劳喘嗽,气不归元,下焦虚寒,小便频数,女子崩带等症。”
山药
性平,味甘,为中医“上品”之药,除了具有补肺、健脾作用外,还能益肾填精。如明·李时珍指出:山药“益肾气,健脾胃。”《本草正》亦载:“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草经读》还说:“山药,能补肾填精,精足则阴强、目明、耳聪。凡上品之药,法宜久服,多则终身,少则数年,与五谷之养人相佐,以臻寿考。”所以,凡肾虚之人,宜常食之。
豇豆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和健脾的双重作用。如《本草纲目》记载:“豇豆补肾健胃,生精髓。昔卢廉夫教人补肾气,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盐食之。”现代《四川中药志》也介绍:“豇豆滋阴补肾,健脾胃。治白带、白浊及肾虚遗精。”对肾虚小便频数者亦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补肾养肝、益精明目、壮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寿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肾虚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记载:“枸杞子,补肾益精,水旺则骨强,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无不愈矣。”《本草经疏》中也说:“枸杞子,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目之上品。”
冬虫夏草
性温,味甘,有补肾和补肺的作用,是一种平补阴阳的名贵药材。如《本草从新》说它“保肺益肾。”《药性考》亦云:“虫草秘精益气,专补命门。”《柑园小识》还说:“以酒浸数枚啖之,治腰膝间痛楚,有益肾之功。”冬虫夏草虽然是一种副作用很少的滋补强壮中药,但直接用于方剂者不多。凡肾虚者最宜用虫草配合肉类如猪瘦肉、鸡肉或鸭肉,甚至新鲜胎盘等共炖,成为补益食品,更为有益。
杜仲
性温,味甘微辛,能补肝肾、强筋骨,对肾虚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软弱无力、小儿肾虚两下肢麻痹以及妇女肾亏引起的习惯性流产者,最为适宜。正如明代医家缪希雍解释说:“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气,坚筋骨,脚中酸痛。盖腰为肾之府,动摇不能,肾将惫矣。杜仲补其不足,益肾故也。”
何首乌
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历代医家均用之于肾虚之人。明·李时珍说过:“何首乌,能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清代名医黄宫绣亦云:“何首乌,诸书皆言滋水补肾,黑发轻身,备极赞赏。”凡是肾虚之人头发早白,或腰膝软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者,食之皆宜。
海参
性温,味咸,质地虽阴柔,但能补肾之阳气,为肾阴肾阳双补之品。如《本草从新》中说:“海参补肾益精,壮阳疗痿。”《随息居饮食谱》也说它“滋阴,健阳”。故凡肾虚之人,皆宜食之。
海马
性温,味甘,能补肾壮阳,故凡肾阳不足之人,皆宜食之,包括肾阳虚所致的阳痿、不育、多尿、夜遗、虚喘等,食之颇宜。可用海马研细,每次1~2克,黄酒送服,1日2~3次。
虾子
性温,味甘咸,入肾经,有补肾壮阳的作用。凡因肾气虚弱、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脚软弱无力,或阳痿,或男子不育症患者,宜多食虾。《食物中药与便方》还曾介绍:“肾虚,阳痿,腰脚痿弱无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虾肉90~120克,捣和为丸,黄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此外,肾虚者还宜服食龟肉、鸽肉、猪肉、甲鱼、蛤蚧、莲子、松子、荠菜、韭菜、蜂王浆、灵芝、燕窝、阿胶、紫河车、地黄、锁阳、肉苁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