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先生与妻子梅女士已分居四年,他们有一个八岁的女儿,跟妈妈一起生活。但对于梅女士教育孩子的方式,纪先生表示非常的不认同。
原来,女儿虽然到了上学的年纪,但却因为妈妈害怕她被外界伤害便一直圈养在家里,几乎不出门。对这个小女孩儿来说,家门以外的世界被完全隔绝,甚至连爷爷奶奶都不认识了。
但在梅女士看来,她的女儿被照顾的很好,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她表示,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她从来不会限制孩子的自由。
梅女士41岁才得了这么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妈妈来说实属不易,所以对女儿格外上心,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爱女心切的感情。
只是,她可能没有想过,自己会慢慢老去,自己创建的这个小环境可以带给孩子的保护终究有限。当有一天,孩子必须要独自前行时,那时候的她是否还有这样的能力去保护孩子。

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对老夫妻住在一个小岛上,以打渔为生。每年秋天,这里都会有一群天鹅从北方飞来,在此停留些时日,再到南方去过冬。
渔夫和妻子看到天鹅时,会喂它们一些小鱼,于是,这些天鹅便没有再往南飞,而是在这个小岛上住了下来。冬天来了,湖面冰封,善良的老夫妻会打开自己家的门,让天鹅们住进来。
有了老夫妻的帮助,天鹅在这个岛上生活了一年又一年,并繁衍后代。但是许多年后,老夫妻俩因为年纪太大,而不得不去儿子家生活。
只是,当他们离开了小岛后,天鹅们面对冬天的来临,根本无法独立生存。在一场雪过后,它们在冰封的湖面上又冷又饿地死去了。
试想,如果这个故事中的老夫妻不会因岁月而年老,他们与天鹅的生活本是一幅温暖的画卷。但事实是,一切都在变,我们有时候不小心过于高估了自己能把握的事情。
渔夫与妻子本意是善良的,他们照顾这些天鹅的动机也是带有善意的。可是,他们对天鹅过度地照顾,却使它们从此不再南飞,失去了避害的能力。让天鹅错误地认为此处就是安身之所,以后可以安逸地生活。
时间越长,它们便越认为食物的来源与温暖的小屋是永远不会变的,从而依赖这些而生存。而这一切突然消失后,犹如培养花朵的温室突然倒塌,那突出其来的彻头彻尾的寒冷,已经不是这些娇弱的生命可以承受的了。

这种现象就是花盆效应”,又称为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的环境,但对于整个大环境来说,是被分离出来的隔离带。在这个环境中,花朵们被照顾的很好,它们看似会非常健康地成长。
只是,一旦这个小环境消失了,这些生命一瞬间承受不起环境的变化,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去生存。
渔夫和他妻子对天鹅们的照顾,就像梅女士对女儿一样,为她创建了一个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里给她足够的爱。任何一个父母都是爱着孩子的,他们在提供自己认为一切好的条件给到孩子。
只是,这种照顾与爱一旦过度与封闭,家庭便成了花盆,孩子便成了这盆中花。一旦环境有变,孩子便没有应变能力,不论在身体上还是在心理上,一时都难以接受。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反而成了一个温暖的陷阱。让孩子在心理上认为,外面的世界都应该是如此的模样。这种假像一旦破碎,那种粹不及防,是孩子难以承担的。
作为父母,究竟我们的爱要如何给予,才能既让孩子感受到爱,又不被伤害呢?

我们不是从教科书上学到了如何做一个父母,而是在面对孩子的成长,我们的心理也在成长。相传,在动物界,每一只鹰妈妈的巢都是筑在悬崖上的,当小鹰宝宝长大到一定程度时,鹰妈妈会把小鹰带到巢穴边把它推下去。
这时,高速向下坠落的小鹰会凭借着本能扇动翅膀,挣扎着向上飞,能够飞起来的小鹰顺利存活,在天空翱翔;飞不起来的小鹰,它们就成了物种进化的牺牲品。
很多时候,我们怕孩子承受不了,其实是我们自己承受不了。当孩子第一天上幼儿园时,最焦虑的,不是孩子,是父母。
是我们的怯懦与不敢,却把这种恐慌感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人的一生,都在成长与变化,我们去不同的环境求学,接触新的朋友或同事,初为父母,每一次都是独特的经历。
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饱满了我们的人生,而我们为什么要剥夺本应属予孩子的权力呢?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无论我们现在如何可以为他遮风挡雨,如何有能力为他提供好的生存环境,但对于变幻莫测的人生来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
父母之爱子,而为之计深远,赵太后远嫁女儿燕后,燕后都上了车,老人家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伤心她的远嫁。
每逢祭祀赵太后一定会为燕后祈祷,但祈祷时却说:一定别让她回来啊。”母亲思念女儿,却还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
父母不可能一直守护着子女,这是早晚要明白的道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有独立生存的能力,面对问题有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想着帮他把问题都解决了,才是对他最大的爱护。

我们看到的世界,受限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每个人看这个世界都有着不同的角度。直接把我们看过的世界强加给了孩子,就像我们咀嚼了食物,再入婴儿口,他能品到的,永远不是最初的味道。
孩子在你身边,但却并不属于你,他拥有自己独立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权力,他应该得到更好的,而不是那个所谓的你的。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只是,你能给他最好的,就是独立于这个世界的能力,能得到心理上的成长。你不想让孩子被外界伤害,只是没有想过,能伤害他的,不只是外界还可能是盲目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