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张姐在管教自家儿子的时候总是很难得到孩子的配合。早晨的时候,张姐问儿子要不要吃鸡蛋,孩子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张姐无论费多少口舌也没能改变儿子的心意,最后他一个鸡蛋也没吃。
晚上的时候,张姐接儿子放学,途中路过一个玩具摊,他看一眼就舍不得走了。只见儿子围着玩具摊左瞧右看的,很快就挑中一把小水枪,在儿子的软磨硬泡之下,张姐看着既然孩子喜欢,价格也不贵就买给他了。
这虽然让儿子很高兴,可他还是不满足,央求着妈妈给自己再买一个大水枪。张姐和孩子商量了好久,最后迫于无奈只得妥协。
张姐很纳闷,为什么自己对孩子的引导总是得不到孩子的配合,最后都是以自己的妥协而告终呢?

曾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员向主妇们求助,希望可以把宣传牌子放置到她们的院落里,大部份主妇都拒绝了这个请求。于是研究人员更换了研究对象后,先要求主妇们填写调查问卷,然后再提到放置牌子的事。结果大部份主妇都答应了。
这个效应被人们称为是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这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理论。这种效应的另一种名称是得寸进尺”效应,想必这个名称更加便于人们理解。
人们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后,为了认知协调,进而有较大的几率去接受更加过分的要求。

1)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中,也会受到孩子得寸进尺”效应的控制。
当父母满足了孩子的一个要求后,孩子会抓住机会提出另一个要求。父母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通常会妥协、降低标准。父母在孩子面前没有原则和底线时,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被选择性忽视。
孩子不愿意主动行动起来,把父母的要求当成了耳旁风”,使得父母的教育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孩子对父母引导的忽视让家庭教育徒有其表、流于形式。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拒绝和父母建立恰当的沟通机制。

3)孩子以逆反的情绪来对抗父母的引导。
若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缺乏说服力,孩子通常会以逆反的行为表达来应对,对于父母的引导会越发地回避和抵触,这使得父母的教育难以得到有效的反馈。尤其在孩子自我意识明显的阶段,父母的管教很难被接纳和执行。
登门槛效应发生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会了不断的要求父母妥协或者是模糊原则,这使得家庭教育难以见到成效。相应的,拆屋效应”在孩子身上的体现,也增加了父母教育的难度。

赵姐家的孩子成绩不是很好,赵姐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玩心大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升,于是赵姐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家孩子,连每天孩子的游戏时间都给他限定好了,只能玩半小时。甚至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赵姐还提出了只要成绩好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
可孩子并没有应此受到激励,反而变得越发叛逆厌学。在孩子玩游戏时,赵姐看到自己定下的游戏时间已经结束,孩子却还是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一气之下把电脑插头给拔了。因为这件事情,孩子闹了脾气,趁着父母不注意离家出走,这让赵姐夫妇慌了神!最后赵姐夫妇外面苦苦找了四个小时才把孩子找到。
这次离家出走让赵姐后怕不已,从此以后,赵姐在制定规矩之前都跟孩子好好商量,孩子答应了才继续实行,比如把游戏时间给孩子延长半小时。
这一事件体现了典型的拆屋效应。

鲁迅曾在《无声的中国》中提到了一个理念,当人们觉得这屋子太暗时,人们建议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的要求很有可能被否定。但如果有人主张拆掉整个屋顶的话,大部分人就会表示愿意开天窗了。
在提出小要求前,先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这样拒绝了大要求的人通常会选择满足小要求,这就是拆屋效应的内涵。
赵姐家的孩子离家出走就是在拆屋”,父母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指的选择为孩子开天窗”,凡事都和孩子商量。
在一个大的要求面前,人们提高了对小要求的接受度,这使得小要求被满足的几率加大。孩子就是运用这种心理效应增加了父母教育的阻碍,不过家长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应用这种心理效应来改善孩子的行为表达,达到教育的目的。

①对孩子提要求时,先说一个大要求
当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有所期待时,不妨先给孩子提出一个难以实现的要求,
孩子预估自己能力后觉得难以达到,父母就可以趁机提出自己的真正要求,当然,其难度要比前一个要求低一些。
比如说一天多做100道题,孩子显然不乐意配合,随后家长说也可以加快作业完成的速度,提前10分钟做完。那么孩子更倾向于去选择加快速度,这比一开始就提出加快速度的要求更易令孩子接受。

②让孩子做选择,取代指令要求
家长们与其去命令孩子完成任务,不如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让孩子在两种选择中自己主动要求开天窗”。
比如说吃鸡蛋的问题,把你吃不吃鸡蛋”改成你吃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通常会达到让孩子吃鸡蛋的目的。
③ 注意应用方法的隐蔽性
当孩子没有发现父母的拆屋效应”心理时,通常会对父母的管教有所配合,但是若是孩子有所察觉,拆屋效应”的教育方式很快就会失效,很难达到父母期待的效果,因为孩子已经了解了你的套路。
当父母对教育孩子感到吃力时,不妨改变一下教育引导的方式,更加巧妙地迎合孩子的内心选择,让孩子在无意识中按照父母的引导来执行。另外,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品行培养也不可忽视,不要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今日话题:大家对拆屋效应”是怎样理解的呢?对于这种心理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
教您最有效的育儿方法,让您不再因儿童成长问题而烦恼!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